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中常犯的错,看看你中了几条!(建议收藏)(亲子沟通问题如何解决)
亲子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长,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处理好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会涉及到亲子沟通的技巧,亲子之间的权利与责任等,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如何提升亲子沟通技巧三大课程,分别是NLP亲子沟通,高效能亲子沟通,GROW沟通等,家长你学会运用哪些?
上濒成长顾问
南开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
丰富的营地领队经验
用专业的教育能力帮助父母理解孩子
研究方向:亲子关系与儿童心理发展
亲子沟通,恐怕是父母们最头痛又最想学习的内容之一了。
一方面,很多解决孩子问题的方法都依赖于“亲子沟通”这个媒介来实现,良好的亲子沟通会使得亲子关系更加的紧密。
另一方面,不少父母最直接的反馈是与孩子的沟通并不顺畅,甚至一言不合就开战。
基于这些原因,我想来剖析一下亲子沟通这个话题,并为父母们提供两个实用的沟通方法。
一、父母在亲子沟通中的位置
在什么时候你会想要开口说话?
心理学观点认为:当人的内心产生了需求的时候,为了满足这个需求,我们会开口说话。
而当人的内在需求没有被满足时,就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所以要通过行为或语言来满足自己的内在需求,有时会伴随着一些情绪的表达。
比如孩子口渴了,他产生了喝水的内在需求,要满足这个需求就要喝水,他可以自己去倒一杯水,或者跟妈妈说:“我想喝水”,通过语言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所以,当问题出现时,父母需要区分这是谁的内在需求,不同的内在需求需要采用不同的沟通方法。
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不只是父母单方面说,有时也要听孩子讲。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时而作为听众,时而作为说话者。
如果是孩子的内在需求没有被满足,父母在亲子沟通中的位置其实是倾听者,父母要去倾听孩子的想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如果是父母的内在需求没有被满足,父母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就会发起对话,这时父母其实是作为自己需求的负责人。
再来举几个例子帮助大家区分内在需求:
在第一个示例中,爸爸的内在需求没有被满足,如果他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他就要主动跟孩子发起对话。
在第二个示例中,孩子想要把难题做出来的内在需求没有被满足,如果他要解决这个问题,父母在亲子沟通中的角色是倾听者,帮助孩子去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个示例是妈妈的内在需求没有被满足,她的内在需求是需要知道孩子是安全的,如果她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主动跟孩子发起对话。
最后一个,孩子的内在需求可能是跟小伙伴解决冲突,如果孩子要解决这个问题,父母在这场亲子沟通中作为倾听者,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二、具有破坏作用的表达
很多时候之所以我们和孩子的沟通进行不下去,是因为我们在听孩子说的时候发出了太多自己的评价、意见、建议、质疑、分析等信息,而这些在亲子沟通中都是具有破坏作用的表达,比如以下这些:
对于最后一类大家可能会困惑,为什么给建议也不行呢?给建议也会破坏亲子沟通吗?
并不是不行,而是要看“给建议”发生你们对话的哪个阶段。
如果发生在沟通初期,父母还没有理解孩子说的意思和感受就忙着给建议的时候,孩子就会感觉到父母根本就不了解实际情况,直接的后果就是会觉得父母给我的建议根本就行不通,因为他们不了解。
这也是有些时候父母在辅导作业的时候,孩子对父母提出的一些建议非常地抵触的原因,因为孩子觉得这个思路不是老师讲的,父母并不了解实际情况。
看了这几类具有破坏作用的表达,是不是感觉有几句中招了,为什么说这些会在亲子沟通中有破坏作用呢?
父母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想象自己的父母对自己说类似的话,感受一下你的情绪。
如果你感觉到很不舒服,有的话一听就火大,一听自己就很生气,在听到这样的表达时,你会感受到来自说话人对你的不接纳,感受到他认为你的感受不重要,这是你的错,你是一个坏孩子……
带来这样感受的沟通,是不是具有破坏作用呢?
三、如何听孩子才肯说?
如果这些话都不能说,那怎么跟孩子说话呢?
刚才我们提到,当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父母在亲子沟通中的角色应该是作为倾听者。怎么听才能让孩子愿意把他的想法说出来,进而给到他帮助呢?我今天来介绍一个非常好的方法:积极倾听。这个方法来自于托马斯·戈登博士的《父母效能训练》一书。
积极倾听是我们努力去理解孩子表达中传递的信息和情绪(语言和非语言),然后再把这种信息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反馈给孩子,来进行确认。
听起来有点抽象,其实就是要做两件事,听孩子说去理解,用自己的话再反馈给孩子。
积极倾听并不意味着父母仅仅竖着耳朵听,还需要给出回应,这一点很重要。这个回应是基于我们对孩子传达出来的信息的理解,而没有加入自己主观的信息。
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一天,一个孩子对我说“Kiki, 我不想背单词”,试想一下:你的孩子对你说了这句话,脸上还带着不高兴的表情,你会怎们回应他呢?
