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叛逆的孩子怎样管你(叛逆的孩子要怎么管教)
面对叛逆的孩子,我们仿佛已经默许了孩子的叛逆,因为我们都曾经尝试过,各种指责、说教、讨好、疗愈之类的方式都丝毫不起作用。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发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孩子心理建设的直播课里面有详细的讲解,面对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长如何系统的去帮孩子做好心理建设,陪伴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这是每一个家长必学的课题,家长你认可吗?
于是,我们只有期盼孩子某天突然想通了,不再叛逆厌学;或者很多父母不甘如此被动,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让自己快速变得足够好,能在某天引领孩子走出困境。
其实,这一代的孩子,一不怕死,二不怕苦,就怕愚蠢的父母始终看不到孩子的内心深处需求:【被尊重、被信任、被接纳、被支持】。
我在1对1指导家长过程中,我通常会不断提醒家长,从当下开始收回追逐孩子的目光,把焦点放在自我身上。
特别针对焦虑万分、担心不已的妈妈,我都是先告诉她们如何快速深刻感知这些情绪,允许接纳这些情绪,并不是像以往那样忽略、压抑、抗拒情绪。
当然,很多家长还是无时不刻希望能够掌握某种亲子沟通技巧,能够正面引导孩子走出叛逆厌学的困境,这个我能理解,也能接受。
但是当我建议家长能真实表达自己的需求,也就是把自己内心的感受、自己内在的声音诚实地说出来,或者建议家长能真实地去表达自己内在的渴望。
很多家长第一反应就是:“你的意思是不用管孩子,我只顾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有什么用?”
记得电影《无问西东》,吴岭澜面对自己的老师梅贻琦(清华大学永远的校长)说出自己的迷茫的问题。
梅校长认为,吴岭澜不应该把自己置身于一种麻木的忙碌、踏实中,而忽略了真实。
他说,真正的真实是【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出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所以,我希望你能暂时放下寻觅【叛逆的孩子如何教育】这个问题答案的脚步,好好看完这部影片,然后叩心自问,为什么你要如此执着管教?为什么你要面对孩子的叛逆而焦虑担心?
其实,我们绝大多数家长都是活在无明之中,特别是咱们70后家长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70后的家长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很多都是无意识的应对,总被头脑中固有意识与评判标准控制着。
我们也许【活得很踏实,但是从来不真实】,用一句话说就是:苦死不说出,弱死不认账!
但是我们这样的状态去与孩子相处,往往对孩子一点帮助都没有,反而适得其反!
同样身为70后的我一直认为:身为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核心就是——守护并唤起一个人的自由意志,让孩子成为自我觉醒的个体。
当你也是如此去想的时候,并且深深认同时,你就会发现,孩子的叛逆行为不过就是不符合你的标准而已。
如果你能铭记庄子的训诫【求大同存小异】,你所困恼的问题自然就不存在了。你就发现这些问题的根源不外乎是自己活着不真实而已,自己制造了问题而已。
我曾经读过张爱玲的一篇短文,颇受启发:
有一个年轻人赶路,当走在一个十字路口他犹豫了,因为一条路是阳光大道,但路程比较远,另一条路是捷径,但在非常曲折难行。
有一位老人碰巧在路口,把路况的实际情况告诉了他,年轻人仍然选择捷径,老人家大声警告他,但年轻人就是不听,倔强的走自己的路,任凭老人在身后呼喊。
年轻人只相信自己,他要自己亲自尝试。果真让老人言中,年轻人用了很大的力气并且花费比走大路还要多的时间走完了这段路程。
这就是年轻人的心态,他一定要自己经历,就如同自己成长一样。他经历过了,才能记在心里。
