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今天和朋友聊起来最近教育圈里热议的三件事情:
初高中学习是孩子处于青春期的阶段,也是孩子学习当中最关键的六年,因为它涉及到了中考与高考,左养中学教育赖颂强再讲孩子的学习方法和考试心里调节的直播课里,系统的讲解到如何帮孩子提升学习效率,提升考试时候的心理素质,从而提升学习成绩。
1、山东日照五莲二中的杨老师因为对逃课学生实施惩戒而被当地教育局“三连杀”;
2、陕西省商洛市商丹高新学校王老师因一女学生成绩不好而长期粗暴辱骂半年之久;
3、安徽铜陵小学教师周老师因制止打架学生而时候承受绝大心理压力令人痛心的选择了跳江自杀。
我们认为这三件独立的事件中其实都存在两个共性:
第一个是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的瑕疵;
第二个是三起事件中无论是基于什么原因或者目的,教师都采取了“惩戒”的方式。
于是我们就不得不面对一个新的矛盾——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不愿管、老师不敢管!
那么问题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于是不语萌生了要写这样一篇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
首先需要承认的是家庭教育问题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它不是一篇文章就能够说的清楚的,所以今天不语选择从“家长不想管、老师不敢管”这个矛盾入手,不自量力的试图通过自己的一点浅薄见识能够让更多的家长意识到:这些问题的背后折射出来的是家庭教育的不足,以及我们可能还没有意识到的危害性。
家长为何“不想管”?
不语认为所谓的家长“不想管”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很多时候其实也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不想管,而是家长自身对于教育的认识不足导致出现管教出现了偏差。
比如在溺爱孩子上、在孩子独立上、在孩子礼貌上、在孩子社交等等各个方面家长处于种种原因的考虑致使孩子出现了自我、唯我或者依赖心理严重等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可能原因我认为是传统家教的缺失和现代家教的不成熟而导致的矛盾冲突。
曾国藩给次子曾纪鸿的信中说:
“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曾国藩这是在告诫孩子戒奢从简。
而这种品行放在今天又何尝不是应该成为每一个家庭的“家训”呢?然而我们发现更多的则是很多孩子从小就知道“攀比”这个问题,不但比吃的,还要比用的、穿的,别人没有的我要有,别人有的我要更好的……
不仅是在这点上,我们过去的很多传统家教已经逐渐被人们所淡忘,而另一方面一些现代的教育理念又给了这部分家长带来了貌似“合理”的借口。
比如赏识教育、比如“穷养vs富养”、比如“圈养vs散养”、比如“平等教育”……但是遗憾的是虽然很多人给自己的教育方式包装的很时尚、现代,但是其内核却让孩子变得更加偏离身心健康的发展轨迹。
很多人会让孩子在幼儿园时候背诵《弟子规》、《三字经》等等启蒙国学,然而父母们更多的是享受孩子能够背诵时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却无视这些经典启蒙里传递的教育思想。
除此之外父母们早年因为父爱、母爱的缺失也可能是导致如今过度照顾孩子的一个原因,这是时代造成的问题,不过从另一面我们可以看到家庭教育对子女整个人生的影响——比如《都挺好》中苏明玉的童年经历,直接影响到她成年之后的种种思想和行为。
不管是基于什么原因导致的,我们都需要明白一个问题:我们今天给予孩子的家庭教育也注定影响他们的一生。
钱文忠教授在他的《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一文中写到:
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孩子必须管教、必须惩戒。我们要告诉孩子,犯了错误就一定要付出代价。
爱孩子不意味着不要管教孩子,科学、积极、健康的管教是为了让孩子未来做更好的自己。
老师为何“不敢管”?
文首提到的三起事件就已经很能够说明问题了。
敢管的教师,遇到通情达理、明白事理的父母是他们的运气,更是孩子的福气,但是我么有理由相信的是:问题孩子背后往往有问题父母的身影——毕竟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
所以当教师去管教学生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个极大矛盾——管的轻了没效果,管的重了极有引起激烈的反噬。
要知道多数教师可没什么背景的,而且在管教和惩戒学生这些问题上客观上是有种种法律法规的限制的,一个不小心过界了,那么纵然你有千般理由、纵然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只要有人追究,那教师必然要承受其不能承受之痛。
趋利避害是人之本能,当我们非常可以肯定这样做会给自己带来灾难性的伤害时,除非是昏了头、激情之下不光不顾去去做了,否则又何必引火烧身呢?
为什么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呢?
大家有想过是什么样的孩子老师不敢管吗?
往往这部分孩子比较统一的特点是特别的“淘气”甚至是表现出来了一些恶的行为(比如校园暴力的施暴者们),或者是成绩特别差的。
想要矫正这部分孩子,只是依靠学校教育或者说老师的教育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因为本质上这些孩子出现的问题是来自于他们家庭教育中的问题而导致出现现在状态的。
比如我举一个例子:
孩子从小被娇惯的非常自我,那么当孩子上学之后就会把这种性格带入到学校里,然而如果他们不能够在学校里继续“享受”被娇惯的待遇、得不到“众星捧月”的满足感的时候,他们最有可能做出来的并不会是自我调整,因为这个年龄的他们基本上是没有这个能力,而过去的家庭教育也没有教会他们可以这样处理问题。
于是他们会在各个方面通过一些比较极端的方式来“刷”存在感,也有可能会极力展示自己“霸道”的一面来给自己增加“我很重要”的心理慰藉……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方式是以“伤害”别人或者自己来凸显自己。从而孩子可能会在人与人相处上就会出现极大的障碍,也可能会在学习上丧失兴趣等等。
学校教育能否解决这种问题呢?
