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为孩子提供成长

掌握亲子沟通的密码(亲子沟通为孩子提供成长)

 

亲子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长,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处理好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会涉及到亲子沟通的技巧,亲子之间的权利与责任等,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如何提升亲子沟通技巧三大课程,分别是NLP亲子沟通,高效能亲子沟通,GROW沟通等,家长你学会运用哪些?

 

不同于以往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在科学育儿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想要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家长需要学习正确的管教和沟通方式。

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一件并不轻松,甚至头疼的事。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工作和家务已经让人疲累了,要是孩子“不听话,不配合”就更让人不省心了。

有时候,苦口婆心地跟孩子讲一件重要的事,孩子却心不在焉。明明没说几句,孩子已心生厌烦。家长困惑:孩子怎样才肯按照我们说的做呢?不知何时和孩子的相处变成了“战争”。无奈之下,采用批评、吼叫等方式让孩子听话,然而这样做只会让对抗升级。

正是错误的沟通方式,让家长和孩子双双陷入了苦恼与不安之中。如何扭转这样的局面呢?家长急需掌握亲子沟通技巧。这本《亲子沟通密码》为家长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作者邹璐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具有传奇人生的演说家,她基于对积极心理学等理论,结合自己育儿的经验,写成了这本书。

她说认为沟通的真谛是心与心的联结。

她认为亲子沟通的目的是给孩子赋能,引导孩子自发改变。运用沟通密码读懂孩子的内心,寻求与孩子共赢的可能。在孩子犯错或遭遇挫折时,帮助孩子找到目标,解决问题。激发孩子内在强大的自信力和抗挫力,点燃他们的动力,发掘他们的能量。

这符合“正面管教”的理念,目的是要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快乐环境中健康成长,将良好的行为品德,有益的社会技能深深的植入孩子的心底。拉近亲子关系,让双方感到和谐幸福。

为此家长要避免错误的沟通方式,让孩子丢失作为独立个体的自我,导致成长停滞。

01

沟通要少用评判,多用观察

批评、指责等评判不但不能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还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

首先,评判是基于家长的阅历、价值观,带有主观意向,并不一定符合事实。这样的评价会刺激到孩子的情绪,让他们产生反抗抵制行动。

其次,评判会让孩子活在家长的评价里,模糊了自己。评判的语言打压了孩子自我认知的积极性,让孩子变得胆小怯懦,缺乏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再是,评判还会遏制了孩子的抗挫力。孩子可能把评判当成生命本质的定论,使他丧失尝试战胜挫折的勇气。

我们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平等对话,避免评判。因为只有脱离评判的孩子,才会拥有无限的可能,即使面对挫折,也可以把它看做探索真实自我和扩大能力边缘的机会。只有抛开各种评判,孩子才能轻松前行,扬起生命的风帆。用“成长思维”替代“固定思维”,打破自我设限。

多运用观察,有助于父母抛开主观视角,摒除刻板印象,让孩子能够无拘无束地开启探索认知的边界。

02

用心认识和接纳孩子的情绪,洞察孩子的需要

用心去看才看得清楚,本质的东西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

为什么孩子有时会用发脾气、哭闹、对抗的方式回应我们?因为孩子的情绪没有得到接纳和看见,我们只是解决他们的行为,并没有去体会他们的感受,更没有去理解支持他们的需要。

情感连接是亲子沟通的第一步,对情绪的理解和接纳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1.正确认识情绪

情绪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孩子内心的需求。不懂孩子的情绪,一味地指责、批评、说教,孩子就会认为你不理解他,要么产生的抵触情绪,要么表面顺从,把情绪压抑在心里,总有一天会暴发出来;或者孩子关闭沟通的大门,采取充耳不闻、沉默寡言的方式消极应对,久而久之变得敏感,郁闷,失去活力与朝气。

因此,要想实现良好的亲子沟通,就要给予孩子适当的回应。

《都挺好》里的吴非一向温文尔雅,但在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下,也有情绪失控懊悔不已的时候。一次下班回家在厨房里的她正在为家里的事烦心时,不满5岁的女儿不小心把厨房台面上的东西碰了下来,险些砸伤自己。吴非气不打一处来,对孩子吼道“谁让你拿的”!女儿当即被吓哭。看着嚎啕大哭的女儿,吴非于心不忍,又抱起女儿安慰道:“都是妈妈不好”。

吴非没能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自然更无心洞察孩子对安全感和爱的需要,无法给孩子适当的回应。

