唠叨会毁掉孩子

唠叨会毁掉孩子(唠叨也是一种暴力吗)

近期,我看了都市生活情感治愈剧《好好说话》,这部剧跟随情感倾诉类栏目主持人的视野,走近一桩桩生活琐碎的摩擦小事中,用温和话语化解人间烟火中的矛盾纠纷。

亲子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长,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处理好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会涉及到亲子沟通的技巧,亲子之间的权利与责任等,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如何提升亲子沟通技巧三大课程,分别是NLP亲子沟通,高效能亲子沟通,GROW沟通等,家长你学会运用哪些?

它让观众有种“放映生活”的感觉,剧中的亲子关系、婆媳矛盾、离婚纠纷、中年危机是每个普通人真实面临过的难题。跟随男女主角调解得深入,我们不难发现:“好好说话”的沟通态度蕴藏着让人意想不到的巨大能量,可以轻松化解许多生活矛盾。

唠叨会毁掉孩子

“不好好说话”像冬日寒风,看不见却很刺骨。

“好好说话”可以轻松化解矛盾,那“不好好说话”呢?

反之同理,“不好好说话”也蕴藏了让人意想不到的“负能量”。

杂志《人物》曾发布关于“不好好说话”的文字征集活动,仅一晚时间便收到了总计数十万字的回馈,不禁让人惊叹语言暴力之普遍。其中有关家人的语言片段占据了绝大多数,“越是亲近的人,越容易说出伤害你的话”。

“一天到晚就知道玩,能考上大学、找到好工作吗?”

“生块叉烧好过生你”

“这都不会,你还会做什么?”

……

在孩子没达到家人的期望时,家人总是无意识地进行指责。这些看不见的语言伤害,或许在他们说出口的那一刻,并没有意识到“这也是一种伤害”。

在倾听学生群体发声的节目《少年说》中,曾有一个女孩站在天台上向她的母亲大声呐喊:“你怎么总是拿我跟其他同学比较,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都看不到?”

她的母亲却回应道:“其实我一直在不断打击你,以你的性格,不打击会飘。”

尽管女孩努力表示“这样会让她觉得自己很差劲”,她的母亲依然固执己见,为了推动女孩继续向上成长才这样说话。

孩子在众人面前的哭诉,丝毫没有让这位母亲意识到自己的说话方式存在问题。她秉着一颗“为儿女好”的心,却不在意孩子的内心感受。母亲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忽略了“不好好说话”带给孩子的影响,让孩子怀疑自己、否定自己。

最重要的是,她没有意识到语言暴力的问题。

语言暴力,是指施暴者使用嘲笑、鄙弃、谩骂等带有凌辱攻击和歧视性的语言,以致受暴者的精神上、心理上遭到短期、甚至长期的惨重伤害,属精神伤害的范畴。

语言暴力的定义直截了当,似乎只有最直接的伤害才算作暴力,在大部分人的潜意识里亦是如此界定。

其实不然,大多数的语言暴力如冬日寒风,在不经意间已经蓄积了海啸般汹涌的力量。

曾有个这样的新闻让众人心痛:母亲骑电瓶车载着儿子经过一座桥,儿子突然跳下电瓶车,直接翻越围栏跳下河去,离世。

孩子如此反常又坚决的行为,让众多网友想去探究原因。调查结果再次令人心碎,孩子因为顽皮在学校闯祸了,母亲被叫到学校,就当着老师的面斥责了孩子,随后在回家路上继续“教育”。原因如此简单,仅是学校的压力、家人的指责,就让这个孩子坚决地选择了“离开”。

但谁又知道,在这些日常的背后,这个孩子面临过多少“被寒风侵袭”的时刻,又是承受了多少风雪的压力而孤独前行。

心理学的暗示效应表明,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亲人长辈无意识的批评、指责,让孩子无意识地接受了这些负面信息的暗示,从而逐渐接受、认同,认为“自己的确很差劲”。

家庭地位失衡诱导无意识的语言暴力。

一些使用语言暴力的人是因为自己单方面承认对受暴者存在着很强的地位优势,认为自己占据话语权的高位,才会实施语言暴力。

将这个概念置于家庭亲子关系中同样成立,当父母潜意识将自己置于高位时,就会产生“孩子应该听我的”的念头,于是在“为你好”的心理驱使下,单方面认定某个事项的利弊,而轻易忽略了孩子的想法与意见。

那么再把这个概念代入语言暴力中,逻辑再次完美运行。当孩子不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出行动时,又或者行为结果无法让自己满意时,就容易产生不满意的情绪。“这么做明明可以得到很好的结果,你为什么不做/做不好?”

带着这样的情绪与孩子对话时,就容易产生无意识的语言暴力。

由于传统意义上的差异,孩子们受到暴力语言伤害后,通常无从宣泄,只能选择把这些情绪积存下来或采取极端的方式加以反抗。

唠叨说教实际是束缚孩子的紧箍咒。

父母单方面地认为自己是为了孩子更好,主要表现在父母“小题大做”、“重复啰嗦”式的语言,讲述生活的艰难、学习的重要等等,令孩子不胜其烦。

电视剧《小欢喜》的乔英子是一名即将高考的高三学生,学习成绩优异,也没能顺利躲开母亲宋倩的“高压教育”。母亲每日对学习成绩的耳提面命、无数次重复高考的重要性,让乔英子不仅要面对高考的重压,还要承受母亲期盼的压力,不堪重负的她做出了逃学甚至是自杀的行为。

如果孩子在听取教育的过程中表现出反抗、不认同的状态,还会获得父母的严厉纠正。

父母用这种单方面反复强调的表达方式,有时生活中一些小事也时常进行“上纲上线”,这让孩子处在一种长时间的消极情绪的状态,产生强烈的反抗和叛逆心理,增加和扩大与父母的矛盾,更严重的话会刺激孩子出现过激行为。

如何避免家庭语言暴力?

语言暴力是一种精神伤害,作为家长的我们可能无法敏锐地察觉到自己给孩子施加了语言暴力。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孩子受到此类伤害呢?

(1)平等与尊重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归属与爱的需要,这一点对孩子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在小的时候孩子对父母依赖较大,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因此家长要转变观念对子女有一颗平等心,而不是认为自己凌驾于子女之上,用简单粗暴命令的方式来管教子女,为子女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2)赞扬与赏识

未成年子女尚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还未形成独立的人格,对父母心理依赖较大,常以父母为榜样,作为自己行事的标准。父母的表扬或批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赞赏或责备的眼神都会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擅长的方面和事情,都有自己的优点,父母应该去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而不是只盯着缺点,对他们多一些鼓励和表扬在一点一滴的进步成长中,发扬自己的优势形成自信乐观的性格。

语言暴力实际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而家庭作为为孩子成长保驾护航的重要庇护所,我们更应该尽自己的努力杜绝无意识的家庭语言暴力,及时察觉孩子情绪的变化,早日让孩子的心灵世界强大起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1月15日 下午4:09
下一篇 2023年1月15日 下午6: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