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的儿子骂妈妈该怎么教育

12岁的儿子骂妈妈该怎么教育(大声对孩子吼的教育)

12岁的儿子骂妈妈该怎么教育

前几天闺蜜发了一段视频给我,并感慨道:

亲子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长,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处理好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会涉及到亲子沟通的技巧,亲子之间的权利与责任等,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如何提升亲子沟通技巧三大课程,分别是NLP亲子沟通,高效能亲子沟通,GROW沟通等,家长你学会运用哪些?

“这个爸爸脾气也太好了,对孩子好有耐心。”

我点开一看,惊喜的发现了一个不吼不叫让孩子听话的绝招。

事情发生在晚上睡觉前。

小男孩不肯去睡觉,也不肯收拾玩具,还说不喜欢爸爸了,因为爸爸总是骂他。

爸爸耐住性子说:

“我没有骂你,我只是说睡觉的时间到了。”

小男孩无动于衷,还是一边生气一边扔玩具。

爸爸只好使出杀手锏:

“现在把玩具收起来,10、9、8……”

小男孩一听倒数就暴怒:

“不要数,不要数,我讨厌你。”

爸爸无奈,威胁说:

“如果不收拾玩具,等下就去罚站了。”

小男孩只好乖乖收拾起来,但是动作却很磨蹭。

爸爸终于忍不住了,又开始倒数,而且还提高了的分贝:“3、2……”

这次小男孩被彻底激怒了,大吼大叫的跑出了房间。

平静了几秒后,爸爸把小男孩叫回来,把他抱到身边,拉着他的手温柔的说:

“你看,待会爸爸给你讲这本绘本好不好。”

“爸爸不是骂你,爸爸希望你把玩具收起来,然后去睡觉。”

“如果玩具不收起来,会怎么样呢?是不是会把人绊倒呀?”

没想到刚才还在发脾气耍赖的小男孩,立马就答应了爸爸,利索的把玩具收好了。

为什么小男孩的前后变化这么大,因为爸爸使用了一个育儿绝招:低声教育。

所谓低声教育,就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降低声调,语气平和,尽量理智。

这样孩子才能把父母说的话听进去,按照父母所说的去做。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喜欢大吼大叫,认为这样才能引起孩子注意,继而把话听进去。

其实不然。

脑科学家洪兰曾说:

“当孩子被吼后,大脑释会放出 “战斗”“逃跑”“打架”等信号。”

即当孩子被吼后,要么处于恐惧、想要逃离的状态,根本听不到父母在说什么;要么处于反抗、叛逆的状态,即使当下听话了,心中也会存有怨恨。

可见,对孩子大吼大叫效果甚微,想要孩子听话,不妨试试低声教育。

低声教育,孩子才能“听到”父母说的话

之前看过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视频。

视频开始前,博主问了一句:你觉得宝宝是听语气还是听内容?

然后博主用很大的声音,以及生气的语气对宝宝说道:

“我太太太喜欢你了,我要给你买好多零食,你是妈妈的宝贝。”

结果宝宝先是皱眉,后是往后退,接着哭了起来。

之后博主又用低声,以及温柔的语气对宝宝说道:

“你这个坏宝宝,我不喜欢你了,我要把你的零食全部都吃光。”

结果宝宝却笑着扑到博主怀里来。

原来宝宝第一时间是听语气和语调的,而不是听内容。

其实早上上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艾伯特?麦拉宾就通过研究发现一个沟通规律,人与人在谈话时,听的那个人接受的信息:

55%是手势、表情等;

38%是语调、音量等;

只有7%,才是讲话的内容。

所以,教育孩子的时候,“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

高声愤怒的对孩子说,孩子只能听到父母说话的语气和语调。

低声温柔的对孩子说,孩子才能听到父母说的内容。

就像教育专家钱志亮所说:

“责备孩子的声音越小,孩子听得就越认真,教育效果也就会越好。”

评论区一个网友特别机智,一下就心领神会:“懂了!以后辅导作业的时候就对孩子轻声轻语,温柔的说话。”

低声教育,才能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

一位咨询师曾经分享了一个母子成仇的故事。

一个12岁男孩的妈妈,非常绝望地向她求助:

老师,昨天晚上,我因为管孩子写作业的事情,和他大吵了一架,他居然恶狠狠地说,如果有一把刀,真想捅死我。

感觉自己养了一只白眼狼,为这我哭了一晚。孩子也没有完成作业,今天是他爸爸送他去学校的,觉得自己太失败了。

咨询师进一步询问才知道,这位妈妈从儿子出生后就全职在家,自从儿子上小学以后,妈妈就忍不住对孩子严厉,慢慢就习惯了对孩子呵斥。

妈妈说,“孩子偏于内向,小时候,一般我大声责怪他两句,他就能乖乖地听话了。”