2.用同理心去感受和理解孩子的情绪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的母亲和儿子的沟通方式堪称典范。

父母好不容易陪自己玩会,却要因任务而离开,哪吒闹起了情绪。吒儿妈并没有责怪孩子不懂事,而是俯下身子和蔼地说:“儿啊,要不今天就到这儿,娘答应你下次陪你玩得尽兴,好不好?”有了母亲对自己内心苦闷情绪的理解,儿子虽然脸上不高兴,其实心里的坚冰已经融化了。

彤彤因顽皮打碎了花瓶,大哭了起来。心爱的花瓶碎了一地,彤彤妈心也碎了,但还是忍住了自己的怒气。

通过观察揣摩孩子的情绪,得知孩子因自己的过失感到难过害怕,这时惩罚只会让孩子更难受,不如转而回应、安抚孩子的情绪,提醒下次注意。

具体来说,就是先描述家长的观察,再重述孩子的感受与孩子确认,之后再分享父母同样的感受,让孩子知道生气郁闷的情绪是正常的,然后,引导孩子说观察和感受。

可以这样说:“妈妈看到你打碎了花瓶,你感到很难过、自责,害怕妈妈惩罚你,对不对?没关系的,妈妈小时候也打碎过花瓶,也难受了好一阵,只要我们下次小心一点就好了,你觉得呢?”

通过共情的沟通方式,让孩子感到被理解、被关爱。

通过与孩子共情,家长能够充分看见并理解情绪以及情绪背后的需要,通过给予孩子回应与关爱来促成心与心的联结。

父母运用正确的沟通方式,对孩子加以引导,避免质问、说教,能让孩子看到自己内心的需要和自身行为的偏差。通过提问,引导他们找到满足需要的方法,并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创造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遗憾的是,父母往往擅长说教,而不擅长倾听和提问。

03

听问合一,引导孩子专注解决问题的目标,发现自身潜能

1.通过提问,引导孩子专注解决问题

有人说,父母提出问题的品质,决定了孩子成长的品质。

我们不妨带着好奇和欣赏运用恰当的提问,敞开怀抱倾听孩子灵动的想法,引导他们发现目标。目标一改变,行动自然变。目标实现的美好愿景吸引、鼓励、引导他们探求藏在内心的答案,切实地解决问题。

年幼的小哪吒因魔童身份,遭到村民的排挤和羞辱,幼小的心灵备受打击,导致他对村民的敌视。吒儿妈明白,孩子愤怒背后的无助与失落,并没有对哪吒所犯的错误过于责备,而是说道:“吒儿,其实你心里是想被人们接受的对不对?只是因为别人的偏见让你受了委屈,所以你才那么恨他们吧?”

通过提问,适时的引导他,帮他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人心都是肉长的,若你待百姓如亲人,善用自己的神力为他们斩妖除魔,他们又岂会把你当妖怪?”母亲提醒他他,不要自暴自弃,可以用实际行动让村民接纳自己。哪吒深深地感受到母亲的理解和爱,他接受了母亲的建议,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行动,最终发挥出自身的潜能,成拯救陈塘江百姓的大英雄。

父母正面的引导,能让孩子意识到,原来自己也是有价值的,也可以像父母那样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这无疑激发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2.引导孩子发现自身潜能

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发现孩子的潜能,就是发现了孩子美好的未来。

家长不妨给孩子播下“我可以,我能够”的种子,去肯定他、鼓励他,带领他发现自己的潜能。唤醒孩子内在的创造和冒险的天性和勇气,去体验挑战带来的快乐和意义。

随着孩子一点点的进步,孩子的意志力和自信心也得到提升,体会到达到目标的过程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秋叶大叔说:“每个被赋能的人,其实是自己发现了自己的潜能。”

只有孩子自己发现的能力,才是真正属于他的能力。只有孩子知道自己身上蕴含着与生俱来的能量,才会由衷地自信和自爱。

写在最后

我们生下来,就是为了彰显内在的荣光。——马利安·威廉森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把成长空间留给孩子,信任孩子,引领孩子,让他们的天性得以释放,潜能得以发挥,生命的光华得以绽放。

父母之所以伟大,是因为用自身的成熟和智慧引领懵懂的孩子一路前行。用心沟通,用爱引导,赋能孩子,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人生礼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12月29日 下午7:24
下一篇 2022年12月30日 上午4:5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