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_

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

:可怕的两岁左右

孩子在两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变得强烈,所以就会从之前的“小乖乖”变成一个令人感到无奈的“小恶魔”。凡事总喜欢以“不”字打头,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你说的指令前面加个“不”字来回应。

比如:“睡觉!”“不觉!”“吃饭!”“不饭!”“叫阿姨!”“不阿姨!”等等。

有的妈妈说她的孩子在一岁多的时候就开始这样叛逆了,那可能是因为妈妈在跟孩子交流时,总喜欢命令式的不要怎样,不许怎样,孩子就过早地学会了说“不”。

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你是怎么样的,在他那里就会得到反射。所以改变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就成了我们自己修炼的过程。

所以,在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上,做到“五要”,有三个特别重要。

要少说“不”

对孩子的行为说“不”,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行为有了第一次的认识,知道孩子是通过模仿学习的,所以我们要尽量少说“不”,多说“可以”。

比如,孩子对玩手机很感兴趣,我们就可以说:“你把手机拿过来,我看到了。”

这时候孩子会下意识地拒绝,会主动把手机拿过来,如果不给他,他会立马停止哭闹,拿起来扔给你看。

当孩子真的把手机扔给你的时候,这一刻钟已经把他和你隔绝了,因为他已经养成了一定的认知,对于家长有强烈的依赖,这个时候孩子们会用哭闹的方式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而我们也可以通过正确的方式给孩子树立正确的引导。

首先,我们要告诉孩子,我们之所以选择这个手机,是因为我们喜欢手机,是因为它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它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它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

其次,我们要告诉孩子,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在一种常态中,“手机, 游戏, 宠物”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

让孩子能正确的看待手机,既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又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多好处,那么我们家长应该如何让孩子正确看待手机呢?

第一点,家长必须要给孩子立规矩,看手机必须要有时间限制。

对于孩子玩手机,我们也可以跟孩子约定,比如每次玩手机的时间,不能超过十分钟。

刚开始孩子肯定会反抗,觉得不给手机就不写作业,这样是违反了约定。我们一定要狠下心,让孩子养成写完作业后,自己去玩的习惯,孩子养成了这种习惯后,到了假期,可以慢慢收回,让孩子进行一定的自主管理。

第二点,让孩子正确看待玩手机

我们要让孩子明白手机不是娱乐工具,是帮助我们学习的工具,合理使用手机,保护自己的学习工具。

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很大,除了学校学习,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如果让孩子完全放松,孩子可能会出现沉迷手机的情况。所以家长要让孩子正确的认识到过度使用手机的害处,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使用规划。

第三点,和孩子约法三章,控制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

让孩子正确认识到手机的坏处。手机的坏处都是人们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没有手机,可能会让孩子失去很多在现实生活中缺少的东西。所以家长要给孩子规定使用手机的时间,比如每次玩不能超过半小时,如果这次按时归还下次就还可以玩,如果这次不按时归还下次没得玩,按照规矩来做,慢慢地让孩子习惯没有手机的生活。

第四点,给孩子准备一些可以集体活动的玩具,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与孩子一起做家务、一起玩耍、一起做活动、一起阅读、一起看电影、一起做家务、一起做饭,等等,这些都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从而转移孩子对手机的注意力。

此外,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充实孩子的生活,比如跳舞、唱歌、绘画、书法、下棋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的生活充实起来。当孩子有更多的兴趣爱好,自然就不会过度沉迷手机了。

如何帮助孩子戒掉手机瘾?

1.父母以身作则

不想让孩子变成手机控,自己就要先做出表率,在孩子面前少玩手机,如果实在忍不住要看手机,那也要放下手机。如果你是在陪孩子学习,那你可以拿本书安静地坐在一旁看,或者拿起报纸和孩子交流。这样孩子也会受到你的影响,减少玩手机的机会。

2.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如果父母很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机,那孩子就不会感到无聊,自然也就不会缠着父母玩手机了。因此,想要让孩子远离手机,父母就要替代手机做孩子的玩伴。

3.父母多陪孩子玩游戏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如果父母能多陪伴孩子玩游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陪伴,孩子就不会沉迷手机,孩子对父母的依恋也会减少。

当孩子沉溺于手机的时候,父母的陪伴能抵消他对手机的依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2月5日 上午1:52
下一篇 2023年2月5日 上午3: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