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与家长发生冲突,老师怎么处理(老师与学生冲突家长怎么解决)
初高中学习是孩子处于青春期的阶段,也是孩子学习当中最关键的六年,因为它涉及到了中考与高考,左养中学教育赖颂强再讲孩子的学习方法和考试心里调节的直播课里,系统的讲解到如何帮孩子提升学习效率,提升考试时候的心理素质,从而提升学习成绩。
昨天放学后我家小猴子在沙发上瘫着,一脸闷闷不乐,喊吃饭也不回应,我知道这个家伙肯定有心事了。
“小猴子怎么了?”不理我。
“发生了什么,跟爸爸说说呗。”妻子看孩子没有回应我,及时引导。
“哎……”孩子长叹一口气。“同学把废纸扔我脚下,非说是我扔的,然后我被老师吵了。”说完这句话,小表情显得更委屈了。
“被老师冤枉了,很难过对吗?”用情绪词“难过”标明孩子的感受,用问句试探询问。
“嗯,他扔过来,我就扔回去了,他又扔过来,我没理他就听课了。下课老师问起来,他就死活不承认,非说是我自己扔的,我就被老师吵了。”孩子已经在询问下,能够开始倾诉就是一个好的开始,情绪被看见,也就好了一半。
“哦,这样啊!嗯,确实挺讨厌的,那你准备怎么办?”我明确表态、选边站队,让孩子明白,家长是和他站在一起的,这就是情感支持。在家庭关系中,不讲理,只讲情感,有时候要帮亲不帮理。这句话,是一种建设性、发散式的询问,也是诱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我不知道。”因为自己的无能为力,孩子的情绪又一次开始低落,也说明他当下的能力不足以解决这件事,但我首先要解决的是孩子的情绪问题。
“今天你只遇到这一件令你不开心的事对吗?还有其它事情让你不开心吗?”我转移话题,继续询问孩子。
“就这一件事已经让人挺难过了。”孩子再次跟我强调自己的感受。
“我们每人每天都有24小时,这件事让你不开心了多久呢?”我尝试用另外一种视角解读这件让他不高兴的事情。
“从上午第三节课开始,到现在了”,孩子委屈巴巴地说。
“那时间确实挺长,一天24小时,这件不开心的事,占用了你大概5-6个小时的时间,你觉得值得吗?或者说,你喜欢一直在这样难过的感觉里呆着吗?”
“也是啊!”孩子眼睛一亮。“哎……不过还是挺难过的。”马上又开始陷入低落。家长要切记,别指望孩子能马上从情绪中跳出来,这种想法并不现实。
“爸爸给你讲讲我上小学时被欺负的故事吧”,我准备用我的亲身经历来启发孩子。其实,家长都是过来人,可以讲讲自己的故事,让孩子感受到被共情:原来不只是我这样,爸爸/妈妈也经历过。
我给儿子讲述了我上小学时被欺负,通过偶遇W同学家长告状,导致他考试前被暴揍,整个暑期被迫沉浸在卷子中无法自拔;小升初考试前,假装无意露出白色校服上他印上去的脚印给老师看,被老师叫家长勒令停学。
儿子听了哈哈大笑,说我太坏了。
我跟儿子解释:“并不是我太坏!他上课时掐我大腿,用体育生的钉鞋打我胳膊,这些事太多了……我忍不住叫出来的时候,老师总会说:为什么他总作弄你?肯定是你招惹他了。我不想一直被欺负,所以,有些事要动动脑子。”
儿子听完之后,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变成了晴空万里。
“你要学会合理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我及时提醒。
“你看,你需要我去学校跟老师说一下这件事吗?”我询问孩子的意见。
“爸爸你别去了,没事。”我知道他没事了。
征求孩子的意见很重要,如果贸然去帮助孩子处理他的问题,可能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当孩子长大后,更希望表现自己的独立性,而不是一直依附在父母的羽翼之下。
当孩子在学校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家长如何处理归纳一下:
1、首先用语言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家长注意自己的语气、表情、态度、措词,让孩子有表达的意愿。要让孩子感觉到:这件事说出来并不羞耻,爸爸妈妈不会笑话我。
2、用情绪词标明孩子的感受,证实自己听到了孩子的讲话,并用询问的语气向孩子求证自己听到的内容是否正确。
3、用建设性、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孩子思考解决办法。
4、如果孩子没有办法,家长可以讲一讲自己类似的经历以及如何处理和处理的结果是怎样的。
5、最后询问孩子是否需要父母的介入直接帮助解决。
结语:家,是提供情感支持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无论孩子遇到什么问题,家长秉持着接纳的态度,不评判,才会保持沟通管道畅通;无论孩子遇到什么问题,一定是先处理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从负面情绪的陷阱中走出来。
文短言浅,难以言明所有具体情况,如有疑问欢迎留言或私信,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