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高三了厌学在家怎么办(孩子高三厌学家长怎么办)

网友提问:

高三的孩子突然不想上学,在家已经一个月,怎么办?

上高中以来也会经常装病说不舒服、后来次数太多了就和她直接摊牌聊过、现在直接不愿意去学校了、成绩之前不说很好、好的一本还是达得到、现在该如何沟通

教育就是家长的耐心永远比孩子的错误多。

我们管心营能够理解家长的难处,不给孩子压力,以后出到社会可能竞争力不足;给孩子压力,孩子轻则和你急,重则原地投胎。

厌学问题是很复杂的,我们管心营是专门处理厌学症的心理咨询机构,很多厌学家庭到现场来做面对面的咨询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管心厌学问题。

所以指望一个回答帮你解决问题是不切实际的。

就像你指望和孩子摊牌,讲讲话就可以解决她装病请假的问题一样,这不是现实的。

你说“现在直接不愿意去学校了”,看得出来你的沟通结果是什么了。

女儿现在不装病请假了,只是她直接不上学了。

事实上,不是孩子没法沟通,而是家长不接受和孩子沟通失败的现实。

假如家长没有看见孩子的需求,无论家长再怎么有耐心教育,也解决不了问题。

我记得之前有一个孩子想去打电竞,想当职业选手,但是我想估计没有多少个家长能答应。

还有一个孩子想当主播,想去学习化妆、拍剧本、当模特,然后直播带货,父母当然也不可能答应。

这里我们也不怪家长为什么没有无条件支持孩子,显然孩子要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家长必然是焦虑的,也会觉得孩子的想法是不切实际,这是大多数家长都有的思维。

但是假如我们认真地去倾听孩子的需求,就会发现真正的问题所在,比如那个想去打电竞的孩子,是因为学业成绩不佳,所以想在其他的地方寻求【成就感】;而那个想当主播的孩子,一方面是因为没有【安全感】,所以想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一方面是在生活中没有人关注她,渴望被关注。

不过最后还是指向了亲子关系的问题,背后反应出来的是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沟通的事实。甚至有的孩子还对父母失去信任,认为父母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把情况变得更加糟糕。

原本父母的作用应该是引导孩子,但是亲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远,孩子失去了家庭支持系统,这才是问题的根源。

其实这样的问题很常见,大人之间办事都知道要先搞好关系,关系不好,双方没有建立起信任,事情就谈不下去,这样简单的道理,经常亲子之间却经常忘记了。

针对这样类似的问题,管心营就从三个方面来解答,本文大概2500字,具有一定专业性,阅读需要耐心。

如果对你有帮助的话,创作不易,希望你能够双击点赞鼓励一下我们的创作。

家长少讲道理,多看关系

首先第一点,当孩子初中之后,不能像小时候一样管,而是建立起信任关系。

好坏歹话,都说尽了,关系不好的情况下,他就是不听你的。

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大人讲的都是道理,而不是情绪理解。

从认知到情绪,从情绪到行为,从行为到结果。

而大人讲道理,包括一些家长的打骂行为,都是仅限于在认知的层面。

只是告诉孩子某个事情是错误的,或者某个事情是正确的,没有理解到孩子的需求,甚至连情绪共情都没有。

比如一个常见的问题,孩子除了玩手机什么也不想干,怎么办?

大人有没有想过,是不是孩子除了玩手机以外,生活中就没有别的快乐了?

在家庭中、现实中感受不到快乐,自然到虚拟的网络游戏中去寻找快乐。

现在的人,不愁吃也不愁穿,愁什么呢?

