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气踢东西(孩子在吃饭时打骂有什么危害)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发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孩子心理建设的直播课里面有详细的讲解,面对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长如何系统的去帮孩子做好心理建设,陪伴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这是每一个家长必学的课题,家长你认可吗?
早上,在同龄的妈妈群里,聊起了孩子吃东西的事儿,然后说到了一个“孩子偷吃东西”的话题。
小赛妈:小赛特别馋,还偷摸吃,担心孩子是不是有问题,每次一看到他偷摸吃,就有点生气。
云儿:啊,我家也偷摸吃,我买的鸭脖她偷偷吃。
菡菡妈:我家菡也是,爱吃芒果,但她有时候啃着吃嘴巴会过敏,吃完嘴巴周围一圈都是红红的,因此我总不让她自己吃,但我发现她总是自己偷吃。
天天麻麻:天天不仅是总偷偷吃东西,还爱藏起来,放在玩具堆里。
你家有没有同款宝宝呢?
作为家长,发现孩子有这样的现象大部分都是觉得很生气,会劝说孩子,有的态度会严厉些,甚至为了帮助孩子纠正这样的习惯,会做出一些“惩罚”。
换位思考一下,吃是人的本性,看到爱吃的食物,总有想吃的欲望,那之前吃的时候,爸爸妈妈告诫过不能吃或少吃,孩子心理再次吃这个东西的时候就会有警戒,想吃又担心被爸爸妈妈说,所以只能偷偷吃,不让你们看到。
万一,不小心被爸爸妈妈发现了,挨一顿说,心里不痛快,那下次可能吃其他东西时,也可能会偷偷吃,这样慢慢的就会养成偷偷吃东西的习惯,也容易形成“越不让吃越偷吃”的恶性循环。
相比生气和惩罚,家长可以试试下面这些方法,或许更有效。
1、三餐定时定量,养成规律的饮食
比如吃零食,家长是觉得孩子吃零食会影响吃饭,而且也不健康,所以会制止孩子少吃零食。
但如果家长从小给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每天定时定量的吃三顿正餐,加餐也吃一些健康的食物,如面包、酸奶、水果、坚果等,孩子肚子不饿,自然不会总惦记零食吃;
另外,家长也要少给孩子买零食吃,都没见过、没吃过零食是什么味道,自然对零食就没那么大兴趣了。
这样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大部分“偷吃零食”的习惯是可以避免的。万一已经有了,也可以尝试去纠正孩子的饮食习惯。
2、“不能吃”的道理要给孩子讲明白
孩子的世界很简单,有时候并不很清楚为什么就不能吃、为什么要少吃,明明你们大人总是在吃的。
这时候就要给孩子讲明白,“为什么不给孩子吃芒果”、“为什么小孩子不能吃鸭脖”,讲明白是如何对他们身体不好的,大部分孩子也是可以理解接受的,自己意识到是不正确的行为,也会慢慢改正。
3、以身作则,当好孩子的榜样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中,父母的很多行为习惯,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习惯的养成,如果家长总是爱吃膨化食品、爱喝碳酸饮料,那孩子也就慢慢养成这样的习惯;但又总呵斥孩子,不能吃、不能喝,孩子必然委屈,你们能吃为什么我不给我吃,可能就会养成“偷吃零食”的习惯。
所以,想要纠正,家长就得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好榜样,这样不仅对孩子有说服力,也会从行为上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习惯。
4、家人口径要一致
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帮忙一起带孩子,就可能存在这样的问题,爸爸妈妈对孩子说不能吃的食物,家里老人偷偷给,这样就会导致爸爸妈妈的教育失败,规则也就无法建立了。
一定要做通家里老人的工作,在教育孩子方面,保持口径一致,不光是吃零食方面,其他方面也都应该一致。
5、零食适当吃
其实,吃零食和看电视、玩手机、玩IPAD一样,如果是一味地强行禁止,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让孩子变得更加叛逆。
倒不如和孩子约定好,除了绝对不能吃的食物,比如零食,一周吃一次,一次吃多少,和孩子商量着来,这样给了孩子吃零食的自由,也给了相对的主动权,也利于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