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不文明现象的根源是什么(城市不文明现象的根源是)
开始这个话题之前,我想先列举一些常见的城市不文明现象,请诸位看官对照一下,看看自己身中几条?
生活习惯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与动手能力,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每一个父母应该承担的,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中华传统家庭教育直播课里,会系统的讲解如何培养孩子的勤与俭,让孩子能够按社会准则来去生活,将来出社会工作40年当中,才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
1.随地乱扔垃圾
2.随地吐痰
3.公共场合大声喧哗
4.公共场合袒胸赤膊
5.手机声音外放
6.随意插队
7.过马路不走斑马线,闯红灯、翻护栏,“中国式”过马路
8.公共场合抽烟
9.占道经营、沿街叫卖
10.随意粘贴小广告、涂鸦
11.随意践踏花草、攀折公共绿植(采花、采果)
12.非机动车随意占用机动车道行驶
13.车辆抢行、加塞,乱停乱放
14.带宠物进餐厅、商场
15.遛宠物不牵绳、宠物随处便溺
我对照了一下我自己,绝大部分行为没有,少数几项确实做得不好,主要是没有保持一惯性。
发生这些行为时,你会有什么感觉?是不是对别人的这些行为,总是深恶痛绝,对自己(偶尔)的这些行为,觉得理所当然或者情有可原?那么这些现象的深层根源是什么呢?
我认为,其深层根源就在于城市化以及城市化带来的生活场景、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变化。
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城市数量增加、占地面积增大,城市人口占比上升。
从个体的人来讲,城市化最为显见变化其实就是“农村人”变为“城市人”。
我们肤浅的认为,城市化就是简单的把农村人搬到城里,住宅从平房变成楼房,农村人就会自然而然的变成城市人,真是这么简单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从人类文明的发展来看,社会由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是必然的趋势,从18世纪以来的人类社会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伴随着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发展,城市化就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无疑也呈现这样的模式,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数据,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从2000年开始,中国的城市率从36%增长到2019年60%,我们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将城市化水平提高了24个百分点。
在城市化的浪潮中,大量的人口被从农村“抛入”到城市,我们(以及我们的父辈)尚未从思想和行为上做好成为“城市人”的准备,我们就主动或被动的被城市化了。由于这个过程实在太快,很不幸的,我们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哪怕是在城市里出生长大,也仍然难称为合格的“城里人”,至多只是生活在城里的农村人而已。
我作这样的分析、判断,绝不是要贬低农村人,也绝不是认为农村人素质或者文明水平较城市人来得低下。显而易见的,所谓“文明”总是具有相对性,比如同样是在工作状态,你在农田当中随地吐口痰,任何人绝无非议;但场景如果换到办公室内或者车间,随地吐痰毫无疑问就是种不文明的行为。
我作上述判断的核心是说,由于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飞速的由农耕文明为主转变为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为主,目前我们也仍然还处在这个巨大变革的过程之中。可以想见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村人会变成城里人,这种生活场景的物理变化是容易的,但要想让“城市文明”的思想观念深入内心、变为下意识,从而体现在生活习惯、举止行为的各个方面,这个转变恐怕不是靠一两年或者靠一两代人能够完成的,需要靠我们大家持续不断的共同努力。
城市文明,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此时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