很难!
因为他们是孩子,他们在学校里得不到的满足感会在家里成倍的索取,而他们往往会在这点上被得到满足,这也成为了他们几乎不可能完全接受学校教育改变的最主要原因。
要知道这种问题不是个例,而是普遍存在的,也正是如此使得教师是没有办照顾到所有的孩子,因此我们会常常发现,一些问题孩子,他们的持续性是非常久的,有的甚至是走向社会之后依旧是这种状态。
所以很显然,当家庭教育出现不足的时候,孩子在学校的教育更多的则会暴露出来因为这种不足而导致的种种问题——
孩子不遵守纪律、破坏秩序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的;
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认真做是这个原因导致的;
孩子社交遇到障碍或者失败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
孩子霸道的伤害或者欺凌他人却并不认为自己有错是这个原因导致的;
孩子不尊重师长、没有礼貌也是这个原因导致的;
……
最严重的不是孩子已经暴露这些问题,而是如果不及时处理这些问题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我们总是特别的喜欢把问题交给时间去解决——比如我们会说“他还只是个孩子。”潜台词是:“他孩子小不懂事,长大了就好了。”
那么孩子长大了就真的会自然而然的好了吗?
显然事情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反而我们为人父母的一些行为举止、品行教养等等会该孩子带来一生的影响。
比如我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第一个:
在生活中由于我们对孩子的“安全”、“卫生”等等一些列的考虑,往往会出现一些过分呵护的情况,例如当孩子对某样事物产生了兴趣有要去触摸、探索的想法时,父母突然打断孩子,通过或者命令或者哄骗的方式让孩子放弃这样的行为。如果这种“呵护”成为我们日常的一个习惯,那么孩子长大之后以及成年之后对于父母的“指令”极可能出现两个极端表现,要么丧失自我判断能力而盲从父母,要么极力弥补童年的缺失——孩子会“没理由”的故意逆着父母的意思去做。而且如果严重的话,孩子在“独立”能力上将会出现严重不足的表现或者是极力拜托“家庭”的约束,他们会尽量选择远离家庭。
第二个:
如果上一个例子很多人可能没有直观的感受,甚至认为我说的是有点小题大做了,那这一个例子就会更加生活化了——我曾经有一次带着孩子去乐高上课,在等待上课时间到来的时候孩子进入机构自己搭建的一个免费体验的“游乐场”(2×3米的样子),里面有很多积木和玩具。我们达到的时候有一位大概4-5岁的小男孩已经在里面玩耍了,而他的妈妈则正在围栏外面坐着玩手机。当我孩子一只脚还没买迈进去的时候突然那个小男孩就像受到莫大刺激一样反复尖叫到:“你不能进来,这都是我的!你不能进来,这都是我的!你不能进来,这都是我的!……”
叫声引起了孩子妈妈的注意,这位年轻的妈妈选择处理的方式是告诉孩子:“你们两个人一人一半就好了……”
但是当第三个孩子到来的时候,问题有严重了,此时这个小男孩疯了一样的拿着手中的玩具冲向第三个想要试图进去玩的孩子,阻止他的进入。
而这个时候孩子的妈妈竟然还是不急不慢的说:“让他进来吧,一起玩。”
可是孩子这次并没有答应,反复的跟孩子妈妈强调“这些都是我的!”
知道最后第三个孩子无奈离开这位妈妈从未起身,语气也从未变化过,而他的儿子却始终处于歇斯底里的叫喊中——期间工作人员来过两次,但是看到孩子妈妈始终是这样的一个态度,也只好离开。
我孩子受不了刺耳的尖叫声,回到了我身边,然后悄悄的跟我说:“这个小孩怎么会这样?”
其实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孩子大了之后也会继续这样的不是吗?
而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这个小男孩上学了之后老师去管教他,他会怎么办?
他既有可能会回去告诉他的妈妈,而他的妈妈又会怎么处理呢?
起码从她现在的表现给我的感觉来看孩子妈妈极有可能并不认为自己的孩子有多大的错,甚至会认为老师的管教是多余的……
我想当我们从“第三视角”来看带这个问题的时候,应该会有很多父母会对这样的家庭教育表示担忧吧?
事实上,正如我标题所言一样,当我们把“因果”关系调换一下再来看的时候就会发现:老师不管的学生是问题学生,而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家庭教育存在不足,而家庭教育存在不足则是因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认识不足……
写在最后
此时此刻正直很多家庭马上就要迎来孩子“幼升小”的阶段,网络上讨论比较多的一般是关于知识的问题,比如是否提前学习,比如是否有必要上一个衔接班等等。
不语这里特备提醒一下:在注重知识的衔接之余,我们切不要忘记孩子在作息、在纪律、在社交、在平行等方面的衔接!
警惕学校教育中暴露出来的家庭教育问题,不要简单的把孩子的问题归咎于学校教育,事实上这一切几乎都是孩子过去的家庭教育导致现在的一系列问题的发生。想要更好的、更有效的解决问题,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和老师合作起来,而绝对不是敌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