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及家庭成员如何促进儿童语言及沟通能力的发展论文(父母及家庭成员如何促进儿童语言及沟通能力的发展教案)
专家简介:杨峰,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硕士,香港大学言语听觉科学系博士,香港大学沟通障碍研究中心博士后,深圳市海外留学归国高层次人才。原深圳市儿童医院言语治疗科主任,现就职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语言障碍专科门诊,主要从事儿童及成人语言相关障碍的临床诊治、基础科研和专业教学工作,承担国家、省部级和市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参编专著5部。擅长:儿童及成人语言障碍,包括儿童语言发育迟缓,语音障碍(口齿不清),口吃(结巴),腭裂术后语音障碍,听力损伤语言障碍,读写障碍和学习困难,孤独症、智力障碍及脑瘫所致语言障碍,以及成人口吃和嗓音障碍。
亲子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长,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处理好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会涉及到亲子沟通的技巧,亲子之间的权利与责任等,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如何提升亲子沟通技巧三大课程,分别是NLP亲子沟通,高效能亲子沟通,GROW沟通等,家长你学会运用哪些?
众所周知,家庭环境对儿童的语言能力的发展可产生重要影响,而儿童早期语言和沟通能力的发展则至关重要,因此,父母及家庭成员在把握儿童语言发育的最佳时期时,需注意以下一些要点:
一、早期以模仿为主,2岁后以发展沟通与社交功能为主
幼儿的语言获得在2岁之前,主要通过模仿为主,然而随着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家长应当特别重视发展幼儿的沟通和交流功能,扩展儿童的词汇量。
研究发现:经常教儿童模仿说话与词汇量的发展呈负相关。11~13个月的小儿所获得的词语与成人教授所用的词语相符率高达80%,而到了14个月时,上述符合率下降到38.5%。因此,13个月以后,父母不应单纯教儿童模仿说话,而是鼓励他以交际等其他方式获得新的词汇。
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理论,儿童在13个月前的“学舌”并不能算是真正的语言,而真正的语言教育应建立在他们能够理解为基础上。因此,对2岁以上的儿童不宜采用单纯模仿的形式进行语言教学。
二、改善家庭环境,促进儿童语言能力发展
多项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对儿童的语言能力发展有重要作用。
1、家中房间数多可能会减少小孩与父母同处一室的机会,减少了小儿无意中听见父母谈话的机会,导致小儿学习语言的机会相应减少。
2、由父母亲和祖父母共同照顾的儿童的语言发育进程得分高于仅由父母亲照顾的儿童。
3、在12~18个月期间,母亲花更多时间与小儿共同活动将会使小儿在18个月有较多的词汇量。
4、在核心家庭中,如果儿童的父亲性格内向,则儿童就可能缺少一半的语言刺激。
另外,3岁以下的儿童常出现说话不流利、甚至口吃的现象。对此父母们不必过于担心。小儿口吃与其掌握的词汇量呈正相关,由于字、句发育不同步,或者表达的需求与能力不匹配,2岁后的儿童虽然想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但表达能力跟不上思维发展的速度。因此该年龄段的语言不流利往往是发育性的,与词汇量的增加有关。
三、双语教育的问题
对于让小儿学习第二种语言,目前学术界仍存在不同看法,双语教学对儿童语言发育的影响目前仍是专家们讨论的焦点。而有研究结果显示:在一个家庭中,如果多种语言并存,那么对小儿早期的语言发展将产生负面影响,幼儿可能会出现语言发展迟缓的现象,但并不影响小儿词汇量的发展。从长期的研究结果来看,双语甚至多语环境,可以促进儿童总体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四、教小儿学话应掌握的技巧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名词占总词汇量的比例下降,从24个月的70.4%逐渐减少至35个月的59.5%,而形容词和其他词占总词汇量的比例则从8%增加到14%,增加非常显著,这说明儿童掌握语言的规律是从具体到抽象。
通常情况下,“名词—动词”、“动词—名词”结构是小儿最早掌握的短语结构,随后掌握的为“的”、“在”、“介词—名词”、“否定词—动词”、“名词—动词—名词”,30个月时有90%左右的小儿能掌握这7个结构。根据这些规律,建议教小儿说话应从“这是什么”开始,鼓励儿童说出所认识的事物,使小儿经历“听—理解—模仿—表达”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教儿童说话时需注意一些技巧,比如语调要夸张、语速宜较慢、发音须清晰,并及时应答和延伸扩展小儿所表达的语言。当孩子儿童主动提问时,也就表示,他的语言发育已经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五、促进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原则
- 跟随孩子的兴趣,符合孩子的能力。
- 正面支持与鼓励为主,切忌负面惩罚与训斥。
- 给与孩子“一手经验”而不是“二手知识”。
- 语音、语言信息与物品、动作、情景相结合,给与孩子丰富的信息。
- 教学和训练要有主题,逐步扩展内容,课程要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