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舍爱与自由 是给儿子(给予孩子爱和自由)

不舍爱与自由 是给儿子(给予孩子爱和自由)

刚刚戒了吼叫的爸爸妈妈常常把“温柔而坚定”当“救命稻草”。

生活习惯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与动手能力,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每一个父母应该承担的,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中华传统家庭教育直播课里,会系统的讲解如何培养孩子的勤与俭,让孩子能够按社会准则来去生活,将来出社会工作40年当中,才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

它看起来的确比吼叫“高级”了许多,但新鲜劲一过,“救命稻草”居然不管用了。

孩子变成了软硬不吃,是来折磨“老母亲”的吗?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不舍爱与自由 是给儿子(给予孩子爱和自由)

1.讲道理不听,揍一顿没效,娃软硬不吃

很多父母带着焦虑急求一种所谓的“标准程序”,让孩子变得“听话”。

想象中的“标准程序”是什么样的:看着孩子的眼睛+语气温柔+询问孩子的看法+孩子变得听话……

实施的时候,你会突然发现,孩子不按套路出牌,你已经做到了“标准做法”,孩子却理都不理地扭头就走。

寻求“标准程序”的父母,遵循的依旧是“控制”的规则。

曾经看到知乎上一位网友的留言:

我妈妈是非常强势,控制欲非常强的妈妈。

我很清楚她从来没有想真正和我谈谈,所谓的谈谈,只是单方面的无休无止喋喋不休的教育,而已。

她经常说我软硬不吃、冥顽不灵。

我不说话,是因为我只要开口,说的话立即被贴上“天真”“异想天开”“傻到家了”“不切实际”等一大堆标签。

哄我开口的目的是让她的说教找到更精准的切入点,从而发泄她的情绪,把我变成她希望的样子,压根不是想要了解我在想什么。

我在她眼里的样子,是又弱小又愚蠢,不需要被了解,只需要被教育。

所以我一开口,两句之后就会被“可是”“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知不知道”“你还不明白”这一类的话打断,然后永无休止地重复她那一套大道理。

积威日盛之下,她变成了情绪上来以后,一定要说教到她“满意”为止,激动的时候甚至骂我。

过瘾了开始后悔,觉得应该和我好好谈谈,又和颜悦色地把我叫过去要谈谈。

她似乎觉得可以“掌控”我的情绪,无论是“软”的一套还是“硬”的一套,我都得心平气和。

时间一长,我变得“软硬不吃”,拒绝和她沟通。

父母教育孩子一会“软”,一会又“硬”,孩子当然也不知道该吃那一套,给孩子造成一种严重的混乱感。

破解这个剧情的核心是:看到“我可以掌控他人的情绪”是个幻想。

2.为什么“温柔而坚定”不管用呢?

父母嘴上说着界限清晰的话,心里却依旧上演着彼此操控的戏:

我都说了这么多了,既没打你,又没骂你,你怎么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做?

这场戏里,父母认为自己付出够多了,够“体谅”孩子了,孩子就应该按照自己“想象”的一样变懂事。

实际上,很多妈妈一直活在没有界限感的幻想中我只要做得足够好,足够温柔,足够陪伴,孩子就会理解我,不哭不闹的听话。

在孩子软硬不吃之时,父母就更需要告诉孩子真实的情况,哪些是他能掌控的,哪些是不能掌控的:

“那双鞋真的很好看,我儿子真有眼光,不过对不起,妈妈的钱没有那么多,不能给你买,你长大后自己有能力了可以自己买。”

“你想暂时不上学,在家休息是可以的,但学校设定的休学都是有期限的,你要知道真实的后果是哪些。”

“我也不再催你睡觉,你自己设定闹钟起床,时间安排你自己决定”

……

家长给自己树立界限意识的同时,也和孩子约定规则,让他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育儿不是话术,是一场持久的修行。

要明白,没有任何两个成年人对待孩子的方式是完全一样的。

3.怎么把握给孩子的“自由度”

如果确定要给出一个放手的原则,心理学家尹建莉的建议是,

在每一件具体事情前,不要控制,要引导;

不要太有痕迹,尽量无痕;

不要怀疑,要相信;

不要插手,要接纳。

有家长提问:孩子需要的爱和自由,我都尽力给了。

比如他晚上打游戏不肯睡觉,10点不睡,我不说话;11点不睡,我还能忍;到了12点他还在房间里边喊边玩,难道我还要继续给他自由吗?

