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亲子沟通的密码(亲子沟通对话)
朋友告诉我:“昨天我听见我儿子说’我草’,我把他打了一顿!”
亲子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长,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处理好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会涉及到亲子沟通的技巧,亲子之间的权利与责任等,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如何提升亲子沟通技巧三大课程,分别是NLP亲子沟通,高效能亲子沟通,GROW沟通等,家长你学会运用哪些?
我告诉她,打并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我们需要耐心的引导孩子,让他知道为什么说脏话是不好的行为,也要给孩子多一点时间,让孩子用新的习惯取代坏习惯。
朋友说:“还是揍一顿比较好,嘴巴掐两下,他一下子就不说了。”
打和骂的方法,对父母而言真是省心省力又见效快。其实很多时候,父母只是急于发泄自己的情绪,为孩子的错误着急上火。
但却忽视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让孩子学会如何解决问题,父母暴怒的样子,和被打的恐惧,并不能使孩子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反而会产生逆反情绪,把事情弄得更糟糕。
如果父母解决问题的方式是用暴力和指责,那么孩子也会学会用暴力去解决问题,去处理亲密关系。如果可以用一种彼此都喜欢的“沟通语言”去交流,让“爱”在彼此之间流动,用温暖的方式处理冲突,化解危机,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亲子沟通密码》这本书的作者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同时她也是高情商沟通力专家,她曾经独自一人,带着两个孩子在四个国家度过童年。现在女儿在中国读书,儿子在美国读书,孩子们都和她无话不说。
虽然这是一本讲亲子沟通的育儿书,但也算得上是一本浅显易懂的心理学书籍,因为在书里能够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自己被理解被接纳,借助作者的文字,我说出了没能够说出来的语言,也有了更好的选择。
这本书总结出了亲子沟通的七个密码,分别是动态、反挫、观察、链接、读心、引导和赋能,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爱与包容,而如何用“爱”的语言去沟通交流,需要注意的有三个关键。
沟通的关键不是说服和打压,而是引导出善意与勇气
日常生活中,作为父母的我们往往好为人师,打着“为你好”的幌子,对孩子进行评判和指责,而遭到孩子的反抗和拒绝后,还会给孩子贴上叛逆的标签。
朋友的女儿学钢琴,有一段时间为了考级,老师对孩子有点儿严厉了,孩子哭着不肯去上课,妈妈沟通之后了解到,老师说了“你这是浪费你妈妈的学费!练不好今天别回家!”之类的话,朋友觉得这算不上语言暴力,但其实老师的语言打击了孩子的自尊心,所以才引发了反抗。
正确的引导语言应该是肯定孩子的畏难情绪,分享老师自己的学琴经历,并给孩子制定一个够得到目标计划。
只有唤醒孩子内心的善意和勇气,她才能够主动承担起责任,并积极的做出改变。
沟通可以激发自省力和抗挫力,引导孩子自发的去改变
我发现在陪孩子的过程中,事情没有按照自己预想的那样发展时,我最容易焦虑、抓狂。
比如周末到了睡午觉的时间,孩子却怎么也不肯睡,原本计划利用孩子睡觉的时间完成阅读任务的,于是无法完成任务让自己感到焦虑。
晚上到了睡前洗漱的时间,孩子却要看绘本、要做手工、要吃东西,就是拖延着不肯去洗漱,每到这时我的内心也是崩溃的。
但也许孩子只是想要和妈妈多玩一会儿,所以舍不得去睡觉、舍不得去做无聊的事情呢?
所以反思之后,我会给孩子安排一些游戏活动,在他忙着玩的时候,我趁机看会儿书。
也会把洗漱这个任务游戏化,把刷牙变成清扫牙齿大街,把洗澡变成淋雨、玩泡泡。
用倾听和提问去沟通,用爱去联结
当我们用大人的视角去看待孩子时,往往会急不可耐的去传授经验,告诉他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这样看似省时省力,但其实是剥夺了孩子去主动探索的机会。
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在无数次的跌跌撞撞中越挫越勇。
每次在小区里陪孩子玩的时候,总能够听见家长们的各种呼喊:
不要玩门,会夹到手!
不要爬高,会摔伤!
不要乱跑,小心摔跤!
这样简单粗暴的“关心”,孩子要么充耳不闻,要么更加积极的去挑战底线。
用指责的方式去表达关心,即使是出于“爱”,也会让人难以接受。
愿父母和孩子都能够用爱的“沟通语言”去交流,让“爱”在彼此之间流动,让彼此的关系更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