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发现孩子撒谎了,先别急着批评,得这么教才管用

当发现孩子撒谎了,先别急着批评,得这么教才管用(家庭教育说谎行为)

分享亲子快乐,交流教育知识,欢迎关注“等风来育儿联盟” “陪宝宝读童书”。

生活习惯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与动手能力,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每一个父母应该承担的,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中华传统家庭教育直播课里,会系统的讲解如何培养孩子的勤与俭,让孩子能够按社会准则来去生活,将来出社会工作40年当中,才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很多孩子们撒起谎来是越来越“得心应手”了。在传统观念里撒谎就等于孩子的人品出了问题,爸妈们一查觉孩子们有撒谎的现象就如临大敌。轻则斥责一顿,重则鞭打。

当发现孩子撒谎了,先别急着批评,得这么教才管用

平心而论,其实大人在小时候也撒过不少谎,事情也或大或小。孩子撒谎算不得是什么稀奇事儿,需要我们用平常心去对待。撒谎有时是出于孩子的恐惧心理,找准孩子为什么撒谎和为了掩饰什么才是我们应该做的,而不是用棍棒代替说教。

正对孩子说谎,爸妈又有哪些误区呢?

撒谎就是心虚,必然要误入歧途

其实说孩子撒谎是因为心虚有很充分的科学依据。

比如:你出门前吩咐孩子完成作业,结果发现孩子并没有照做,而且还撒了谎。为什么你会觉得是孩子心虚?那是因为你认定撒谎的目的是为了掩盖他没有完成任务的错误,但是在孩子看来这只是为了让妈妈开心而撒的谎。两者都没有错,只是出发点不一样 。

正是因为孩子找到完成作业会让爸爸妈妈开心,所以很多小谎都是为了“哄”爸妈而已。想要孩子认真学习需要让他认识到学习的乐趣和必要性,而不是一味告诉他“考得好我就开心”或者“考好了给你XXX奖励”。这种方式都是在固化学习的作用和意义,也是在直接告诉孩子“你是为了我们开心而学习”。

撒谎就是完全错误的

很多时候我们生气的都是孩子撒谎这个行为本身,而忽略了背后的因果关系。

如果孩子考差了向你说实话,并且向你解释只是因为别人或者试卷太难的原因造成的,你是否会相信呢?撒谎就是把事情扭曲或者归咎给其他人。这也是大多数孩子撒谎的模板。但是要知道撒谎并不是完全错误的。孩子们撒谎是因为害怕面对我们知道事实后的反应,他们也能够意识到撒谎是不对的行为。但是诚实是很难战胜恐惧的。在责骂或者教育孩子的同时,我们应该想一想孩子爱撒谎是不是因为家长太严格了。如果爸妈知道事情后的反应不大,不至于打骂,那么孩子们还会绞尽脑汁去撒谎吗?

谎言背后还是谎言甚至是连环谎言

成年人的世界往往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旦孩子撒了慌,我们对他们的信任度会急剧下降,这个警觉性没办法改变,毕竟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法则。成人世界里逻辑性是很强的,但是孩子的逻辑能力没有那么完备。对于不常撒谎的孩子来说撒一次谎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甚至需要用很多谎去弥补这一次的谎言 。撒谎的成本摆在哪儿,孩子自然不会随意触碰。

孩子说谎是属于正常现象,但是一旦达到某种频率就是性格上出现了问题,如果不及时纠正在人品上也会留下缺憾。那么当孩子不经意间养成爱说谎的坏习惯时除了揍一顿以外,爸妈们还有什么妙招吗?

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话说的是真的不错。言谈举止、待人接物都是对孩子耳濡目染的时刻 ,品行温婉的父母培育的孩子在性格上更健全。父母养成不说谎的习惯,孩子也会把诚实作为人生信条去践行。把优秀的品质传承下去,把健全的人格展示给孩子,这才是我们家庭教育的意义所在。

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和安全感

孩子爱撒谎是因为害怕承担后果,有的父母在揭露孩子谎言的时候更加生气 ,对孩子的责罚也更重。我们不妨想一想,家长责骂、打罚过孩子之后,是否就能解决问题了?对孩子有什么好处?孩子受完责罚错误还是没有更正,甚至会造成对父母的恐惧心理,为了逃避责罚,下次“该”说得慌一个都不会少。最终家长是出气了,孩子却什么也没捞着。都说吃一堑长一智,孩子下次编织的谎言就会更加完美。说谎的成本不断攀升,爸妈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也会和孩子“斗智斗勇”起来。家庭氛围扭曲,反而更容易让孩子没有安全感。

保持情绪稳定,随时有效率地解决问题

一旦我们察觉到孩子对我们说谎,作为家长会各种验证自己的猜想。这个阶段属于负面情绪积累期。在戳破谎言的那一刻就是我们情绪最高涨,愤怒值达到顶峰的时候。把孩子打一顿的作用只能是让家长自己舒缓愤怒,对孩子和对事情的解决都毫无益处。诚然,我们倒是可以仍然信奉“棍棒底下出好人”的教育理念,但是如果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我们为什么不采纳呢?

当问题出现的时候只有情绪稳定的人才能去处理,孩子的教育不就是一个充满问题的过程吗?情绪稳定是一门大学问,更是迅速解决问题的关键。孩子是最容易好了伤疤忘了疼的群体,一顿打与顿顿打的区别在于让孩子记恨与否。孩子、家长都渴望开明的教育,我们都不希望出现母慈子孝的情景。既然作为家庭权利的使用者我们更应该明白,营造一个和谐家庭氛围的主动权在家长身上而不是孩子。我们可以把负面情绪归咎到孩子身上,但是我们却不能指望通过棍棒消气甚至解决问题。孩子的性格很多都是遇强则强,况且我们又能强硬几年呢?在情绪稳定的基础上和孩子积极沟通才是上上策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12月5日 上午6:31
下一篇 2022年12月5日 上午8: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