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长,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处理好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会涉及到亲子沟通的技巧,亲子之间的权利与责任等,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如何提升亲子沟通技巧三大课程,分别是NLP亲子沟通,高效能亲子沟通,GROW沟通等,家长你学会运用哪些?
在网上看到一个问题:有个“毒舌”的妈妈是什么体验?
下面对父母的吐槽帖很多。
一位匿名网友的回答让人泪目:
“我妈,典型毒舌妇女,冷嘲热讽极尽能事。
带男朋友回家的时候,她说,也不知道他怎么瞎了眼看上你。
我初中,她偷看我日记,知道我暗恋一个男孩子,跟我吵架了,她说,你天天就知道想男人。
我如果忘记随手关门,不小心打翻了水杯等等,鸡毛蒜皮的小事,他立刻劈头盖脸一顿骂:你手残还是没长脑子?你怎么这么蠢?
数不胜数的例子,被她说:你是个畜生,白眼狼,神经病,你怎么不去死……,更是家常便饭。
一度很想自杀。
一度用小刀割自己自残。”
从这位网友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从小到大,她没少受妈妈“语言风暴”的洗礼,而且妈妈的冷言冷语已经对她的心理产生极大的伤害,这种伤害,可能对她一生都会造成阴影。
亲人的伤害,远远大于没有血缘关系的旁人。因为别人的话,你可以不在乎,但父母的话,你会往心里去。
有些父母并非不爱孩子,虽然他们的出发点是为孩子好,怕孩子受到伤害,怕孩子做不好,不能成才,但却用如利剑一样“锋利”的语言刺向孩子,给孩子造成终身的伤害。但往往这些父母并不自知。
- 孩子只会记住父母的“毒舌”,而不是父母要说的事。
父母教育孩子时,如果语言太犀利,孩子往往更关注父母的不良情绪以及难听的语言,很难把注意力放在父母所说的事情上。
父母暴风骤雨一样的语言暴力会把孩子心灵打击得七零八落,长期受父母语言暴力的孩子,很容易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他们会认为,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竟然如此不堪,自己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父母的语言暴力,不是让孩子性格变得懦弱胆小,就是让孩子变得暴躁易怒,很难培养出一个心态平和,心理阳光的孩子。
更为严重的是,长期被父母语言暴力摧残的孩子,当他们长大成人为人父母之后,不知不觉也会采取自己小时候父母对待他们自己的方式,用“毒舌”毫不留情地训斥自己的子女,而影响自己下一代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健康。
父母用语言暴力“刺激”孩子,可能本意上是让孩子记住自己所说的话,或是按父母的意志来改变孩子,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父母的语言暴力很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孩子会把重点放在父母说话的情绪上,而不是父母说话的内容有没有价值,有没有意义。
比如孩子不想吃早餐就要去上学,父母责骂孩子说:“快吃,不吃早餐饿死你,别给我找事,你饿病了我可不管你,早上吃不好,上午学不好,成绩考不好,看我不收拾你!”
