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之间,重“沟通”更要重“交流”(亲子之间进行了哪些心灵上的沟通)
还记得小学时,当时语文老师会认真在课堂上解读古诗,一字一句,勾勒出丰富的画面和诗人博大的内心。
亲子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长,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处理好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会涉及到亲子沟通的技巧,亲子之间的权利与责任等,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如何提升亲子沟通技巧三大课程,分别是NLP亲子沟通,高效能亲子沟通,GROW沟通等,家长你学会运用哪些?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反复朗读的我们,自然就记住了这些文采斐然的诗句,在耳边念念不忘。
正如诗歌一样,诗人不同的世界观层次,反映的是不同的心境和意境,让我们从不同的维度,对他当时所处社会全貌,才能构建起一个相对完整的印象。
同样,我们的思维模式也是如此。每个人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视角也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和判断也就不同。
站在100层的高楼上和1层的高楼上,看到的风景是完全不同的。
假如把我们的思维比喻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大树的不同位置所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
树根是汲取营养和打造基础的部位,树干连接枝叶运送营养,负责贯穿和通达每个分支,树枝和叶子是末端的神经网络,负责吸收阳光,转化能量。
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在看待某些问题时,就会陷入自己的认知偏差,自以为理解了别人的想法,但实际上,“你以为的只是你以为的”。
我们以为看到的是一棵大树的全貌,但实际上仅仅是大树的一部分,甚至是很小的一部分。
亲子沟通中,经常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我们很多时候,都是从家长的视角来看待孩子的问题,动不动就是“我是为你好”,所以小朋友要按照大人的想法和意志来,岂不知,这样的一厢情愿,只会让沟通陷入困境,有时甚至会激化矛盾。
以我个人为例,平时和人沟通,都是比较随和的,但在亲子沟通这件事上,却老是忍不住要凶孩子。我就会反思自己,为何总是屡教不改。有时明明知道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动不动就说教,可还是老是陷入讲道理的顽固模式中。从我的出发点来说,是为了小朋友着想。但是很多时候,适得其反,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事后来看,亲子沟通过程中,很多问题的产生,都是因为沟通的双方并没有处于同一个层次。作为家长的一方,常常是高高在上,以为掌握了道理和话语权。作为孩子的一方呢,常常是弱势的,由于表达能力或者认知不足,很多想法并没有清晰地表现出来。倘若家长就是按自己的视角去说教,孩子就难免会情绪化。
假如我们在亲子沟通中,多一些共情和同理心,也许就能看到不同的层次。
孩子是一棵小树苗,她的情绪问题只是表面,那她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呢?树干之下,有没有我们所忽略的情绪和感受呢?有没有我们看不到的那些隐藏信息呢?
尤其是遇到孩子的情绪问题时,能否看到孩子表达情绪背后的真正诉求,理解并关注孩子到底在想什么。这就不仅仅需要耐心,更需要换位思考。
多一些沟通层次的迁移,尝试站在孩子的视角来理解她,也许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我知道这很难,尽管很难,但我愿意去学习去尝试。哪怕我们的改变速度,也许还赶不上孩子成长速度。但有觉知,有改变,接纳自己的不足,面对不足去采取行动,争取一点点改变也是好的。
其实,同理心和共情能力的培养,思维的层次培养,知易行难,它需要持续地反省和实践。正像某位教育学家所说的,“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愿我们都能用同理心去浇灌成长的小树苗,让它们迸发出生命原本的活力。
点赞是一种支持,各位网友你们怎么看,希望多多关注和转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