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可怕的两岁叛逆期(小孩两岁叛逆)
当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需要早早做好放手的准备——孩子自己的事,多放手给孩子自己去做,并且做好心理准备,迎接他们叛逆期的到来。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发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孩子心理建设的直播课里面有详细的讲解,面对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长如何系统的去帮孩子做好心理建设,陪伴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这是每一个家长必学的课题,家长你认可吗?
孩子从2岁起,排除掉安全问题和有可能伤害、影响他人的言行,我们必须要约束以外,在很多日常生活的小事上,我们都需要学着去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给孩子自由做主的空间。
如果孩子的童年和青春期,本该叛逆的时候却不得不乖巧,那么很可能人到中年,他们还会有第三次叛逆期,比如工作不稳定、跳槽、辞职、闹离婚、回避现实生活,做极限运动,各种出格、折腾,等等。
讲一个曾经发生在北京的真实故事:
故事主人公是一个从小就很听话的孩子,只不过,这个孩子,他长大了,成年了,最终有了反抗的力量。
这个男人,在某一天,将家中包括父母、妻子、妹妹和两个(分别只有1岁与6岁)儿子在内的6口人全部杀害,然后逃离案发现场,跑到海南挥霍度日。
被逮捕后警方对其做了司法鉴定,显示他的精神是完全正常的。
人们震惊不解之时,案犯这样说:
在他们(父母)眼里,我没有对的时候,总是这不成,那不成。我妹妹在家里总挤兑我,结婚以后我媳妇也是这样,对我的事什么都管……
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他们处处管着我。”
杀人当然十恶不赦。但是我仍然觉得这场悲剧背后,是有着血淋淋的教训的。
从心理学角度看,与其说这个杀亲者是成年人,不如说内心住着一个叛逆且暴戾的少年。
他所有的心理能量都用在跟家人作对上了,如小孩子一味地跟父母说“不,偏不”——这时的他是既听不见别人的声音,更听不见自己内心的声音。
这样一种延迟了的可怕的叛逆,它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呢?
从案犯的自述,我们就可以看出端倪:
当初那个希望去表达、去做决定、去感受到自我力量的小孩,在漫长的时光里,可能经历过千次、万次的打压。
说到底,杀亲者迟来的“叛逆”,不仅仅是在挑战父母们的权威,更是在寻求跟自己内心的链接。
只是他的叛逆来得太迟,且最后只换来了一个惨绝人寰的悲剧。
这样看,孩子早叛逆,好过晚叛逆。在父母面前叛逆,好过在自己的妻子孩子甚至自己的事业面前叛逆。
最可怕的是,从未曾叛逆过。一般这样的人,要么自己得心理疾病,要么就像上面那个新闻一样,采取极端方式伤害自己最亲近的人。
其实,在心理专家看来,根本没有所谓的“叛逆期”,孩子的所有叛逆行为,不过是他在长大的信号,是孩子希望由自己决定这样而不是那样、想要活出自己的样子。
孩子的叛逆信号,你读懂了吗?
- 当孩子说不、言行叛逆,父母应该开心
比如一个2岁的宝宝,当他的需要和外界提供的环境不那么一致的时候,他们就会说不要。
这个时候,父母应该欣慰。
我们的孩子以后离开我们身边,他们需要有能力去拒绝他人,去跟那些自己不舒服、不欢迎的人和事说“不”。如此,他们才有能力过好自己的生活。
这里并非要父母无原则满足孩子,把孩子的意愿放到特别高的位置。特别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在满足孩子的时候,也要把边界、规则的设定权拿在自己手里。
只是,但凡属于孩子自己的事情,比如如何吃饭,穿什么衣服,玩什么游戏,上什么兴趣班,等等,我们都建议父母多放权,让孩子做决定。
- 乖巧的孩子也在无声叛逆,多去体味孩子的言行
一位妈妈发愁地说:“我家孩子在老师面前总是小心翼翼,特别听话的那种,估计都怪我在他小时候管得太严厉了?真希望他能够像别的孩子那么大大方方的!很内疚!”我问:“你希望你的孩子再胆大一些,能够真正去做他自己,是吗?”她答:“是啊!我知道自己以前做错了,希望去弥补。可是他现在好像越来越会顶嘴了,我说个什么他就动不动说我不尊重他,要跟我对着干。我都不知道怎么跟他沟通了!”
从这个小孩跟老师的相处就可以看出来,他幼时面对妈妈的批评打压,一定也是小心翼翼、丁点儿不敢顶嘴。而现在,他可以清晰地向妈妈表达自己的需求了。
他明确说出他需要妈妈的尊重。这意味着,这个孩子已然感受到了自己身体内慢慢升腾起的力量。
他需要去运用这个力量,需要去反抗。因为这是孩子的一次成长机会,同样他也为妈妈提供了一次弥补过往的机会。
所以,假如这个妈妈真的希望弥补,那么只要蹲下来,觉察下孩子那些令自己不那么舒服的行为,就会从中嗅到孩子的自主意识要揭竿而起的种种信号。
比如,允许孩子的顶嘴,允许孩子说“不”,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安排生活和学习。
这个过程,你其实不需要什么育儿技巧,只是多一些忍耐,再多一些尊重和放手。
最后想告诉大家的是,孩子的那些个不听话,那些个对父母的抗拒和抵触,以及所有那些让父母觉得不太舒服的言行,其实是一个必须的不舒服。
这个不舒服,也是孩子成长的动力。它是让孩子去成长,去一点点离开家的能量。
父母能够去做的,就是哀悼,哀悼我们的确开始一点点变老,哀悼孩子没那么需要我们,更不再仰视我们。
孩子们开始变得越来越独立,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而我们,唯有远远地守护,以及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