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改变孩子的慢性子(怎样能改变孩子性子慢)
生活习惯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与动手能力,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每一个父母应该承担的,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中华传统家庭教育直播课里,会系统的讲解如何培养孩子的勤与俭,让孩子能够按社会准则来去生活,将来出社会工作40年当中,才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
生活中很多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是慢性子。比如在家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早晨上学的时候,妈妈总是在身后不停地催促孩子穿衣服,吃饭以及出门要带什么东西。每天早上在父母的催促下,孩子才能够完成事情。而且很多时候,即使有爸爸妈妈的帮助,孩子也总是磨磨蹭蹭半天才能够完成。所以,在很多妈妈的印象当中,自己的孩子变成了慢性子的孩子。那么,孩子做事情慢真的是性格使然吗?其实真的不一定。每一个孩子的气质性格不同,培养孩子的方向也是有所不同的。有的孩子是先天的慢性子,但也有很多孩子并不是慢性子的孩子。有些孩子他都特点就是做事情效率比较低,所以,表现出来的可能吃饭慢穿衣慢,做事情看起来要比正常人慢很多。而这种慢呢,算是天性使然。父母一定要能够接受孩子的正常习惯以及性格。学会多鼓励孩子去做事情,不要给孩子过多压力,更不要指责和谩骂他。
父母如果不想孩子一直这样慢下去,事事都在别人身后跟着做。更不希望孩子在面对未来的时候有过多的心理压力,那么,就应该慢慢的去改变孩子的慢性子。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学会给孩子更多的宽容,找到合适的方法去慢慢的调教孩子。
孩子做事情慢有哪些因素影响?
第一,父母都是慢性子。
作为孩子来说,很多行为习惯都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经常的反省自己。孩子的慢性子是否和自己有关系,是不是爸爸妈妈做事情的时候也很慢,这种慢性子对于孩子来说也会直接的影响。如果父母平时都比较慢性子,那么,孩子也很难快起来。不妨在生活中父母先改变,然后再去教育孩子。
第二,孩子在对要做的事情不感兴趣。
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起来会比较快,而且诱惑也比较大,孩子也同样如此,很多孩子也许平时让他写作业上学速度都很慢,但在周末的时候,如果带他去游乐园动物园孩子表现出非常积极的状况。出门的速度也要比平时快上两倍。所以,很多在孩子心中没有意愿的事情。对孩子来说可能不感兴趣,这时做起来就会比较慢一些。当孩子由于这种原因出现,磨蹭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找到其原因。用一些孩子比较感兴趣的事情来刺激他,才能够让孩子更容易去完成这样的事情。
第三,孩子的能力不足。
很多时候父母的要求过高,孩子的能力不足,达不到父母要求的程度。自然会感觉孩子的做法比较慢。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要求都属于超出孩子能力范围的,孩子则会表现出比较慢的情况。而家长的做法也总是会给孩子扣一些负面的标签或者指责孩子,因此只能让孩子的内心更加委屈,做事情也更加慢了。家长不妨在做事情的时候学会鼓励孩子,不要给孩子树立太高的目标,这只能让孩子的内心受挫,而且还会降低完成事情的效率。
第四,父母习惯性包办一切。
父母过度代劳只能影响孩子自己去完成事情。在很多孩子的心中已经认定自己在完成事情的时候是否完成根本不重要,因为当自己做不好或者不能完成的时候,还有父母在后面帮助收尾。所以,在孩子的内心总是有依靠,做事情的时候也总是快不起来。这时候家长就应该反思一下,是不是给了孩子过多的照顾,反而阻碍了孩子成长。
第五,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孩子做事情。
很多孩子再说做事情的时候,注意力总是容易被分散,比如做作业的时候,旁边有一只虫子爬来爬去,可能会阻碍了孩子写作业。孩子就会忘记自己正在做的是什么,而去看旁边的事情了。很多时候干着干着就去想其他事情,是因为孩子的注意力不够集中。父母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训练孩子的专注力养成,同时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这样才能够提高孩子的做事效率。
想要让孩子做事情有效率,父母千万不要说这几句话。
第一,快点儿,快点儿。
父母不停地催促孩子,只能够增加孩子内心的叛逆,很多时候孩子明明可以完成,听到父母说这句话时,内心出现了叛逆情绪,孩子更可能完不成事情。所以,父母不要把这样的话放在和孩子沟通的开始,只能让孩子更加反感。
第二,我家孩子就是慢性子。
父母不要给孩子乱贴标签,乱贴标签只能让孩子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尤其是一些负面标签,比如慢性子,磨蹭,拖拉这样的词,在孩子面前尽可能少用。经常使用只能让孩子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完不成事情做不好事情都是应当的。父母不要因为自己给孩子乱贴标签,而影响了孩子内心的秩序期。
第三,不行放下我来弄。
很多父母都会对孩子说这样的话,看孩子做事情会很着急,总是在孩子做一半的时候父母来插手去做。父母不要给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只能让孩子做事情半途而废。要教会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慢慢的鼓励孩子,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会独立面对事情,而且不断的提高自己的速度。
想要增加孩子的做事效率。不要让孩子内心有负担,父母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耐心,让孩子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