孩子做事拖拉,父母到底要不要催促他(孩子做事拖拉,父母到底要不要催促呢)
家长们,你们有没有发现,你越是催促孩子,孩子反而越是拖沓?
生活习惯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与动手能力,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每一个父母应该承担的,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中华传统家庭教育直播课里,会系统的讲解如何培养孩子的勤与俭,让孩子能够按社会准则来去生活,将来出社会工作40年当中,才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
咱们情景再现一下平时家里的状况,
妈妈:快点刷牙,快点吃饭,还有10分钟就迟到了
孩子:依旧不紧不慢地吃
我相信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苦恼,
“孩子干啥都磨蹭,催他快点还不听,依旧是磨磨蹭蹭的”。
其实总表现得拖沓或任性的孩子,其内心是无助的,情绪是不愉快的:“他这种行为背后的无意识语言在说“我斗不过你,我就要这样才舒服”。
拖沓的信息里,隐藏有孩子对父母总是“催促”的不满与报复;任性的种种表现的信息里,隐藏有孩子不得不反抗的敌意。而敌意说明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中,父母很少甚至没有承认或接受过孩子的情感,而是对孩子过多的干涉。
我知道我说这句话的时候,一定会有家长这样说,
“我也不想催,但孩子的确是很慢啊”,
“不催?孩子能在洗手间洗澡一整天”,
“不催孩子快一点,他能刷牙一个小时以上……”
但是催促并没有解决孩子磨蹭的问题,反而还有可能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位妈妈是怎样让孩子改掉磨蹭的毛病的。
在宝妈群聊里,小金的父母聊天的时候就提到了他家孩子的情况,据小金的妈妈说事情是这样的。
小金是一个做事儿特别磨蹭的孩子,小金妈妈每天早上在小金上学前总是要提醒小金好几遍“快点起床”“快点吃饭”“快点收拾书包”等等,小金妈妈觉得只要自己一直提醒小金,慢慢的小金就会养成一个好习惯,就不磨蹭了,于是小金妈妈就一直催。
这样的状况大概持续了几个月吧,小金的妈妈发现孩子养成了一个习惯“你催你的,我耗我的”。这下小金妈妈真的不乐意了,于是就吼小金,小金爸爸听到后,出了个主意。
不!催!他!
小金妈妈半信半疑的听取了小金爸爸的意见,没再催小金,不催虽然说省事儿了,但是小金就像预期的那样迟到了10分钟,小金进教室的时候,感觉脸上火辣辣的。小金放学后就对妈妈说:“我明天要早起20分钟,我今天上课的时候迟到了,全班同学看着我进去的,那种感觉很不好受。”
第二天小金早起了20分钟,但是依然没改掉拖沓的毛病,去学校的时候,跟老师一起进的教室。
小金放学后对妈妈说:“今天是跟老师一起进的教室,还是有点晚。”于是妈妈就提议再早起20分钟,小金觉得自己起不了那么早,于是妈妈对小金说:“那我们把起床的时间和吃饭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第二天小金磨蹭的习惯明显改了好多,去学校还早到了10分钟。
孩子磨蹭,妈妈们总是催啊催,时间长了,孩子做事的标准不是“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而是“妈妈有没有催”。
妈妈催的才是紧急的,妈妈不催的一概不去主动做。
如果孩子总是磨蹭,家长可以试着停止催促,让孩子体验一下磨蹭需要承担的后果,比如上学迟到,他体验过后自己就会上心,不再磨蹭。
养孩子,本来就是个细活儿,你越急,问题就会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