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叛逆不听话(孩子青春期叛逆不听话,父母都想放弃了)
成长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会。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发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孩子心理建设的直播课里面有详细的讲解,面对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长如何系统的去帮孩子做好心理建设,陪伴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这是每一个家长必学的课题,家长你认可吗?
导语: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总会担心孩子在青春期叛逆不听话,尽管在孩子小时候苦口婆心的讲道理,但是到了青春期,孩子对于父母的话总是置之不理。面对家长的耐心讲解,孩子也是爱搭不理,这时候有些父母可能就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其实这是孩子正常的心理健康问题,只要通过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就能逐步缓解这一现象,接下来智慧奇思教你如何做到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青春期,对于这个世界有了自我管理认知
当孩子们进入青春期时,他们对世界和一切事物都有了自己的理解,孩子们在做事时往往会遵循自己的观点。
当一个孩子做了错事,并不是故意的,而是因为孩子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这可能与父母所说的坏孩子相反。
有些孩子犯错后会认真改正。当然,有些孩子犯了错也不改。这种孩子太固执,父母面对这样的孩子是无助的,无助的。
每个教育孩子发展都是通过父母的心头肉,那对孩子的调皮捣蛋也曾经下心思和孩子进行讲解,但是对于孩子总是不听。
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往往过于叛逆不听话,父母容易控制不好的情绪,会责骂孩子。
家长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父母更应该反省一下自己进行教育发展孩子的方法是否能够正确,大多数的父母,可能因为没有中国教育孩子的经验。
他们的教育方法只有在教科书中才能看到。
孩子的叛逆来自父母的否认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分析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只有了解叛逆的原因,父母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对于学生家长方面来说,关注孩子时,总能看到一个孩子的一些主要缺点,这些缺点往往比优点更容易可以观察到。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经常否认他们孩子的观点,这使得他们的观点很难付诸实践,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导致抑郁症。
总有一天,孩子会爆发出压抑的情绪,青春期的叛逆会非常明显。
否定自己孩子,让孩子学习失去自我
面对否定自己想法的家长,孩子难免心情不好,叛逆也是理所当然的,这种负面教育往往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在孩子的成长阶段也会对孩子造成一些心理伤害,使孩子的自尊心受挫,面对事情时没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长大后会过分依赖父母
试一下肯定式教育
正面教育,字面意思就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继续鼓励和支持孩子,让孩子自己应付事情。
就算是一个孩子做错事了,家长也不应该指责和打骂,更不应该没有过多的袒护孩子,让孩子可以独立企业面对这些事情。
让你的孩子在错误中茁壮成长,这样他或她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发展出独立的个性,而不会在工作后变得过于依赖父母。
长期以来,许多家长习惯于“消极教育”或“批判教育”
什么是“否定式教育”?就是可以通过研究指出孩子的缺点和错误,让孩子没有意识到我们自己的错误,然后设计要求提高孩子进行改正。简单来说,就是先改变孩子的错误认知,然后让孩子能够改变错误的行为。
“负面教育”的概念忽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要改变人们固有的认知并不那么容易。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儿童的认知不容易建立,不能指望他们通过父母的几句智慧来改变自己的内在认知。
而改变孩子的认知就是否定孩子,但是没有人喜欢被否定。这种拒绝是自然的。任何人想被别人否定,被指责做错了事,孩子的本能就是反抗,证明自己是对的。渐渐的会发现,孩子通过推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更加困难。
所以,“否定式教育”表面上是可以同时通过不断改变自己孩子的认知来改变一个孩子的行为,实际上却存在影响很大的问题。
“平权教育” : 教育方式的转变
孩子在作业上拖延,家长往往会指出孩子的拖延,然后开始教育,希望通过合理的方式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避免孩子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
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和理念有问题吗?
看似没问题,但在实施过程中,家长会发现这种教育方式行不通。
这时,父母会变得更加暴躁,孩子会批评和虐待。因为在父母的心里”我已经告诉过你什么问题,你知道问题是什么,但是你不改变,这是故意的,是叛逆的”.正是基于这种心态,在家长看来: 孩子永远是无可救药的,只有通过更加严格的措施才能试图让孩子改变。
“消极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只有改变教育方式,采取“正面教育”,才能改变孩子的“坏习惯”。
“肯定式教育”是相对于“否定式教育”而完善的,理念却是截然相反的。“肯定式教育”不是可以通过研究指出对于孩子的缺点,让孩子进行改变自己从而影响变得更加具有优秀,而是需要通过学生肯定孩子的优点,发挥中国孩子的长处,让优点更加突出,从而让孩子学习变得更优秀。
简而言之,“肯定教育”就是夸大优势,忽略劣势。
一直以来,我们采用的是“负教育”,原理其实就是“木桶效应”(木桶效应:木桶能装多少水,不取决于最长的板子,而取决于最短的板子,也可以称为短板效应。),孩子不足的地方我们会弥补,孩子的缺点会越来越少,相对的孩子自然会越来越优秀。
但是可以结合事实,“否定式的教育”在长期的影响下,没有管理办法进行解决这些孩子的根源问题。同时,我们从另一重要方面看到,优秀文化的人并不是一个没有缺点,他们发展也有突出的缺点,只不过优点更加具有突出。
因此,“木桶效应”下的“负教育”只能保证我们可以培养出一个各方面都没有大缺点的孩子,但这并不一定保证我们就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肯定性教育: 塑造儿童认知
与“消极教育”不同,“积极教育”首先改变孩子的行为,然后通过行为塑造孩子的认知。
这时有的人可能会怀疑,改变自己行为方式可以通过改变人的认知?下面我们先看一个国家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汀格招募学生进行测试的认知失调实验:
费斯汀格招募了一组学生,带他们去实验室做一系列的任务。
这些任务就是让学生反复做一些简单枯燥的活动,比如反复绕线圈30分钟,然后再反方向绕一遍。总之任务内容很枯燥。
完成我们这些工作任务后,真正的实验才刚刚开始。费斯汀格将完成教学任务的学生可以分成三组:
对第一组学生说,你们是实验的第一组,实验之前没有得到任何信息,但是这个实验还有一组,我们会给他们发这个信息:这个实验很有意思。
第二组被告知同样的事情,但是有20美元的奖励。
对于第三组学生,让他们现实地传达信息,不说谎,不奖励。
传递完信息后,费斯汀格再对这三组学生可以进行访谈,谈谈他们自己对于中国实验教学任务的看法。
结果显示,那些得到1美元的人比那些得到20美元但没有撒谎的人更喜欢这项任务。
实验表明,人有追求行为和认知一致性的本能。当人的认知和行为不和谐时,人要么会改变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认知;或者改变认知,使认知符合行为。
总而言之,人们要尽自己可能的维持社会认知和行为的一致性。当人的认知和行为方式不一致时,人就会发展处于一种焦虑问题之中。这也是中国为什么有微表情心理学的原因,因为当人们撒谎时,本能的一致性也会使得我国人们的行为和认知进行统一结合起来,尽管现在人们千方百计的掩饰,但是对于很多学生本能却掩饰不了。
每个人都有对成就感、归属感、优秀感的本能追求,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孩子也不例外。
因此,肯定性教育是一种颠覆现有教育理念的教育,它可以塑造孩子的认知,唤醒孩子的内心愿望,真正实现培养好孩子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