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商亲子沟通课金韵蓉(张怡筠情商教育)
亲子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长,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处理好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会涉及到亲子沟通的技巧,亲子之间的权利与责任等,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如何提升亲子沟通技巧三大课程,分别是NLP亲子沟通,高效能亲子沟通,GROW沟通等,家长你学会运用哪些?
01
为什么有的父母和孩子沟通很容易,有的父母和孩子沟通非常艰难?
尤其是十几岁的孩子,更是不愿意和父母沟通。究竟是什么因素,让父母与孩子陷入沟通困境?
场景一:
孩子放学刚回到家,妈妈问他:“你回来啦?今天过得怎样,作业多吗?”
孩子却一言不发,砰地一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妈妈很挫败,心想:“我好心好意地关心你,你却这么不领情!”这时妈妈的头脑就会被各种委屈、不满等负面情绪所占领,越想越窝火。
接下来的6-7秒内,如果妈妈的情绪下不来,就很可能变得不再理性。
比如有的妈妈变得情绪激动,说话难听。而孩子要么烦躁地捂住耳朵,要么开始大声顶撞家长。于是家长情绪失控,甚至动手打孩子,造成不可收拾的场面,过后懊悔不已。
场景二:
早晨妈妈起来做好饭,开始一遍又一遍催促孩子:“快七点了,赶紧起床,等下又要迟到了”,“快点洗脸刷牙吃饭,一会儿又该来不及了”“你要是早点起床,这会儿就不会手忙脚乱了!”孩子的回应渐渐开始变得不耐烦:“知道啦”“别再说啦!”
“你做成这样,我还不能说你吗?”“烦死了!”
于是一场不愉快开始爆发。
有些父母为了避免亲子冲突,会故意压抑自己的怒火,开始跟孩子讲道理。
场景三:
孩子上网课不认真,妈妈就和他讲道理:“你要知道,你学习是为了你自己。如果你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大学,将来就找不到好工作,过不上好日子……你我看爸爸妈妈现在这样多辛苦啊,难道你也想过成我们这样……”
孩子心不在焉地应着,过后一切照旧。妈妈想不通:为什么我说了这么多道理,还是没有用?
其实,以上的沟通都不能算是有效的沟通,而好的沟通一定是有效的。
这个有效性体现在哪里?
双赢。
一个好的沟通,在于双方都能合理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且能够影响对方去做出双赢的决策。
所谓的双赢,就是“你好,我也好。”
02
父母要怎么和孩子沟通交流,才能得到双赢的结果呢?
说到沟通,有些父母觉得这是自己的弱项:我嘴笨,我不会说话。
其实,沟通的关键不在于你是嘴笨还是口齿伶俐,关键的点在于:你有没有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这个因素是什么?答案是:情绪和感受。
表面上看起来,这与我们想要沟通的内容没有关系,实质上,它却是挡住亲子沟通大门的一道高墙。
一、为什么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如此重要?
首先是因为,孩子是活在感受中的,而且孩子很容易受家长情绪的影响。
其次是因为,大脑的情绪密码。
大脑中产生情绪的部分是杏仁核,管理情绪的部分是前额叶皮质。当受到外部刺激时,杏仁核的反应速度总是优先于前额叶。
一旦杏仁核产生情绪,就会阻断了大脑的理性中心,前额叶皮质就会暂时丧失功能。很难发挥作用。这样,情绪就会失控。
而孩子的杏仁核发育比较发达,前额叶却很不完善。
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往往更容易情绪化,因为他们管理情绪的功能是很弱的,需要我们大人的帮助,才能更好地完成。
二、那我们要怎样帮助孩子来提升管理情绪的能力呢?
简单地说,就是需要看见孩子的感受,并接纳孩子的情绪,帮孩子把情绪感受表达出来。这样,杏仁核就开始降温,孩子的内心就会恢复平静。
三、为什么我们对孩子讲道理往往没有用?
这是因为,首先孩子听不懂道理,他们是依靠感受来与外界互动的;其次,当孩子有情绪得不到及时处理时,大脑的理性中心就会被锁死,暂时丧失功能。
这样,孩子就无法思考,也听不进道理了。
不是孩子不听道理和不想思考,而是孩子做不到。
所以,如果跳过情绪的处理直接讲道理,或者直接处理问题,这样的沟通和处理方式基本上是没有效果的。
03
破除亲子沟通障碍,你需要这个黄金法则
“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这是著名情商教育专家张怡筠博士最常提到的亲子沟通黄金法则。
首先需要清楚的是,这个沟通法则并不是教我们如何去套路孩子,而是基于脑科学的原理和孩子大脑认知发展的特征,来更好地顺应和帮助孩子处理问题。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需要套路孩子,只需要真诚地表达与沟通。
第一步,理解孩子,接纳情绪
所谓的处理心情,就是先与孩子共情,帮助孩子把他/她的情绪感受表达出来。这样,孩子就会觉得自己被理解了。
第二步,谢谢孩子的回应
只要孩子有回应,就可以说“谢谢你告诉我你的感受” 。
第三步,和孩子讨论要处理的事情,并感谢孩子的合作
比如,场景3中的妈妈,了解到儿子网课不认真是因为有些听不懂后,理解地摸摸他的头:“妈妈知道,这节课的有些内容比较难,你听不懂,感觉很沮丧 ,所以兴趣也没了,这才不认真的。”
儿子点点头:“我真的觉得好难懂。”
“谢谢你告诉我的感受。”妈妈抱了抱他,“要不,我们来个约定,我和你一起认真做好课前预习,上课时认真听讲,有听不懂的地方你可以问妈妈,课后我们一起巩固。等你觉得自己一个人可以了,妈妈再慢慢放手,让你独立完成各项任务,你看这样可以吗?”
