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孩子沟通难(父母不跟孩子沟通孩子有多绝望)
昨天带娃去买文具,恰好碰到一对买文具的母子,看样子是学校需要买一些手工制作的文具。
亲子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长,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处理好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会涉及到亲子沟通的技巧,亲子之间的权利与责任等,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如何提升亲子沟通技巧三大课程,分别是NLP亲子沟通,高效能亲子沟通,GROW沟通等,家长你学会运用哪些?
孩子很认真的在手工制作的区域挑选文具,看看这个拿拿那个,并时不时的进行着比较妈妈说,挑什么挑,别那么墨迹,差不多就行了。孩子没有理会妈妈,继续沉浸于自己的创意中很专心的挑选材料。
这个妈妈一看孩子不回应,上去就把孩子拽了起来,跟你说了,你听不见是不是,差不多就行了,不知道妈妈很忙吗,你说说这学校老师也是,怎么什么都要,真费劲。
孩子一脸委屈,眼泪汪汪的看着妈妈把自己精心选好的手工制作材料粗暴的抓起来付款、装袋,然后领着孩子走了。
父母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物品”,以大人高高在上的姿态,拉过来想吼就吼,想骂就骂,从来不用正常的语气与孩子平等的沟通、交流,这也难免孩子出现了顶嘴,或者“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对话,一切都是父母平时“引导”的好。
现代社会节奏快,大家的生活压力骤增,父母的工作也显得越来越忙,包括很多父母都是自己创业更是忙于事业,能够很平静地与孩子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
父母不但不从自身寻找原因反而抱怨孩子越来越不愿与自己交流沟通,认为孩子性格怯懦或是不愿与家长亲近,其实不然,孩子渴望与家长沟通,但是家长的反应却把孩子推的很远。
在大部分家庭中,通常情况是父母一直不停的跟孩子说,甚至边工作边说,但手中的事情一直不放下,也不能做到全心全意心平气和听孩子说话,往往有以下几种表现:
- 随意打断讲话,不尊重孩子
孩子是我们父母的快乐小天使,他们因为单纯、不谙世事,不带有色眼镜才会对世上的所有经历感觉有趣。
孩子们天生具有分享精神,他们迫不及待的想把这些有趣的经历,跟爱自己的爸爸妈妈进行分享、演示,结果孩子还没说几句,父母或者以自己忙,或者其他原因无情的拒绝孩子兴致勃勃的讲话,孩子只好委屈的将想分享的事情咽回肚子。
不要说是孩子,换做一个成人,如果经常遭受这样的闭门羹,久而久之,肯定谁也不愿意与对方进行有趣事物的分享,孩子是一个道理,父母把孩子分享的热情无情的浇灭,最后只能是孩子将不愿再与父母分享。
- 随意敷衍,漫不经心
孩子属于心中藏不住事的,他们经常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满屋宣传,这对孩子而言都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很多父母就会泼冷水或者随意的应付,孩子就会感觉好没劲。
举个例子,孩子考到一个好的成绩,回来向父母炫耀,兴高采烈地说,妈妈,妈妈,我数学考试考了100分。妈妈只是轻描淡写的瞥一眼,敷衍的说,恩,很好、不错,便再无其他反应,孩子只好心情郁闷地走开。
- 心不在焉,走神严重
有的家长在听孩子说话时,并不并不是很认真的听孩子说话反而依然是忙于手中工作或者其他事情,结果当孩子说完时,家长却因为走神什么也没听到,孩子本来很热切的等待家长的反应,得到的却是父母茫然的表情或者催促走开的话语。
家长不认为孩子的琐碎事项值得自己拿出专门时间倾听,也认为孩子们都是一些鸡皮蒜毛的小事没必要认真听,那最后孩子不愿意讲话,父母责任占百分百。
- 不听解释,自以为是
父母比孩子拥有着更多的阅历,更高的分析能力,对于孩子的一些言行,就以为自己一切都洞穿,并不听孩子真正的想法。比如家长发现孩子穿的衣服弄脏时,不分青红皂白,直接骂孩子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这些看似很平常很普通的行为,孩子心里留下的却是不少的阴影,从此不愿意解释也不愿意说话,因为即使自己有理由,父母都不认真听,大人只认为自己的是最正确的行为。
孩子想用自己的方式,与家长进行对话、沟通,但是父母呢,不愿意以孩子的注意为转移,依然我行我素,用一切都在掌握之中的态度束缚孩子,无怪孩子对孩子的沟通不在意了。
卡耐基说,做一个好听众,鼓励别人说说他们自己,父母在平时需要多加注意孩子的言行,也要认真的倾听孩子的内心需求,不要用自己所谓的忙、乱等干扰真正的亲子沟通。
关注孩子的说话,既是对孩子的尊重,也是与孩子情感的一种维系,更是关心孩子的方式。父母日常对孩子的喜怒哀乐加以关注,并且及时的与孩子进行沟通、疏解,是对孩子心理发展的一种很好的调整,当然也是加强亲子关系良好交流沟通的很重要的方式。父母遇到孩子愿意与自己分享的时候,该怎么做呢?
