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谎技巧越高,说明越聪明吗(孩子说谎技巧越高,说明越聪明对吗)
当你发现孩子撒谎了,是否会如临大敌一般紧张?
生活习惯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与动手能力,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每一个父母应该承担的,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中华传统家庭教育直播课里,会系统的讲解如何培养孩子的勤与俭,让孩子能够按社会准则来去生活,将来出社会工作40年当中,才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
其实,说谎是孩子成长中的必经阶段。当孩子说谎时,父母的反应非常关键,你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虎妈
文 | 语不惜
来源 | 男孩派(洞见旗下亲子账号)
孩子撒谎怎么办?
最近,闺蜜被这个育儿难题困扰到失眠。
她吐槽说,儿子诺诺上幼儿园的这一月时间,一直都在挑战她的智商,为了不去上幼儿园,可是绞尽了脑汁来找理由。
“妈妈,我肚子疼,今天不能上幼儿园了。”
“妈妈,这根手指头不能动弹了,可不可以不去幼儿园了?”
“妈妈,我的鞋子黏在了地板上,去不了幼儿园了。”
……
儿子拙劣的演技,和这些经不起推敲的“谎话”,让闺蜜很是气恼。看着天真可爱的孩子,她想火,但又担心自己反应过激,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小小年纪就开始撒谎,长大了还了得?
大多数父母,对孩子撒谎的最大担忧就是,怕孩子的品格出现问题。
实际上,孩子撒谎,并不一定都是坏事。
01
英国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曾经在他的“当爹笔记”里,详细记录了儿子威廉说谎的事情。
这天,威廉从厨房偷偷出来,之后小心地把钢琴键盘盖盖上,眼睛还老看向钢琴。
看到这一幕,达尔文马上想起来几天前,威廉在厨房偷吃了砂糖后的样子:眼神异常敏捷,举止异常怪异。
达尔文于是问威廉从厨房拿了什么。
“没什么。”威廉回答。回答的同时,威廉还是不停往钢琴上看。
达尔文走进威廉,威廉紧张地大叫“走,走开!”
威廉紧张的反应,勾起了达尔文的兴趣,他不顾威廉的反抗,终于看到了被藏起来的东西。
原来,威廉偷吃腌黄瓜的时候,不小心把黄色的污渍弄到了钢琴上。
威廉的一系列反常举动,都是为了掩盖偷吃的证据,就和上次偷吃砂糖一样。
知道真相后,达尔文并没有恼怒,而是把它当成威廉成长中的一件“趣事”收录在了他的“当爹笔记”内,并总结说:“这是自然的行为和欺骗。”
面对说谎的儿子,达尔文的反应为何如此云淡风轻?
因为那个时候,威廉还不到3岁。
多伦多大学Kang Lee教授和他的团队,用了20年的时间,得出了一个结论:“无论性别、国籍、宗教信仰,30%的2岁孩子都会撒谎,3岁的孩子占了50%;4岁的孩子超过80%都会撒谎,大于四岁的孩子,绝大部分都在撒谎。如您所见,撒谎是成长典型的一部分。”
当孩子开始学会“撒谎”的时候,我们应该心下欢喜才是,因为这意味着孩子离“长大”又进了一步,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
孩子说谎不可怕,重点在于父母们,有没有做好应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各种棘手问题的准备。
比如,孩子撒谎,你该怎么办?
02
Kang Lee教授在TED演讲《儿童为什么撒谎》中讲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个叫乔尼的孩子,给老师打电话说:“梅西纳先生,我的孩子乔尼,今天不去学校了。”
老师问:“请问您是谁?”
乔尼回答:“我是我爸爸。”
Kang Lee教授说,孩子想要成功撒谎,需要具备两个能力:读心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也就是说,孩子要想成功撒谎,说明孩子的智力发育和情商都没有问题。撒谎的孩子,跟不撒谎的同龄人相比,有更加优越的认知表现。
我们多数人认为,孩子撒谎越早,那他们一定是有一些人格缺陷的,并且一生都是病态的撒谎者。
然而,Kang Lee教授的实验证明,这个认知存在片面性。
很多时候,孩子撒谎并无恶意,只是一种本能表现。
有次,在小区广场上,几个3、4岁的孩子围在一起,在比谁家爸爸更厉害。
“我的爸爸会划船。”
“我的爸爸会讲很多故事。”
“我的爸爸会开车。”
……
这时候,一个一直没有说话的孩子,小脸涨得通红,用尽全身力气喊道:“我的爸爸才厉害呢,他是超级英雄,在拯救星球。”
孩子的话,让他的妈妈有点囧,她是一位单亲妈妈,孩子的爸爸在他六个月的时候,因为车祸去世了。
一起遛娃的妈妈们同时做了一个“嘘”的动作,示意她不要去戳穿孩子的“谎言”。
《儿童行为心理学》一书中认为:“学龄前会撒谎的孩子,是因为没有明确的道德、是非观,在孩子的世界里认为自己舒服、高兴就是‘对’的。”
年幼的孩子,分不清想象和现实,他们常常把自己想象的、渴望的事情,当做真实发生的事情来对待。
对于这种无伤大雅的谎言,家长无需忧心,反而可以如同我们编制出“圣诞老人”的故事那般,和孩子一起把善意的谎言圆下去。
03
虽然说,面对孩子撒谎,要以平常心对待,不能如遇洪水猛兽,过于紧张,但也不能置之不理。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做出正向引导呢?