所以,在此之前,妈妈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教养方式,直到孩子用这样恶狠狠的语言宣泄了对她的愤怒。

咨询师给了这位妈妈一个建议,暂停这种大声呵斥的无效教育方式,尝试平静下来和孩子低声沟通,此外,多给青春期孩子一点空间,多尊重孩子的想法。

两三个月后,这位妈妈反馈说和孩子关系缓和多了,孩子也愿意听取一些父母的建议。

心理学家默娜·舒尔说:

“如果父母的管教方式是呵斥和命令,孩子很容易在心理和言辞上表现出攻击性。”

那些在孩子幼年时期,越喜欢提高音量来让孩子合作的父母,将来孩子青春期可能输得越惨。

前文提到的妈妈幸好及时调整了教育方式,弥补了濒临崩裂的亲子关系。

为什么低声教育比高声教育更有效?

《正面管教:不凶不吼教出好孩子》一书中写道:

“大人批评孩子,用低声调孩子更容易接受。

第一,低声调可以使人理智一些、情绪平和一些,也可使孩子抵触、逆反的心理防线有所松弛,有利于沟通。

第二,低声批评孩子,不仅可以集中孩子的听力,而且也可以先发制人,不让孩子使用高声调。

第三,低声调可以赶走愤怒。”

如果希望教育方法长久有效,就要戒掉大声呵斥,尝试学习低声教育。

做好这4个步骤,低声教育效果翻倍

世上没有完美妈妈,没有谁可以忍住脾气,但是既然大声呵斥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无效且有害,那就努力学习下低声教育。

低声教育不仅仅是降低音调那么简单,一共有4个步骤:

1.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人在极度愤怒的情况下,无法心平气和的沟通,此时刻意去降低音调也做不到,不如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有研究表明,负面情绪持续的时间不超过12秒。

如果我们能在12秒内保持理智,不被情绪牵着走,就能有效缓解它。

当孩子的行为惹你生气的时候,不妨先走开,到阳台上,卧室先冷静一两分钟,然后再去管教孩子。

2.降低音调,说出你的担忧和期望

情绪控制好以后,就可以尝试降低音调和孩子沟通,将你的担忧、生气和期望心平气和的和孩子沟通。

比如孩子乱扔玩具,你可以对孩子说:

“妈妈刚才看到你把玩具扔了一地,我感到有些生气,玩具扔满一地会怎样呢?

不小心踩到的人是不是会摔跤呀。

现在和妈妈一起把玩具收起来好不好?”

孩子写作业开小差,你可以对孩子说:

“妈妈刚才看到你写作业一会儿摸橡皮,一会儿四周看看,我很担心这样写作业效率不高,写作业容易出错,写得又慢,又得晚睡。

你看是不是可以专心一点。”

把孩子当做一个成年人来沟通,心平气和的把事情说清楚,而不是直接命令和呵斥,孩子会更愿意听。

加上是低音调,孩子的抵抗没那么大,也会更集中注意力听父母说。

3.听听孩子的解释

孩子不听我们的有可能是孩子又自己的想法或遇到了问题,在用低声教育管教孩子,也需要倾听孩子。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小男孩手上有两个苹果,妈妈以为男孩会给她吃一个,没想到男孩两个苹果都咬了一口,妈妈生气的呵斥孩子没良心,没想到孩子哭着说,我想尝尝哪个更甜,把更甜的给妈妈吃。

孩子乱扔玩具说不定是不小心撒了一地,孩子不专注写作业说不定是题目太难,他写不来,需要父母帮助。

4.自始至终都要坚持低声教育

低声教育是一种长期教育理念,不是为了让孩子听话的教育手段。

如果发现孩子还是不听话,或者沟通过程又激怒了父母,父母又用回大吼大叫的教育方式,只会功亏一篑。

孩子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父母要给孩子一点时间,允许孩子有反复犯错的情况。

坚持降低音调和孩子好好说话,一定能收获一个愿意合作的孩子。

有句俗话:

“好话不在多说,有理不在声高。”

教育孩子,没必要用大音量压制孩子,长久有效的沟通,永远都是低声沟通,好好说话。

或许我们做不到不对孩子发脾气,但是我们可以多尝试低声教育。

共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1月11日 下午6:03
下一篇 2023年1月11日 下午6:3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