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拖延 家长应该怎么办

孩子做事拖延 家长应该怎么办(小孩做事拖延怎么开导)

一、你家有没有三心二意、磨蹭拖延的孩子?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做事情总是三心二意, 不论是在吃饭的时候,还是穿衣服的时候,心里啊都一直想着玩,磨磨蹭蹭的,很多时候家长都急坏了,但是孩子呢是一点儿都不着急。

生活习惯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与动手能力,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每一个父母应该承担的,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中华传统家庭教育直播课里,会系统的讲解如何培养孩子的勤与俭,让孩子能够按社会准则来去生活,将来出社会工作40年当中,才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

 

案例:

就像之前有位妈妈来找我咨询,她的儿子冬冬,4岁8个月了。平时做事情很拖拉,吃饭时候,只要不盯着他,他就会玩起来忘记吃饭,而且还玩得很兴奋,小手里摆弄着勺子,小嘴里还一直嘟囔着。而且不仅是吃饭,穿衣服准备出门时候也是这样,总是边穿衣服边玩。眼看上幼儿园就快迟到了,孩子一点儿都不着急,还是慢慢穿鞋。

一般这个时候呢,很多家长就会开始催孩子了:“别玩了,赶紧把饭吃了”;“快点儿把鞋穿上,上幼儿园要迟到了”等等。但是,我想很多家长也都发现了,您每次都这样催孩子,但是孩子就是不改,第二天吃饭穿衣服的时候照样磨磨蹭蹭,边做边玩。

二、那么想要改善这样的情况,首先您得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一般来说,有4个常见的原因:

1、玩是孩子的天性,也就是说,在孩子的世界里,只有玩才是他自己的事情。

而像穿衣服、吃饭、上幼儿园等等,这些都不是他自己的事情,在孩子的世界里,属于他的事情,就是玩,没有目的没有任务的玩,才是真正吸引他的,让他产生兴奋快乐感觉的。而其他的事情,就都是大人“强加”和“要求”的任务,孩子会觉得:为什么要自己穿衣服啊,为什么要自己吃饭啊,为什么要上幼儿园啊……我穿了吃了你们就高兴,我都是帮你们吃,帮你们穿呢,这就是孩子的理解。

2、父母替代,容易造成孩子不能自主做事。

相信在很多家里都是这样的,孩子动作慢,穿衣服磨蹭拖拉,父母着急了,就直接帮孩子穿上;孩子吃饭慢慢吞吞,半天吃不完,家长一着急呢,就给孩子喂上了。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有家长追在孩子身边喂饭喂水给穿衣服。家长这种做法呢,就更让孩子觉得这些都不是自己的事情,都是大人应该来照顾他的事情。

案例:之前有一个小女孩跟我说:“夏老师,我爸爸不好,爸爸没照顾好我,我口渴了,他都不知道给我拿水喝。” 我问孩子:“那爸爸怎么知道你什么时候渴了饿了啊,这不是你自己才知道的事情吗?” 孩子说:“那我姥姥和妈妈就知道我什么时候渴啊,爸爸就不知道。”

看,这就是父母给孩子照顾的太好了,照顾的啊,这个孩子觉得渴了喝水这件事情都该由别人负责了。 这样的一种替代,就让孩子失去了自己做事的练习机会,也就不能发展出孩子的自主能力和自我负责的能力了。

3、往往孩子拖拉,很可能是因为有个急躁的家长。

经常有家长跟我说,我们家那孩子啊,真是个慢性子,做什么都慢。而我呢就会说:我猜你们家一定有个急性子的家长。家长一般都回答:是啊,他爸就好急,或者说:是啊,我就是个急脾气。

急躁的父母,容易看到孩子的“慢”,我经常看到家长催促孩子“快点快点”,然后说孩子好慢。可是我参照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标准来看,那个孩子并不慢,所以,快慢其实也是个主观标准。

更糟糕的是:急躁的父母,会造成孩子越来越慢,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急躁的父母觉得孩子自然应该做好这些事情,而且要做的快,当父母要求快的时候,孩子就委屈了,为什么要帮你们做这些事情,耽误我玩我喜欢的事情,浪费时间……孩子心里不想做,可是又害怕父母批评,于是啊就开始拖延,磨蹭,边做边玩,这是孩子对父母的消极抵抗,长期这样呢,孩子就养成了边做边玩的坏习惯。

同时,当父母一直在催促快快快的时候呢,反而激活了孩子的下脑功能,也就是说,会让孩子处于焦虑紧张的状态中,导致注意力更加不集中,或者导致孩子需要转移注意力,用玩来缓解内心焦虑紧张的情绪。

4、孩子生理神经系统的自控力发展不足。

如果说,您排除了我刚刚说的这三种原因,据您的观察呢,孩子知道穿衣服吃饭这些事情都是他该自己做的,也没有对抗情绪和紧张焦虑,但孩子就是做不到专心。那就很可能是因为孩子的前庭过滤功能发展不足,或者神经系统兴奋度高而抑制能力不足造成的。