一、当孩子与家长分享时,不要随意打断
孩子拥有着无穷无尽的潜力,他们会用自己的小脑瓜创造出很多有趣的故事,一件经历过的小事件或者一个看过的小场景,孩子可能脑补出来一个很有趣的小分享,他们会哈哈大笑,也想要分享给自己最亲近的爸爸妈妈。
当孩子分享他的喜怒哀乐时,父母一定要耐心的认真的注视着孩子的双眼听孩子说完,千万不要因为孩子讲的太过幼稚或讲的有些匪夷所思而随意打断孩子,他们只是想要跟父母分享一下自己的内心感受。
如果父母将这种认真交流进行随意的打断,孩子内心会受到暴击和伤害,长此下去,孩子将不愿与家长分享,沉默寡言,更有甚者,如果自己遭遇到什么不幸或者不好的待遇,也不敢跟父母说,因为父母从来不认真听,很容易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父母如果感觉孩子讲的不好或者讲的真的不行,可以在孩子讲完以后进行提醒,而不是当面打断,这是一种相当的不礼貌。孩子分享是对自己大脑锻炼的一种方式,父母应该利用这种情况对孩子加以引导,让孩子的描述更加生动和有趣。
二、与孩子交流时,要与孩子对视,认真讲话
父母感觉自己是大人,可以一心多用,并不放下手中的事情,很随意的与孩子进行沟通,其实还未沟通,这件事在孩子心中已经大打折扣,孩子会认为这件事情并不重要,所以从思想上就没有很重视,自然父母说的内容,孩子产生忘记的现象很正常,甚至如果家长只做自己的事情,对孩子敷衍了事,孩子内心会受到伤害,认为父母不关心自己,不爱自己。
如果父母与孩子交流时候,很认真的对待,放下手机,放下工作,关掉正在看的电视剧等一切干扰亲子沟通的项目,与孩子真正的面对面,认认真真听孩子说话,孩子会感觉自己得到了重视与尊重,也同样认为家长很重视与自己的交流沟通,事情也是很重要,自然记住的很清晰。
三、父母不做一言堂,给孩子解释与夸奖
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犯错的过程,孩子通过犯错才会越来越好的成长。一般来说,孩子也犯不了大错,最多就是一些因为好奇或者新鲜进行的探索,可能会对家庭的一些场景或者管理产生混淆。
当孩子做错了事情,父母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就教训孩子,需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解释,原因是什么,即使知道孩子的原因有误,父母也要认真的听完,并且对孩子进行一些引导,思想上面不要偏航;相反,当孩子事情做得很好的时候,父母也要给孩子足够的夸奖与奖励,不要吝啬语言,具体的对孩子进行鼓励,父母要做到是非分明,奖惩有度。
养育和教育孩子是一个很长的过程,父母不仅仅让孩子吃饱穿暖满足物质需求,也要让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孩子心理健康的快乐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