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对叛逆的孩子这样说(面对叛逆的孩子)
孩子叛逆是最令家长头痛的事。记得我在作文训练中,感到最堵心的是,很多学生不愿意写关于亲情一类的话题,尤其是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他们认为自己根本没有亲情,父母就是拿他当出气筒的。因此,一到关于亲情类的作文训练时,有些孩子就问:“老师,可以编吗?”“老师能不能不写这个话题?”“如果不写这个话题我给你写两篇。”听了这些话我心里特别难过,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能给孩子创造更好地生活、更好的生活学习环境。看到孩子们完全不领情的样子,我就想:是现在的孩子出了问题,还是家长、学校的教育出了问题?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发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孩子心理建设的直播课里面有详细的讲解,面对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长如何系统的去帮孩子做好心理建设,陪伴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这是每一个家长必学的课题,家长你认可吗?
我曾经专门用一节课来让学生讨论关于亲情的问题,并且承诺:这节课的所有的发言内容都不告诉家长,孩子们听后欢呼雀跃,大家都想一吐为快,于是就出现下面的场景(我们称之为课堂实录吧):
同学A:“噌”地站起来,义愤填膺的样子,伸出食指指了半天又憋回去了。最后好像痛心疾首的样子,说:“算了,还是他们先说吧。”
同学B:抢先说:“我妈妈恨不得每天杀我一次,那眼神就像跟我有不共戴天的仇一样。”师:“为什么?”“不知道啊!”师:“你是不是做错了什么?”“我觉得我做得挺好的。”
同学C:“我妈妈动不动就翻我日记,翻我手机,发现一点点不对劲就没完没了地教育我,并拿没收手机威胁我,烦死了。”
同学D:“我妈一生气就说我没良心,白养我了,说的好像是我让他们生我似的。”
同学E:“我爸妈一吵架就拿我说事,一吵架就拿我说事。”师:“为什么?”
“说要不是因为我他们早离了,管我什么事啊,还赖上我了,他们爱离不离。”
师:“他们就是想让你有一个完整的家才不离的。”“哼,还不如没有呢!”
同学F:“我们家还要过分,不管什么事永远都要我让着弟弟,我都怀疑我是捡来的。”
同学A:“就是,我们家也一样。还有他们总是在外人面前数落我的不是,总是觉得我不如别人,别人那么好干嘛不拿别人当孩子?”
师:同学们,其实,妈妈因为爱你才那么管你,想一想,她为什么不去管别人家的孩子呢?就算你的妈妈对你的管教多一点,让你们误认为妈妈不爱你,那爸爸、爷爷、奶奶呢,难道你们也没体会他们对你的爱吗?
教室里沸腾了。
“别说了,我们家是轮流骂我的。”
“我爸爸不给我玩手机,可他一回家就一直玩手机,理都不理我。”
“我爸爸玩小三还当我不知道,回来还对我和妈妈大呼小叫,要不是我妈经常骂我,我早就告我妈了。”
“我爸妈经常吵架,我都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结婚,但我一个也不想帮。”
……
为了使孩子们能从亲情的误区中走出来,我们紧接着上了一节“感悟亲情”的主题班会课,让每个孩子们都来列出几点爸妈对自己的好的事,很多孩子的热情还是不高,写的时候也很勉强,也许父母对他们的态度已经在孩子心理留下阴影。但是作为父母,不管你的孩子是不是叛逆,我都希望你能避开以下几雷区:
1.在批评教育孩子时,没有注意言辞,出现挖苦、讽刺或恶意中伤孩子的话;
2.动手打孩子,现在的孩子绝不赞同“棍棒底下出孝子”之说,他会记仇的;
3.以某一种手段威胁孩子,不尊重孩子的隐私,自以为是的认为:小孩子哪有什么隐私?
4.缺少跟孩子交流、沟通;
5.总拿“白养”“没良心”来绑架孩子,因为确实不是孩子要求你们生的;
6.在孩子面前吵架,那孩子当借口,甚至逼孩子站队;
7.二胎家庭,让老大过度迁就老二,忽略老大的感受;
8.在教育孩子时,一家人群起而攻之,孩子会感到家里没一人爱他;
9.孩子不是你的附属品,你却在外人面前伤了他的自尊(叛逆期待孩子自尊心特别强);
10.三观不正,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当然,造成孩子叛逆的因素也不只来自家庭,也可能来自学校不当的教育和不良的社会影响,但在孩子的心中家长的位置是很重要的,在父母的的心目中孩子位置更是无法替代的,甚至超过自己的生命。因此,希望家长善待叛逆期的孩子,用更多的爱去帮助孩子渡过叛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