看到儿子欣然答应后,妈妈说:“谢谢你遵守我们的约定,你真是个说到做到的好孩子!”
最后这一句,是在肯定和强化孩子的特质,当孩子的特质被肯定并强化,孩子和言行就会变得符合这个标准,这样,我们的沟通就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04
有些父母觉得自己很难理解和共情孩子,怎么办?
父母首先需要先处理自己的情绪,其次,多了解孩子在各个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否则,如果做不到这两点,共情就无法产生。
一位家长这样说:
“看到孩子做作业磨蹭,就不由自主地冒火。但还会让自己耐住性子尽量不发火。可是过了一会儿看到孩子依旧如此,就开始吼叫了。”
所以你看,情绪是需要被处理的,否则被压抑的情绪会以更强烈的方式爆发出来的。这样,我们就没法共情孩子了。
大人可以当着孩子的面爆发,让自己的情绪得以发泄。孩子就惨了,他们看到父母发这么大的火,是非常害怕的。这时候,即便孩子内心有委屈和愤怒,也只能压抑住,以免招致父母更多的怒火,给自己带来灾难。
一位妈妈就讲了这样一个日常场景:
她要求10岁的女儿平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也很听话。周六今晚女儿收拾书包去外婆家,计划带上2本课外书和未写完的作业,并在周日午餐后返回,确保下午的毛笔课不迟到。
周日午餐后妈妈和女儿各自收拾自己的东西,妈妈提醒女儿记得在收拾后检查,孩子点头答应了。收拾过程中妈妈发现课外书遗漏在餐桌边上,于是就问她是不是都仔细收拾好了,有没有落下。要不要再确认一下?
女儿想都不想就说“我都收拾好了。”妈妈问了三次都得到同样的回答,心想:我这么问你,一定是有东西落下了,你应该马上进行检查,确认后再回答。这样想着,内心的火腾地上来,忍不住大声责备女儿。
女儿没有动,脸上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掉,嘴里小声喃喃着“我已经检查过都带齐了”。
妈妈却觉得:“我都这么生气了,你怎么还没醒悟过来?”于是她情绪再一次升级,转身迅速拿了书狠狠地丢在女儿面前,吼道:“这是什么?就带两本书还记不全,脑袋到底在想什么?”
这位妈妈就没有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所以也共情不到女儿,在毫无觉察中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在女儿的身上。
其实,情绪是有记忆的。
这些被压抑和隐藏的愤怒、委屈与不开心,最终只能流向两个出口:要么被埋进了心里,在自我压抑中无法快乐;要么找到别的发泄方式,在暴力中寻得平衡。
不仅如此,你的情绪还会传染给孩子,而且,孩子也会从你表达情绪的方式中学到:认为原来生气时是可以这样吼叫(骂人/打人)的。
那么,我们就给了孩子一个非常不好的示范。今后孩子也学不会如何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他/她与别人的交往常常会遭遇不顺。
05
那么,父母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呢?
一、当我们有情绪时,需要保持觉察。
一定要去区分这个情绪来自于哪里,是出于自己的问题还是孩子的问题?如果是自己的,去处理自己相应的问题。
比如,上述这位妈妈的情绪来自于她自己:对女儿的想像与期待与现实中发生的不同(其实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愤怒也往往来自于此)。
那么,妈妈就需要放下自己的想象与期待,回到现实中。
二、不要带着情绪和孩子沟通。
比如,妈妈感受到自己的情绪时,可以告诉孩子:“妈妈现在很生气,需要走开冷静一下。”
然后离开,到一个没人打扰的地方,做几个深呼吸,或数一数周围物体的有几种不同的颜色,边观察边说颜色。比如,墙壁是白色的,沙发是黑色的,桌子是米色的,吊灯是浅蓝色的……这是在人为启动理性脑,一般数到七八种颜色时,情绪就已经平复得差不多了。这时候再回头来找孩子沟通,结果就会不一样。
三、坦诚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绪与感受。
当情绪被指认并表达出来时,它就已经消减一半了。
经常如实表达,你就学会了理解和接纳自己的情绪,这样,你也就更知道如何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
其实,这种沟通表达方式,不仅对孩子特别有效,对于成年人间的互动也是很有效果的。重点在于,第一要真诚,第二不指责对方。
一位妈妈反映说:
“孩子平时成绩不好,每次成绩下来的时候,老师都会找我,会说孩子表现不好,上课不认真听,老师很有时会把卷子微信发过来,告诉我,有时候打电话,有时候,只发老师卷子,什么也不跟我说。很多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和老师说,我也想提高孩子成绩,但是我帮不了孩子太多。”
这时候,其实妈妈只需要陈述事实,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祈求和对方一起解决:
“老师你好,每次孩子成绩不好的时候,看到您都把孩子的试卷发给我了。感谢您对孩子的重视!
但是每次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都手足无措,不知道您什么时候有空,可以和我一起解决这个问题呢?”
或许刚开始做起来有些生硬甚至别扭,但是只要坚持下去,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一定会运用自如。
那你这样去表达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跟别人之间的沟通交往就变得特别的轻松和顺畅。
渐渐地,你就会感受到这个世界很美好,你对自己的感觉也特别好,特别有自信。当你有了这样的感受之后,你的负面情绪慢慢地就少了许多。
而你的孩子也能够从与你互动的模式中,学到了这样的沟通。于是你跟孩子之间的沟通也变得越来越顺畅。
这样的你就给孩子赋予了一个非常非常好的能力,让他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够把控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轻松做那个真实的自己,并且能够很好地跟这个世界和他人相处、合作与共赢。
这是一个多么棒的能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