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孩子越大越难沟通(和儿子越来越难沟通)
作者:主创团·筱恬
亲子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长,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处理好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会涉及到亲子沟通的技巧,亲子之间的权利与责任等,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如何提升亲子沟通技巧三大课程,分别是NLP亲子沟通,高效能亲子沟通,GROW沟通等,家长你学会运用哪些?
暑假正在火热进行中,不少爸妈的性子也开始火爆起来。
这不,不久前在深圳,有一位爸爸因为10岁的儿子假期里沉迷看电视,不好好学习,竟然一怒之下把电视机都给砸了。
接受采访时,他无奈地表示,自己说过儿子好多次,可小家伙依然我行我素,根本不拿父母的话当回事。于是在冲动之下,他的行为失控了一把。
尽管这位爸爸的做法不可取,但身为家长,却很能理解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暑假期间,很多家庭爆发了亲子矛盾,最主要原因便在于——那只出笼的神兽,实在是不听话啊!
让ta写作业,ta偏要看手机;让ta查漏补缺,ta偏玩物丧志……这个处处跟大人对着干的娃,简直分分钟要把我们给气死!
不禁想发出灵魂拷问——到底该如何沟通,孩子才肯听、才愿意配合呢?
为什么孩子越大
就越不听话?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一种感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似乎越来越难管了。
曾经有多么听话乖顺,如今就有多么任性乖张。这娃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事实上,这其中一个主要原因,便是孩子长大了,渴望通过对抗父母来争取更多的自我权利与空间。
在某档综艺节目中,知名相声演员于谦就曾透露,儿子12岁进入青春期以后,就变得特别叛逆,对父母惜字如金,稍微管一下便会激烈地对抗。
于谦感慨到:“这个年龄的孩子不能去惹,因为他要粉碎一切去树立自己的人格。”
那个叛逆的孩子,就像一只带刺的小怪兽,不仅把大人的话当成了耳旁风,有时候还说不得也管不得,否则甚至比父母更早发飙……
这样的“熊孩子”,的确让人头疼。但事实上,他们出格言行的背后,一定藏着未被满足的需求。
心理学上的冰山理论指出,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行为表现只是露在表面极少的一部分。而真正的重头戏,包括期待、渴望、动机等,却隐藏在海面以下,不为人所见。
正是这些需求,导致了孩子的叛逆。但很多情况下,孩子不会说,而是通过一系列张牙舞爪的举动显现了出来。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这本书里写到:
“我们做父母的总是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外在行为上,从而导致我们忽略孩子的内在心理。
对于打破处境艰难的家庭模式而言,理解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对于阻止叛逆孩子的叛逆行为而言,理解就特别管用。”
可见,“对付”孩子叛逆的法宝,是看到并满足他们的需求;这需要建立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而理解的前提,就是有效沟通。
然而有太多的时候,孩子却似乎并不愿意跟我们交流。每次聊天,他们都惜字如金,一言不合就嫌烦,再说就“砰”的一下把房门关上。
那个心门紧闭的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我们不得而知。沟通受阻,正让千万父母跟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
孩子拒绝沟通时
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其实,每个孩子对父母都有着与生俱来的信任与依赖,他们也曾是小话唠,渴望倾诉,喜欢和大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越大就越抗拒与父母交流呢?或许,他们的心路历程正是以下几种——
? “大人好无趣,不管跟他们说什么,永远只有说教和批评。”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话题—— “成长过程中是什么导致了孩子不愿再跟家长沟通?”
其中一个高赞回答里,提到了这样一件小事:
“小时候没有零花钱,每天早餐找零的几毛钱存下来,存好久,买一本自己喜欢的漂亮本子,然后跟我妈分享:你看我的新本子好看吗?
我妈第一句话:你哪来的钱???第二句话:你钱多没地方花是不是???
多几次这样的情景,我就不再跟我妈分享任何这方面的喜悦了。”
想象中的夸赞没有等来,迎接自己的竟是责问与质疑。这样的落差,怎能不让孩子失望受伤?久而久之,他们自然便会把父母拉进沟通的黑名单里。
? “在爸妈眼里,其他都不重要,他们只看中学习。”
电视剧《少年派》中有这样一幕。
女儿林妙妙新学期第一次回家,兴致勃勃地想跟父母分享在学校的趣闻。
然而,当她说到自己考上了校广播站的播音员时,闫妮饰演的妈妈王胜男不满地打断了她的话:“你怎么总是做一些不务正业的事?心思应该放在学习上!”
扫了兴致的林妙妙忍不住嘀咕:“能不能不要插手我的事?”没想到,这让王胜男彻底爆发,母女俩最终不欢而散。
此前,有机构针对中小学生开展过一项关于亲子聊天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父母与孩子交流的首要话题是学习,比例高达67.86%,而这也恰恰是孩子最反感的话题之一。”
不同频的聊天,就如同鸡对鸭讲。话不投机半句多,到最后,亲子之间注定只剩下了沉默。
? “整天唠叨要求我,大人真的好烦。”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超限效应”,指的是“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拿到亲子沟通方面来说同样如此。父母的喋喋不休,会在孩子心里产生“超限效应”,从而产生抵触感,甚至故意不回应大人的话,用沉默做抗议。
著名亲子沟通专家阿黛尔?法伯曾说:“永远都不要低估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力。”
语言是把双刃剑,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力量,也可以打击使他雪上加霜。
可见,只有学会正确的沟通方式,我们才能把话真正讲到孩子的心里面,让他们敛起叛逆的锋芒,变得愿意合作、乐于配合。
要想真正把话说到孩子心里
这三个沟通技巧很重要
那么,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亲子沟通顺畅而又高效呢?
《父母的语言》一书中指出,父母要想构建一个与孩子沟通的最佳方式,需要运用“3T原则”,即“共情关注(Tune in)、充分交流(Talk more)、轮流谈话(Take turns)”。
因此,大人做到以下三点很重要:
1. 共情孩子的感受
这指的是,父母能够有意识地去观察孩子在关注什么,并及时对他们的感受做出恰当的回应。
比如,当孩子抱怨:“不想去上学,感觉没意思”时,与其不问青红皂白批评他们不求上进,不如先试着理解他们:“最近学习一定很辛苦吧,要不要爸妈陪你先出门散散心,放松一下?”
只有当孩子感受到被接纳与关爱时,他们才可能与父母产生联结,从而愿意让我们走进他的内心。
2. 把聊天的主动权交给孩子
亲子沟通的主角,永远应该是孩子。因此平日里,我们不妨把聊天的主动权交给孩子,鼓励他们分享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同时用心聆听,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的讲话。
当然,哪怕孩子刚开始不愿意说,也不要紧。我们可以主动先说,身边的趣闻也好,最近发生的新闻也罢,就像抛砖引玉一般,引导孩子慢慢打开话匣子。
由此,孩子才会在聊天过程中享受到被重视与关注的快感,从而真正愿意与父母交流。
3. 学会示弱,点到为止
李玫瑾教授曾说,孩子12岁以后,父母的话就是“垃圾”,根本听不进去。因此亲子沟通时,话要少,聊个三到五句即可停止,否则孩子准会嫌烦。
与此同时,当亲子之间有冲突时,父母要学会示弱,让自己软下来、后退一步。
只有放下“家长上位、赢过孩子”的执念,不再逼迫他们认错服输,我们才能真正赢得孩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