从耐心到无法忍受,你觉得孩子在挑战你的底线,这都是“敌意”的投射。

你的头脑会说这是为了孩子健康着想,而真相是你觉得孩子沉迷游戏不肯睡觉的行为是在攻击你,你为此焦虑心慌,其实是你在对孩子表达敌意。

如果妈妈非常有边界感,知道孩子沉迷游戏,是利用玩游戏这种行为来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释放自己压抑的愤怒。

妈妈并没有因这件事升起敌意,不再干涉孩子,就可以让孩子通过自我整合,释放出压抑的攻击性。

写在最后:

孩子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粒种子,它有内在的生命力和能量。

父母要做的,是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提供最适宜的环境和养分,让生命成长为他原本的样子。

假如孩子是一颗麦粒,它迟早会长出麦穗;假如孩子是一株狗尾草,它再努力也成为不了玫瑰花。

然而做一株狗尾草又何妨?狗尾草也自有它的美好与自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1月14日 上午3:48
下一篇 2023年1月14日 上午4:42

相关推荐

  • 经常挨骂的孩子心理子自信的28个方法(经常挨骂的孩子心理怎么办)

    哪有孩子不犯错的,但是有些家长就不允许孩子犯错,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就开始训斥孩子。有些时候家长偶尔训斥孩子可能还管点用,但是如果家长总是训斥孩子的话,孩子很有可能…

    生活习惯 2022年5月16日
  • 高情商职场情绪课

    高情商职场情绪课(职场情商课堂)   生活习惯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与动手能力,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每一个父母应该承担的,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中华传统家庭教育…

    生活习惯 2023年1月16日
  • 孩子干啥都磨蹭怎么办(孩子为什么做什么事都磨磨蹭蹭的)

    “孩子磨蹭、大人催促”的场景会在很多家庭中上演,家长常常因为孩子的漫不经心而大发过脾气,之后却又非常后悔。很多家长都非常希望帮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却苦于没有具体方法。今天…

    生活习惯 2022年5月2日
  • 8岁小孩爱说谎怎么办(小孩爱说谎怎么办_)

    每当孩子说谎时总是有会让家长火冒三丈,因为事实摆在眼前你还跟我瞎扯,人都不喜欢被骗的感受,所以又更加的生气,当孩子说谎时到底该怎么教? 1.抓凶手 谁打破杯子的?   2…

    2022年5月10日
  • 孩子经常说脏话怎么教育

    孩子经常说脏话怎么教育(听到孩子说脏话该批评吗) 经常会看到很多妈妈们都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娃最近变得出口成‘脏’”。孩子开始说脏话是不是就要变坏呢?其实是孩子到了脏话敏感期。当…

    生活习惯 2022年6月10日
  • 父母课堂孩子做事磨蹭怎么办

    你是否有这样的苦恼:孩子上课容易走神,做作业非常拖拉,一会儿要上厕所,一会儿要喝水。 关于孩子上课容易走神,小动作特别多的问题,很多家长都有些无能为力。无论家长如何监督,孩子总改不…

    2022年5月14日
  • 网络成瘾的心理干预方法

    网络成瘾的心理干预方法(如何戒网瘾,5种心理干预让孩子远离网络成瘾) 现在这个时代是网络非常发达的时代,很多6岁到18岁的学生网络成瘾,他们过度或者不正当的使用网络而导致自己对网络…

    生活习惯 2023年1月19日
  • 三岁孩子骂人说脏话怎么教育

    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立志培养孩子成才,迄今为止不会用普通话骂人的妈妈,当听到孩子忽然熟练地说了句脏话时,很难形容那一刻的懊恼和惊讶。 三岁的孩子,正处于语言学习的爆发期,他令全家…

    2022年5月23日
  • 孩子会说谎说明孩子很聪明(孩子撒谎是聪明的表现)

    孩子会说谎说明孩子很聪明(孩子撒谎是聪明的表现) 当发现孩子撒谎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怒气冲冲地质问,还是担忧、害怕他以后“谎话连篇”,苦口婆心地讲道理。 生活习惯可以看出一个人…

    生活习惯 2022年6月20日
  • 孩子懒得起床怎么办(孩子早上懒惰不起床怎么办)

    孩子懒得起床怎么办(孩子早上懒惰不起床怎么办)   生活习惯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与动手能力,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每一个父母应该承担的,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中…

    生活习惯 2022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