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父母的亲子沟通策略

智慧父母的亲子沟通策略(父母效能训练的技巧有两个核心)

与孩子相处,总会出现意见不一,看法不一的情况。尤其是你想要孩子这么做,他偏偏要那么做,这时候矛盾就出现了。

亲子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长,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处理好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会涉及到亲子沟通的技巧,亲子之间的权利与责任等,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如何提升亲子沟通技巧三大课程,分别是NLP亲子沟通,高效能亲子沟通,GROW沟通等,家长你学会运用哪些?

如果你命令孩子服从你,孩子肯定心里不舒服,但若是让你妥协,你也会觉得不开心。那有没有一种方法,既可以解决矛盾,又可以照顾双方的情绪,真正实现一场“双赢”的亲子沟通呢?

如果你也有这方面的困扰,不妨可以看看这本由托马斯戈登博士所著的《父母效能训练》

 

这本书对于爸爸妈妈们来说应该不陌生。这本书在育儿界,尤其是在亲子沟通方面,可以说鼻祖了。书里的众多理论,经过几十年的洗礼,依然被证明是很有效的。

1. 父母的控制欲亲子沟通失效

如果想要获得“双赢”,就要把所有可能导致“单输”或者“双输”的可能性,全部考虑进来。

那么我们平时在沟通的时候一般会出现什么可能“输”的情况呢?

相信下面这个场景,很多爸爸妈妈都不陌生:

有一天突然下大雨了,孩子恰好要出门,你想让他顺手带把伞,可他偏偏不要听你的。

这时候你会怎么办呢?

一般情况下,我们的第一想法就是强行让孩子带伞出门。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决定是合理的。如果不带伞,孩子就会淋湿,就可能生病,生病就会影响上课,缺课就会影响成绩。

孩子这时候不想带伞,很明显是没有道理的,所以就算孩子多不情愿都好,我们都会给孩子硬塞一把伞。

那么,这么做会导致什么结果呢?

第一种情况:

孩子被我们成功塞了把雨伞出门。

就意味着我们赢了,孩子输了。这时候,孩子就会强制执行他们心里并没有接受的方法。

强制执行,对于孩子来说,一般是被动的,心里的情绪是很难一下子消化的。对于父母来说,一旦孩子不接受我们的提议,这就意味着我们难免需要用一些特别的方法或手段:比如说唠叨,威逼利诱,甚至恐吓等,来让孩子按照我们的要求来行动。

第二种情况:

孩子死活不妥协,就是不带伞。

这个时候我们的内心会怎样?肯定很生气。肯定是觉得明明只是一件小事,明明知道不带伞最后吃亏的是自己,但你就是要惹我生气。

如果出现的是这种情况,就意味着我们输了,孩子赢了。

虽然这两种结果最终的赢家不一样,但导致了一个共同点——必定有一方是输家,且输的那一方心里肯定不痛快。

这种总有一方是输家的情况,就是典型的亲子间传统解决冲突的办法了。

像这种常见的,传统的,以牺牲亲子关系,来获得单方面的胜利,在亲子相处之道上,都是得不偿失的。这必然会导致“双输”的结果。

2. 尊重孩子的建议

既然传统方法会“输”,那么怎样做才能“双赢”呢?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育儿也是一样。我们在育儿过程中爆发战争也好,走进死胡同也好,其实都是因为我们的思路被传统和习惯给约束了

这时候就需要我们从这个情况中跳出来,就好像我们站在迷宫里面怎么都走不出来,但是一旦站在迷宫的上面,路线马上就清晰可见了。身为父母,我们天生带着一种“权威性”,在孩子想要表达出与我们不同的想法时,这种权威感被冒犯的感觉就很容易“冒头”。

所以在《父母效能手册》中,戈登博士就建议父母请孩子一起来寻找某种能令双方接受的解决方案。

所以在和孩子沟通时出现矛盾的时候,我们这时候需要打开思路,不要想着我被你说服,或者你被我说服。而是大家一起坐下来,一起来想出一个让大家都能满意,让大家都能心甘情愿去接受的方法。

具体怎么做呢?我们可以让孩子从决策的执行方,变成参与决策的制定方。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适当考虑把权力下放,平等的接受孩子的提议,把我们的意见和孩子的意见摊开来放到一起,平等的思考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

这么讲可能会有点抽象,所以还是用刚才那个下大雨带不带雨伞的例子来说明一下:

你:“带把伞出门吧”

孩子:“不要”

你:“外面雨下得太大了,不带伞我担心你感冒。”

孩子:“我就是不要带伞,那把伞太怂了,一点都不酷,我同学他们都是在雨里跑的!”

你:“哦,我知道了,原来你是觉得那把伞太丑了,而且你也不想和别人不一样啊,对吧。”

孩子:“对啊,不然咧?”

你:“你不想打伞,觉得很丑,但是我也不想你感冒。不然你要不要想一个办法让我们都满意?”

孩子:“不然你开车送我去?这样我不用带伞,你也不用担心我感冒。”

然后你一想,对哦,是啊,我怎么没想到呢?