——精神追求。

我们厌学症管心营的咨询老师,在做过很多咨询后发生,假如孩子能在现实中能获得足够的精神追求,有人际互动和情感支撑,那么孩子沉迷网络的可能性就会小很多。

否则的话,家长把手机禁止掉了,我们相信只会更加破坏亲子之间的关系。

同样的,孩子在现实中有追求、有快乐,自然就会有生活更加积极。

和孩子讲道理很容易,毕竟我们大家都知道嘛。

担忧孩子不好好学习,考不上好学校,拿不到好工作岗位,害怕孩子日子过得凄惨。

这些担忧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家长再怎么担忧,生活还是孩子的,就算再着急,也不能替孩子过。

说得低俗一点,就像上厕所一样,家长再着急,也不能替孩子上厕所啊。

所以,当孩子状态不好的时候,第一步就是和孩子打好关系,少讲道理,多倾听孩子的想法。

生命力不足的孩子,内心渴望被包容

状态有两个维度,生命力和学习力,当孩子的学习力出现问题,表现出厌学症的时候,往往生命力也是不足的,所以状态就表现得萎靡不振,进入抑郁状态。

所以第二点就是,关注孩子的生命力。

什么是生命力呢?其实很好理解,就是孩子对生活感兴趣,愿意去尝试做各种事情。

一个孩子这不敢做,那不敢做,畏畏缩缩的,自然是没有生命力。

这里就要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孩子会失去生命力呢?

回到一个玩手机的话题,其实就可以窥见问题所在了。

在厌学咨询中,我们发现一个事情,现在不光青春期的孩子喜欢手机,甚至连3岁的孩子都知道手机是好东西了。

随着智能手机越来越【智能】,亲子间因为手机的冲突也越来越多。

除了承载攻击性、社交问题、缓解情绪的功能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游戏的包容性。

这点是很多人忽视掉的。

没错,游戏的包容性。

现实生活中,你能找到什么事情比游戏的容错率更高吗?

受挫了,孩子可以重新来过,里面的NPC不会跳出来喋喋不休,或者指责嘲笑孩子。

但是现实生中,我们作业没写完,妈妈会骂自己,老师会惩罚自己。

考试成绩差了,同学可能会看不起自己,老师大概率会觉得自己拉低了平均分,过激的家长甚至会揍自己。

孩子压力就来源于此,不是来自于事情,而是来源于和同学的竞争关系,父母的期待压力,老师的高压管教。

当孩子失败时候,往往家长不是给予支持,而是期望孩子回去竞争,直到成功为止,对于失败,家长是不能接受,孩子自然感受不到包容,畏惧失败,结果当然是小心谨慎,失去了生命的活力。

缓解孩子的压力,建立支持系统

有的时候,并不是孩子长大了就不听话了,而是家长没有小时候的耐心了。

我记得小时候,每个家长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时候,都要失败上万次,但依然锲而不舍。

而孩子长大以后,教育那么一两次家长就开始情绪失控了。

再稍微对比一下,对于青少年来说,你就会发现学习这个事情,在游戏面前简直就是渣渣。

而且游戏对完成任务的人,是会给予奖励的,哪怕自己完成得慢一点。

甚至自由度高的游戏,自己完成不完成都随心,但是只要做了就有奖励。

但是现实生活中,只会对表现出色的人给予奖励,表现不好的人很惨,哪怕他们已经付出过了努力。

表现不好的人,即使付出了努力,但是也未必有奖励,甚至还会责骂。

有多少人能表现出色?

很多时候,家长的角色应该是帮助孩子缓解压力的,应该是给予包容的,但是这些都游戏代替了。

比如,女儿的考试成绩下降了,正因此感到焦虑的时候,和母亲沟通,结果母亲一脸抱怨和指责,并没有缓解任何焦虑情绪。

但是女儿在游戏中受挫了,游戏的里角色为了帮助女儿达成任务,会给予各种帮助。

所以最后,孩子在现实中没有得到关系的链接,又不能在网络上获得安慰的时候,就会出现大的问题。

这里不是鼓励家长放纵孩子去玩游戏,而是家长要让孩子在现实中得到关系链接,孩子才会对现实中事情感兴趣,才会体验到生活中的乐趣。

当一个孩子有生命力的时候,自然也会有学习的动力,比如之前一个孩子失去目标之后,郁郁寡欢,什么也不想做,但是找到目标之后,非常主动地问题自己的抑郁症什么时候能好,她好回去上学,实现目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6日 上午10:00
下一篇 2022年4月26日 上午11: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