根据撒谎原因的不同,家长应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1.想象力下的谎言
有天晚上,3岁半的女儿神秘地跟我说:“妈妈,我要给你讲一个公主的故事。”
在我的好奇下,她的故事开始了:从前,有个白雪公主,她遇到了七个小矮人……
女儿见我用眼瞄了她一下,赶紧补充说:“这个白雪公主不是你那个白雪公主。”
我一听,心里乐了,心想“小样,我看你怎么编”,我配合着她的节奏,故作惊讶地说:“哇,我姑娘好厉害,都有自己的白雪公主了,快跟妈妈说说,你的白雪公主都做了些什么?”
在我的引导下,女儿给我讲了一个“高仿版”白雪公主的故事,虽然讲的很是蹩脚,但那天我们都异常开心。
对于孩子天马星空的想象力,父母千万不要简单粗暴地一句“不可能,你不要说谎”来给孩子贴标签。
这样做,打击的是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面对那个脑洞大开,满嘴跑火车的小人儿,父母要不较真、不揭穿,顺着他的意思,配合孩子,一起呵护孩子想象力的小火种。
2.逃避责罚的谎言
日剧《追忆潸然》中有这样一句扎心台词:“小孩子是从说真话大人却不相信的时候开始,才选择说谎的。”
《少年说》 中,有个叫孔汤琦的七年级男孩,讲述过自己如何从一个好孩子变成了一个爱撒谎的“坏”孩子。
他犯错了,父母问“知道错了吗”,他如实回答“不知道”,招来的却是父母的棍棒教育“你竟然不知道错哪了,该打”,等着他的是一顿胖揍。
再犯错,父母再问“知道错了吗”,学乖后的他,即便不知道错在哪里了,为了免于皮肉之苦,依然乖乖地说“知道了”。
这个孩子之所以习惯性撒谎,一是父母透支了自己的信任,二是为了逃避责罚。
当孩子犯错后,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信任。其次就是用循循善导代替粗暴的身体惩戒。
比如说,前几天那个在商场打翻粥的男孩,他的妈妈并没有责备他,而是让他自己蹲下来,打扫卫生。
这种用承担后果代替说教责骂的教育,会让孩子直面错误,并在过程中让孩子学会担当和责任。
3.寻求关注的谎言
田亮曾分享过这么一个故事。
森碟弟弟刚出生时,家人都围着弟弟转,此时森碟感受到了大家对弟弟的热情,而忽略了自己,有点不开心,于是她趴在地上说脚疼。
当爸爸妈妈放下手中的事,开始关心森碟后,没一会她自己开开心心地去玩了。
很明显,森碟在用谎言,来寻找父母的注意,以此来把他们的目光从弟弟身上引开。
这种现象,在二胎家庭中尤为多见。
如果孩子突然变得爱撒谎,父母可以先从自身找原因,是不是平时工作太忙,或者应酬太多,忽略了孩子?还是因为家有二胎,或者是因为夫妻感情不和,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呢?
孩子只有感觉到被爱,才能更加健康地成长。
给孩子多些关心,让孩子感受到爱,而不是让他用谎言来赢得爱。
4.模仿性的谎言
甘地夫人说:“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则。孩子们对谎言或虚伪非常敏感,极易察觉。如果他们尊重你、依赖你、他们就是在很小的时候也会同你合作。”
父母的言传身教,比任何说教都有意义。
想要鼓励孩子说真话,父母们要以身作则,做好示范作用。
陶行知先生在《小孩不小歌》中写道:
人人都说孩子小,谁知人小心不小。
您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
再小的孩子,也有思想,想要一个不说谎的孩子,大人要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个体对待。要起到榜样作用,答应孩子的事情不要爽约;自己犯了错误,不要找借口托辞,要勇于承认错误;尤其是,不要当着孩子面说谎。
告诉孩子,说谎话只是一时爽,说真话,讲实话,才能游刃有余地行走于世,一世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