年轻人的心理和对事情的处理看法,和我们有很大的差异。这里不能一概而论谁对谁错,各自的背景决定各自的思想和观念。
互相尊重,相互交流,畅所欲言,换位思考,本应该是父母与儿女沟通的基础。
我们面对叛逆的孩子,求大同存小异的处世原则会给彼此留下足够的空间,避免彼此互相伤害。
在这里我想讲一个小故事。
2004年9月,车臣武装人员冲进一所俄罗斯中学,绑架了一千多名家长和儿童。一个叫莎莉娜的妇人和她2岁的儿子和六岁的女儿也被绑架。
莎莉娜请求车臣人员放了她和孩子们。车臣武装人员可以答应,但只能让她带走一个孩子。这位妇人立刻抱着两岁的儿子冲了出去,任凭女儿在后面不断地呼喊。
车臣人员引爆了火药,造成300多人死亡。莎莉娜的女儿居然满身鲜血地逃了出来。她哭着喊着扑到妈妈怀里问“妈妈你为什么扔下我?”“妈妈没办法,因为弟弟小,他比你更需要妈。”
这就是做母亲的心态,她永远看到的是自己的感觉,未曾真实地去看见孩子。
我们的孩子虽然长大了,开始叛逆了,但仍然需要我们的关怀爱护和包容理解。
想想孩子们面对应试教育的压力,没有一个地方,也没有一个人,允许他们撒娇耍赖发脾气。
只有回到家,只有回到父母身边,才能有这个权利和机会放纵,就让孩子们放松一次吧,做父母如果不能接受宽容自己的孩子,那这个世界就没有让孩子们宽心的地方了。
不管他多大,在父母面前还是孩子,是孩子什么时候父母都要担待,因为孩子需要, 孩子们更需要我们真实的爱。
所以在真实爱孩子的意识中,我们有想去教育或者管教孩子的时候,你可以有需求,可以表达自己的需求,请不要向孩子提要求,这反而是索要,因为索要会让孩子反感、对抗……
我作为亲子沟通教练,能送给你的一句话就是【真实表达自己,简单地说就是:诚实地说心里话!】
真实表达是通过自己的行为、情绪、感受、念头看到真相后,用陈述性的语言向别人表达出来,直面自己,让自己成长,让别人也成长的一种表达方式。
当我们看到自己长期以来【活的踏实,但不真实】的状态,也许有些家长产生了想去改变行为、转变“管教”与“教育”的念头,这实际上锻炼的是你的勇气,许多人其实缺的就是勇气。
其实,我们之所以成为今天这样,是我们长期的听话懂事成长经历逐步形成的。
你如果想要打破原来固有的模式,第一步就是跳出曾经的“感受”,打破“我认为”的执念,重塑正确的做人模式。
例如:阿芸,小时候因为不忍麻烦辛苦劳碌的妈妈,当她被妈妈的叨唠指责,感受到委屈甚至害怕时,她会选择一个人默默承受,不敢表达出来,她认为那会让妈妈不开心。
渐渐地,就养成了她一方面隐忍压抑同时又独立要强的性格。这样的性格让她在成家后,特别期待老公能够懂她,能够感受到她的需求,并理解她。
但是她又不愿意直接真实表达出来,总是让老公猜,老公猜不对或者不猜,她就不满抱怨,越这样表现越是想索取,越索取就越得不到。
于是,她在家庭的角色就成了“迫害者”,自然老公就避而远之,但孩子没有力量,也没有选择,因为毕竟母子连心。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内在自我建构就无法做到和谐有秩序的发展,孩子配合妈妈的角色,自然变成了“受害者”。
只有当阿芸停止“索要”,退出“迫害者”角色,学会正向的真实表达自己的需求,一点点打破旧有的模式。
原本认为这是一件难堪且对问题的解决没什么用的阿芸,在一次次向老公诚实表达出自己心里的感受和需求后,老公越来越了解真实的她,并理解和懂得了如何爱她。
原本认为必须对孩子要负责,要时刻管教,处处教育的阿芸,在一次次向孩子诚实表达出自己心里的焦虑和担心后,孩子越来越了解真实的她,并看见了妈妈的用心良苦。
真实表达是一种看似简单,实质很不简单的能力,它需要训练,它背后依托的是你对生命的感悟和理解,这需要你具备持续不断地去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水平。
当我们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时,是需要找专业人士手把手地教你的。就像现在我指导圈子里的家长们,真是一字一句地教学员如何表达。
一般步骤是:先陪着家长看到真相,看到后让家长写下表达,我修改后,家长演练一遍,我觉得合格了,再让家长正式去表达,家长们觉得我就像教小孩子学说话一样,真可谓用心良苦!
如此用心良苦,是因为真实表达对于生命成长确实很重要很重要!
加油哇~看此文如有收获,请关注我,顺手点个赞,转发评论一下,感谢你的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