然后你们就可以一起出门了。

看,是不是问题一下就解决了。你的诉求是孩子不感冒,得到了满足,孩子的诉求是打伞很怂,也得到了满足。

你不用浪费时间一遍遍唠叨或一直劝,劝到孩子对你产生反感情绪。而且这个解决方案是孩子自己提出来的,他会觉得自己的想法得到了肯定,也会为自己感到自豪。

其实这个心理过程和职场是一样的。

在工作中,如果这个工作是强加给自己的,那你肯定会觉得很反感,做起来心里也有怨气,这时候就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但是,如果这个任务是老板和你一起讨论的,你也参与了任务产生的整个决策过程,而且老板在最终拍板的时候,你的意见是起到了作用的。那么你做这个工作时,就不会有那么大的抵触情绪,也会积极主动。

如果这个思路放到孩子身上,当我们不必以让孩子失败作为代价,来换取我们的成功,让孩子和我们共同讨论解决方法时,就不会有出现“输”方。

这个时候可能有人会反驳:“明明是我们家长往后退了一步,孩子没输是真的,我们也没赢啊。时间长了,孩子就会爬到我们头上去啦!”

其实,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我们对待尊重的态度。而很多时候我们在说“孩子要尊重我们”,只是在说“你要服从我的决定,你不要挑战我作为父母的威信”。

但是,真正的尊重是什么?

如果我们把尊重的对象,从孩子换成另一个成年人。身为一个成年人,怎样做才会让另一个成年人对你产生尊重的感觉呢?原因肯定不是你他命令他了,他就会去尊重你。

作为一个成年人,想要我尊重另一个成年人,那么,那个人一定是在我们面前展现了某种能力,和某些知识,通过一些能让我们“肃然起敬”的行为,赢得了我们的尊重。

孩子也是一样,我们没有办法通过命令或者服从让孩子尊重你,我们必须通过我们自己的能力和知识,先做出让人信服的行动来,这样才是让孩子真正尊重你的方法

所以如果你想实现双赢,就必须真正用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父母权力下放,让孩子参与决策,平等接受孩子看法的合理性

3. 让孩子参与决策,有助于执行的实施

其实,将权力下放,让孩子参与决策的做法,是一种不考虑输赢,把重点只放在事情本身的做法。

那么它好在哪儿呢?

让孩子参与决策,可以让同样的一件事情,在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还是拿刚才那个下大雨不拿伞的例子来说吧。

刚才那个孩子自己想出了让父母开车送自己的办法来解决了矛盾,但是这个结果有可能只适用于家里有车的环境。

那家里没车的话,怎么办呢?

你的孩子可能会要求你换一把伞给他,或者是干脆他就不出去了。这就是另外两种完全不同的思路了。

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的结局呢?

这是因为每个孩子不带雨伞出门的原因是不一样的。“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一千个孩子就会有一千个不想带伞出门的原因。正是因为每个孩子的独特性,所以我们才要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思想根源。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和孩子相处,身边的“好心人”总会给我们提供一些解决家庭问题的“标准答案”。但实际情况是,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是不一样的,这时候如果再去套用一些标准答案,就有可能达不到目的

而让权力下放,让孩子参与决策,就可以得出唯你们家“量身定做”,最适合你们家的最优选择。

让孩子参与决策,是一种父母只需要学习一次,就可以在任何年龄的孩子身上用的方法。

像刚才的下大雨打伞的例子,就可以在从小学到高中所有孩子身上用到

那么对于年纪更小的孩子呢?有没有可能用的上呢?

其实也是可以的。

我家妹妹3岁,有段时间她每天早上一换校服,就开始闹别扭。这时候,我没有强行将她带去学校,或者直接让她呆在家里,而是用“权力下放,让孩子参与决策”的方式,坐下来和她聊天。

这时候我发现,在她们幼儿园每天下午6点过后,还没有被接走的孩子都会被放到一个大教室里面。在那里,她听其他孩子们说,自己没被妈妈早早接回家是因为爸爸妈妈不喜欢她

然后妹妹就觉得,每天被我们送去幼儿园就是因为爸爸妈妈不喜欢她了。

当知道了问题的根源,于是我就问她这应该怎么办?

我们想了很多很多办法,然后一个个排除。她也知道因为工作关系,我没办法早早接她,怎么办呢?“那就让爸爸去接我吧!”

对啊,可以让爸爸去接啊!不用太早,6点前就可以了,这样她就再也不用听其他小朋友讲那些话了。看,是不是很容易,让低龄的孩子自己想办法,其实没有那么难。

当与孩子相处的时候,其实只需要将他们平等对待,摆脱掉身为父母的“高高在上”。


要知道,只有当人们真正被接纳的时候,只有当人们能够自主表达他们自己的时候,能够参与到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决策的时候,他们才能获得更多的平等与自信

能够获得平等与自信的家庭才是真正民主的家庭,真正民主的家庭才是和谐的家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1月23日 下午1:10
下一篇 2023年1月23日 下午2:4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