家长可能对“前庭过滤功能”、“神经系统抑制能力”这几个概念比较陌生,这部分知识呢,我会在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的那节课中详细来讲。

您在这节课需要先知道,孩子是因为生理发育能力不足,才导致无法过滤掉他感兴趣的玩具的吸引,神经系统处于对玩具的兴奋状态而不能抑制。孩子虽然知道该好好吃饭,但由于神经系统处于兴奋中,没有足够的自控力去完成专心吃饭这件事。

所以,当您再看见孩子边吃边玩的时候,先消消气,因为孩子并不是明知故犯,或者说故意跟您对着干,而是孩子真的做不到。在之后的课程中,我会详细教给您解决的方法。

好,孩子总是边吃饭边玩,磨磨蹭蹭的4个常见原因我讲完了。

三、如何才能让孩子专心做自己的事情,您要牢记3个要点。

1、明确哪些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并且告知孩子。

在孩子的每个年龄阶段呢,父母都要去用心观察,看看哪些事情孩子已经有能力自己去做了,或者家长稍微帮助一下,孩子就可以自己做到了,家长要把这些列出来。

比如说,我们从孩子的生理发育基础来看,孩子的五指可以灵活分化了,可以做捏、捡的动作,可以比OK、剪刀手的手势了等等。那其实就说明,他有可以自己穿鞋,自己吃饭的能力了。

家长需要先明确,孩子的能力可以做哪些事情,然后就要来告诉孩子:“宝贝你的小手已经很有力气很灵活了,所以穿你自己的鞋子这件事情呢,你已经有能力自己做了,也需要你自己来做了,妈妈相信你能做的特别好。”

2、不要去替代,等待孩子慢慢自己做。

家长需要将所谓的孩子动作快慢,以及任何标准都放一边,从现在开始,家长先去列一个计划,您希望孩子形成哪些自我能力,然后,设立一些规则,先坚持让孩子做到,然后再要求快慢。

比如说:家长想培养孩子专心吃饭,那么家里需要先确定好吃饭的时间,大家都要在这个时间段内吃完。当孩子吃得慢的时候,吃的满桌子都是的时候,家长一定要避免替代,不可以去喂饭,到时间呢就真的要将饭菜都收起来。

刚开始这样做的时候,孩子可能真的没有吃饱饭,家长要忍得住一点点心疼,当孩子哭着闹着要吃零食的时候呢,家长需要告诉他:

“妈妈知道你现在饿了是不是,妈妈有点心疼你,但是没有办法,我们家里的规则就是要在吃饭的时间段内吃完,不然就得饿肚子了。那你知道为什么你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吃完饭么,是因为啊,你吃饭的时候玩勺子了,就忘了吃饭了。那妈妈来帮助你,以后你再玩勺子的时候,妈妈就提醒你,这样你就能吃完,不会饿肚子了好不好?”

然后您再去抱抱孩子,给他情感上的安抚,但是要记得哦,一定不能替代喂饭,不能给吃零食。要温和的坚持,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形成好的习惯。

3、运用“外化”和“物化”的方式提醒孩子。

家长们需要知道,提醒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做出一些改变,而不是批评和否定孩子。您可以试试用“积极催眠教养法”中外化的方法去提醒孩子。外化的意义就在于:问题是问题,人是人,人不等于问题,您要相信孩子对问题有自控力。

家长可以将孩子的一个问题外化到一个有类似特征的动物上,这也就是我们说的“物化”。这样做,减少了孩子对自己问题的压力,从而没有那么强的抵触情绪。当家长将问题外化的时候,孩子就站到了问题的对面,就能有力量去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了。

比如说,当孩子做事情分心,磨磨蹭蹭的时候,家长可以这样和孩子说:“宝贝你知道么,每个人啊都有磨蹭拖拉的时候,是不是有点像有只小乌龟,或者像有只小蝴蝶,让我们分心啦,那这样,以后每次妈妈看到你有只小乌龟过来的时候,妈妈就提醒你,你就知道你的小乌龟出现了,你就要让他走开了。”

家长需要像刚刚我说的这样,先跟孩子一起,将一些需要改变的问题“外化”和“物化”出来,然后跟孩子一起来讨论“小蝴蝶来了,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小乌龟来了,你打算让它怎么走开?”

用这样的方式去提醒孩子,孩子就能比较容易接受,也才能比较愿意去改变。而且,这样呢,是孩子自己在面对他的问题,长期坚持,孩子就能形成他的自控力。

四、小结:

培养孩子专心做事情的3个要点都讲完了,我们来复习一下吧。

第一个要点:明确哪些事情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并且告知孩子。

第二个要点就是:家长不要去替代,等待孩子慢慢自己做。

第三个要点呢是:运用“外化”和“物化”的方式去提醒孩子。

最后,感谢您用心学习这一节课。针对孩子总是边做事情边玩的情况,家长可以试试我讲的这些方法,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请家长们先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您要相信孩子,并且允许孩子有一个改变的过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1月21日 下午8:20
下一篇 2023年1月21日 下午10:0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