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语言3t原则举例(父母与胎儿对话是语言胎教的重要方法)
亲子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长,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处理好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会涉及到亲子沟通的技巧,亲子之间的权利与责任等,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如何提升亲子沟通技巧三大课程,分别是NLP亲子沟通,高效能亲子沟通,GROW沟通等,家长你学会运用哪些?
老话说:三岁定终身。三岁前,婴幼儿大脑会发育到成熟期的80%左右,这三年使大脑建立神经连接的条件就是父母的语言,父母语言对于孩子的意义,可比任何昂贵的早教班更加深远。
最近孩子都在家上网课,因为在教育机构工作,总是接到家长的询问:为什么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了呢? 为什么这孩子阅读能力这么差呢?为什么孩子迷上了游戏戒不掉呢?等等的问题。
根据家长问到问题和了解孩子情况,我们发现很多家长, 看到孩子学习成绩问题的时候,都是上了小学、初中甚至高中的阶段,会有时感到很无力,为什么孩子和孩子之间的差距这么大呢?
想起了以前读过的一本书,这本书被5000本学术转载,引起美国白宫重视的学术研究,是一本送给父母的语言教育启蒙书,书的名字是《父母的语言》。
这本书的作者达娜?萨斯金德,是芝加哥大学的医学教授, 她和她的团队发现孩子三岁前,父母对其说的话直接影响着大脑发育,所谓的婴儿什么都不懂,不会说,这些都是表象,他们大脑在迅速发育。
那么,父母如何在与孩子日常对话中,用语言帮助儿童塑造强大的学习型大脑,让孩子不再“输在起跑线”上? 这本书提供了科学且便于操作的亲子沟通方式3T原则法,优化孩子的大脑发育。
一、父母要认识早期语言环境对儿童大脑发育重要性。
书中分享了一项认知社会学家贝蒂·哈特和托德·里斯利进行了三年研究工作所得到的数据:
在一个小时内,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孩子平均听到的单词数量是2000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听到的单词仅仅只有600个。
另外,父母对孩子的回应也是有很大差异的。在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中,父母每小时对孩子的回应有250次,但在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回应每小时不到50次。
而孩子最初的语言环境决定了孩子的学习轨迹,哈特和里斯利的理论,认为早期语言环境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的一大诱因,但是他们依然需要用确切可靠的数据来支撑这一理论。在美国,学业优异与学业欠佳,甚至辍学的学生之间的落差十分巨大。
父母与孩子交流的词汇量和方式,不仅仅影响了孩子将来的数学、空间推理和读写能力发挥,还会影响孩子约束自身行为和应对压力的能力等。对于孩子的影响之大,超出了想象。
在书中提到芝加哥大学一位教授,对44个14月大到30个月大的幼儿进行了追踪研究。在一些长达90分钟的家庭对话中,有些孩子听到了4个跟数字有关的词汇,有些孩子听到了250个跟数学有关的词汇。
一周时间,有些孩子一共才听到8个数学词汇,有些孩子听到了1799个数学词汇。这样来看,一年之内,有些孩子只听到1500个跟数学有关的词汇,有些孩子听到了10万个。研究发现,到4岁的时候,这些孩子在数学能力上就有差异了。
早期语言环境对于儿童的头脑发育极其重要。要让儿童的大脑得到充分发育,早期语言环境的重要性也应该被大多数家长所接受。
二、家长需要先了解婴幼儿的语言发展敏感期。
什么是语言发展敏感期 ?
语言发展敏感期是指,婴幼儿在一个特定时间内语言学习能力特别强,这也是婴幼儿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给予了宝宝良好语言的培养和刺激,对于对于学习和语言能力的提升,都是大有帮助,所以捕捉孩子语言的敏感期很重要。
宝宝语言发展敏感期大致在宝宝的1到3岁之间,这段时间是宝宝语言发育和学习能力最强的时间。科学研究证明,婴儿的脑细胞是由生长环境中所见、所闻、所得的各种刺激来刻画重要的印象,婴儿脑细胞恰恰是因获得了这些刺激才能够成长。
在3岁以前,幼儿语言发展分为两个时期:一是语言前期(0~1岁),一是语言期(1~3岁)。
- 1、关于语言前期(0~1岁):孩子处于感知和认识语言的阶段,这是他们为学习语言做准备的阶段,也是他们掌握语言的基础阶段。
我们当父母在孩子一岁之前,会发现孩子在不同的阶段,对于语言的感知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刚出生的小婴儿,就能分辨外界不同声音,还偏爱妈妈的声音。
而到了2-3个月时,当他吃饱喝足时,会“哼哼”着发出满意的声音,而当宝宝在6个月左右时, 就开始能发出“啊啊”的声音,父母可以与宝宝对进行互动,多用叠词进行交流,不仅是培养亲子感情,还会让宝宝发出更多的声音。
在宝宝6-12个月的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会发现宝宝开始能听懂大人所说的一些词,开始模仿大人做一些手势,比如拜拜、握手等动作,也知道了什么是“不”,也学会了叫“爸爸、妈妈”,还会不同意的时候,摇头表示,开始喜欢模仿声音。
- 2、关于语言期(1~3岁):在语言期,孩子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模仿练习发音、学习语言。