我给大家列举几种回应方式,来看看你的回应方式有没有在其中?
我们已经知道这些回应对亲子沟通是有破坏作用的,那么如果用积极倾听的方法,该怎么回应呢?
这是我和一个孩子真实的对话,我是这么回应孩子的:
我用充满好奇的语气说“哦?你不想背单词。”表示我知道了他的意思,但同时也对他说的内容有些好奇,想要继续请他说下去。
孩子回答说:对!
接下来我继续用积极倾听的方式他确认他的感受:看来背单词让你的感觉很不好?(确认感受)
孩子:是的,我的心情很烦躁。
我继续用积极倾听的方式跟他反馈感受:听起来背单词让你很难受。(反馈感受)
孩子:没错!我真的不想背了。
到这里,似乎这个对话进入了一个僵局,但其实这次他说我真的不想背,与第一次跟我说的感受已经不一样了,因为他感觉到我理解了他的感受。
在这个基础上,我邀请他再多说一些信息。我:你想跟我说说哪个部分最令你烦躁吗?
孩子的情绪已经没有那么激烈了,他告诉我:就是……我不想查字典,因为我每次都找不到!
我继续积极倾听,跟他确认感受:你是说你查字典查不到的时候,心情会非常的烦躁吗?(确认感受)
孩子:是的!我总是查不到,我就不想做了!
到这里,我已经找到了阻碍孩子背单词的困难点,但具体的原因还不是很明朗,我继续邀请他表达更详细的信息:你愿意跟我说说你查字典的过程吗?(探索原因)
孩子:我就是找到首字母,然后一页一页的往后翻,一个一个的找,但我总是找不到。
在这个孩子跟我描述完他的查字典的方法之后,我发现了孩子遇到的真正的困难是什么,他需要的是具体的帮助,所以我跟他分享了一种快速查字典的方法。就这样,问题解决了。
这只是积极倾听的一个示例,并不是标准答案,而且也没有标准答案,在我服务的家庭中,我看到父母们是可以用积极倾听的方式跟孩子沟通的。
如果父母们真的运用积极倾听的方法去跟孩子沟通,会发现孩子跟我们原来预设的情况可能会不一样,而且能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在哪,这样才能给到他实际有效的帮助。
四、积极倾听的条件
听到这里,有父母可能会说,这个方法听起来好像挺简单的,但是实际运用起来并不那么容易,我很难跟孩子这么去说话。
积极倾听确实有一些条件和要求,我们接下来就来看一下你和孩子的沟通是不是卡在了这些问题上面。
在我们实际运用积极倾听的时候,有2个条件:
1、需要父母有时间,并且愿意花时间去听他讲,如果你在听的过程中一直看手机,孩子会感觉到你并不是真正的想听他讲;
2、父母自身的情绪状态比较平静。你没有被别的事情干扰心情,比如没有被工作上或生活上的其他事情弄得很烦心等。
同时,积极倾听要求我们持有2个态度:
1、接纳孩子的情绪
不管这个情绪是什么,也不管这个情绪与你认为他应该产生的情绪有多么大的差异,都试着去接纳孩子,如果你看到孩子的情绪,自己愤怒的情绪也燃起来了,那就不满足去进行积极倾听的条件了。
如果你觉得接纳情绪是一个比较有挑战的事情,不妨换一个新的视角:把孩子的情绪看成是一个信号,那是孩子对我们的求助信号,他在用情绪的方式向你表达他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该怎么应对这个情绪,他需要你的帮助。
这样,是不是就更愿意去帮助(接纳)孩子了呢?
2、相信孩子
相信孩子有处理自己情绪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我和父母、孩子分别相处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是被低估的。
每一次孩子们和我讨论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案时都充满惊喜,让我从内心里深深的赞叹孩子们的创造力是何其的惊人!因为他们总能找到一种最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而且他们也更愿意尝试自己找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次,有个孩子跟我讨论如何从看漫画书过渡到文字书,这个问题困扰了她一段时间。经过引导,她自己想到的解决方法是: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题材、没那么难的文字书开始,适应以后,再慢慢再过渡到其他的题材。这个方法很可行,也比我能给她的建议更加适合她。
以上就是我们如何倾听,让孩子能够安全表达,并帮助孩子将自己内心的想法清晰表达出来的方法和要点。
如果父母们发现沟通的内在需求方是孩子,那么,就可以使用这种方法,相信你们的亲子沟通会越来越顺畅。
如果是父母的内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话,我们要怎么跟孩子表达,他才愿意去倾听呢?我将在下一篇文章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