孩子这时不会心平气和地想:我父母是为我好,怕我吃不好,影响身体和心情。
他往往被“不吃早餐饿死你”“你饿病了我可不管你”“成绩考不好,看我不收拾你”这些话所刺激,气呼呼地更不想吃早餐了。
父母的这些狠话不但对孩子不起作用,还会影响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如果父母换种说法,结果会不同,比如:
“孩子,不用着急,时间还早,吃了早餐才有力气好好学习。”
“怎么不想吃早餐?是妈妈做的早餐不合胃口吗?告诉妈妈,下次妈妈做你爱吃的,但今天你还是吃了,不然到了学校会饿的。”
“早餐是要吃的,不然上午不能集中精力学习,对身体也不好,医生不是说了嘛,不吃早餐易发胖。”
家长要懂得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孩子不想吃早餐的原因,并说明不吃早餐对孩子的危害,了解了原因,告知孩子不吃早餐的坏处,一方面家长可以对早餐进行改进,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服孩子认真吃早餐。
如果只是用语言暴力强制孩子吃早餐,恐怕会事与愿违。
2、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有些父母会说:“我脾气不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借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孩子其实何尝不是父母的老师?孩子是父母第二次成长的动力,要培养一个好孩子,父母也要随着孩子一起成长。
我的表姐夫原来是一个脾气暴躁,很容易和人发生冲突的人。自从表姐生了女儿,表姐夫的性格也改变了很多。
表姐夫对女儿从来都是柔声细语,女儿发脾气了,表姐夫总是耐心地讲道理和哄女儿,没见过表姐夫骂过女儿一句。
就连对表姐,表姐夫脾气也好了很多。
表姐夫对我们说,他自从有了女儿,心态不一样了,以前在外边一言不合就和人吵架,现在凡事他都懂得了忍让,因为表姐夫认为,女儿还小,需要他这个爸爸,他不能有事,不然女儿就遭罪了。
因此,有人说孩子的到来,会让父母更懂得珍惜和改变,这句话非常有道理。
父母控制好自己的脾气,一方面有利于孩子成长,另一方面,也减少不良情绪对父母身体的损害。
3、好好说话,有“好口才”的父母,才是人生赢家。
研究表明,长期受父母语言暴力影响的孩子,语言理解力、语言表达力和智力、记忆力都会受到不良影响。
经常被父母“毒舌”说教的孩子,亲子关系变得疏离和冷漠也是难免的,因此,对孩子语言暴力不但起不到父母想达到的效果,反而会害了孩子,对亲子关系也是致命的打击。
针对父母不了解孩子心理,不会和孩子沟通的矛盾,家庭教育工作者李静给3到12岁孩子的家长写了一本《父母话术训练》,这本书根据3到12岁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思维方式编写。
比如家长想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作者给出了几种家长常用但效果差的问话方式:
“你今天在学校都做了些什么?”
“你今天都学了哪些知识?”
“你今天在学校的表现如何?”
“你今天遇到了哪些不懂的问题?”
这几种问话方式虽然很平和,不会激起孩子的反感,但太宽泛,笼统和抽象,无法激起孩子太多的表达欲。
作者给家长支招的,家长可以这样问孩子:
“今天你在学校有没有开心的事情发生呢?”
“今天有哪个知识点让你觉得特别有趣?”
“今天你们学校有没有发生特别的事情?”
“今天上了哪些课?”
家长用具体、简单、明确一些的话术,激起孩子的表达欲,效果会好得多。
又比如,孩子不经父母允许,拿了父母的钱,作者举例说了几种家长错误的话术:
“你竟然学会偷钱了,什么时候学的?跟谁学的?”
“你知不知道这种不经允许就偷拿他人钱物的行为是犯法的,是要被抓进少管所的。”
“你这种属于偷窃的行为,就应该交给警察来管。”
“小小年纪就不学好,都敢偷钱了啊!”
作者认为,家长在不了解孩子为什么拿钱的情况下,用刺激性的语言来说教孩子,往往会适得其反。
作者李静给出了更为恰当的话术,先了解孩子拿钱的原因,再和孩子好好沟通。
“你为什么要拿钱呢?是零花钱少了,还是遇到什么事情了?想跟妈妈聊聊吗?”
“如果你需要钱,可以向爸爸妈妈说明,只要需求合理,爸妈都会给你,但是不能不经允许就自己拿。”
“家里的很多东西并不是可以随便拿的!比如钱就不可以拿,需要经过爸妈的同意才能拿。”
“哎呀,最近爸妈工作太忙了,冷落你了吧?你看,连你的零花钱都给忘了,真是不应该啊!”
像这样对具体事情的分析和正确话术和错误话术对比,在《父母话术训练》中比比皆是,这是一本很实用的干货书,“良言一句三疼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父母和孩子之间,也是如此,想让孩子信服、佩服和尊重父母,父母要先从好好讲话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