在宝宝1-2岁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开始往外蹦字,都是单个字,比如,她想吃苹果,就会指着苹果,说“吃”,这个时候,表明孩子开始简单运用语言了。
家长当然不能错过孩子学习语言的时期,可以指着这个苹果,引导孩子说:“是不是要吃苹果。是的话,跟妈妈说我要吃苹果。”这个过程,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与孩子多进行练习和沟通,渐渐孩子就学会从蹦字到蹦词,再一步步过渡到说句子上。
记得我们的娃在这个时候,对看到的很多东西都很好奇,每天带她出去,看到绿色树叶会指着跟她说:“绿色的树叶”,让她用手去触摸一下,她自己也会问:“这是什么?”时间长了,她就认识了很多植物,也可以说出名字。
蒙特梭利认为,孩子2岁以后进入“语言爆发期”,不但会自言自语,而且会模仿成人说话。这个时候的家长,就可以给孩子读读绘本,有意识引导孩子进入阅读的世界了。
作为家长,了解了孩子的语言敏感期,也明确了大脑发育的最佳阶段,那么父母需要跟孩子多进行沟通,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氛围。
三、父母在与孩子日常对话中,如何用语言帮助儿童塑造强大的学习型大脑?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大脑的营养源来自于一个良好的早教语言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孩子的大脑会吸收来自父母的温暖话语和回应。
所以,父母要做到的是尽可能多地和孩子交流,时时回应他,多肯定他、夸奖他。
另外,说话的内容也很重要。萨斯金德教授在这本书里建议跟婴幼儿说话要注意三个原则(3T原则发):共情关注、充分交流和轮流谈话。
- 1、共情关注:是指你和孩子要处在同一个语境中,他关注什么,你就关注什么。
对于家长而言,需要明白共情的关键在于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与孩子进行亲密的沟通,帮助孩子创造更好的语言环境。
比如:家长想给孩子将一本绘本,孩子却想玩积木,那么家长就是可以跟孩子一起玩积木,告诉孩子积木的形状,还有如何摆放等,等孩子玩够积木后,再询问孩子是否想听绘本。
当然,现在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看电视、平板等电子设备,感觉通过看动画片同样会学到东西,对于这个现象,书中特意提到,数字设备是共情关注的天敌, 让孩子很容易上瘾,很难戒掉, 并且看电视是个单项的接收过程,这个互动的消失会限制大脑学习和储存知识的能力。
- 2、充分交流:让孩子掌握更多更好的词汇量。
这个充分的交流,可不是父母随意给孩子说几个话语就可以,这个充分交流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掌握各类不同的词汇,学会使用方式。
注意一点,交流的原则还是应该是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和话题,而不是父母所感兴趣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良好有效的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少用代词。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当妈妈在做家务活时,不管是洗衣服、做法和打扫卫生,如果孩子很感兴趣,在妈妈旁边帮忙的话,那么妈妈就可以一边干活一边跟孩子进行交流了。
“现在我们开始洗衣服了,这些衣服都是我们刚刚换下来的脏衣服,我们要把脏衣全部都洗干净,第一个步骤就是需要先将脏衣服弄湿,打上肥皂起了泡沫,然后将衣服上脏的地方搓一下……”就是妈妈一边做动作,一边将所有的步骤都说一遍。
这些家务活看似都是大人特别熟悉的,但是对于孩子而言,却是通过家长在这个过程中的描述,让孩子听到很多的词语,她的大脑也在吸收这些词语,有助于孩子大脑的开发和亲子关系的建立。
当然,在交流的过程汇总,还可以对孩子说的言语,家长进行拓展和扩充引导,鼓励孩子探索更复杂的交流方式。
- 3、轮流谈话:轮流参与聊天。
这是亲子交流3T原则法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孩子大脑的发育起着决定性的一个作用。
这个轮流式的谈话,说白了就是父母和孩子进行聊天,这随着孩子年龄的不同,聊天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在发生变化,需要根据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来。
这里面最好玩的就是运用开放式的聊天话题,我们家里老二现在最喜欢这个聊天方式了,天马行空什么都可以说,比如:为什么你喜欢这个蓝色的气球?如果小兔子想过河,她该怎么想办法过河呢?天气下雨了,你没有带伞,该怎么办呢?在超市里跟妈妈走散了,你怎么办呢?
这种问题,都是将解决的方案抛给了孩子,让他们开动自己的小脑袋,有的时候,家长在这个与孩子聊天的过程中,会发现孩子的想法,也会让孩子慢慢学会思考解决问题。
我们最后,来总结一下和孩子谈话的三T原则法:1、共情关注,以孩子关注的兴趣为主;2、充分交流,随时随地在做事情时,都可以将步骤说出来让孩子掌握丰富词语;3、轮流谈话,开放式的讨论话题培养孩子的思考和解决问题方法。
四、结语
孩子就是父母的“复印件”,父母的语言再塑造孩子,父母和孩子的每一次互动,都是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
很多的家长需要注意,不要把孩子交给电视机或者其他电子设备,让孩子通过这种方式学习或者打发时间,通过互动交流去塑造孩子的大脑发育。家长花时间陪孩子说话,花费不多,却是非常重要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