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岁叛逆期的孩子最让家长头疼,最让父母感到头疼的就是这个时期的孩子了,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喜欢与大人唱反调。
12-18岁的青春期叛逆期,也称为“儿童叛逆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很难管,我们说多了嫌烦,嫌弃他们唠叨,就放弃自己的父母。
但他们还是需要大人,陪伴他们去经历,去反思,去改变。
很多家长会在孩子叛逆期教育他们,是因为太担心他们会离家出走,怕遭遇危险,怕发生伤害,怕他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怕他们遇到不顺心的事,而选择和父母对着干。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叛逆的行为其实是一件很可爱的事,也是孩子为自己争取独立的一种方式。
如果在这个时期,父母依然把他们当成孩子来看,对他们命令或控制他们,就会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叛逆,带来一系列的不适。
所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适当地引导孩子,让他们走出属于自己的“叛逆期”。
二、父母要学会正确看待孩子的“不听话”
1、面对孩子的“不听话”,父母可以温和地引导
相信大家都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孩子不听话,父母就会说:“再不听话,警察叔叔就来抓你了!”
这句话很容易让人觉得这样的话可怕,父母是为了保护孩子才吓唬孩子的,那其实也是他们自己的一种控制。
在《正面管教》中,作者说:父母只有在与孩子发生冲突时,才有资格说“不”,并用和善的语气对孩子说“不”,孩子才能听进去。
2、面对孩子的“不听话”,父母要懂得“示弱”
所谓“示弱”,是指父母弱化自己的权威,向孩子示弱。
《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在书中指出:“我希望我们在和孩子有冲突时,不要和他硬碰硬,而是应该反着来。”
孩子不听话,父母应该如何和孩子进行沟通?
美国语言学家艾伯塔·梅梅瑞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沟通公式:沟通总效果=7%*7%
。
从这个原则出发,父母可以遵循“我向信息”的原则。
我向信息:你喜欢迟到,说明你能以很好的时间管理好自己。
孩子:你想准时上幼儿园,我向信息:你想准时准点上学。
2
你可以接着问他:你是要早点上学,还是提前去,还是提前15分钟?
孩子:如果我迟到了,你是会跟老师说,还是会挨老师批评?
家长:这种情况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孩子:如果我迟到了会被叫到学校,那一定会挨批评。
我:那迟到会有老师会批评吗?
孩子:会有老师会批评的。
我:那如果你迟到了,会挨批评吗?
孩子:老师会批评。
我:那如果你被老师批评了,会有什么感觉呢?
孩子:会觉得很委屈。
我:你觉得自己应该怎样做,才是对的呢?
孩子:老师批评我,还说我是坏孩子。
我:那你觉得妈妈可以告诉你吗?
孩子:可以。
我:那你希望妈妈和老师详细说一下。
孩子:希望老师批评你,还是希望老师能在你犯错误的时候不批评你。
我:是的。
因为这样会让孩子知道,被批评了,他们应该受到惩罚。被批评的时候,孩子是希望被关注的。被父母关注的时候,他们能获得更多的关注。
孩子:希望老师能告诉我上课时不被批评。
我:…………
孩子:被老师批评了,他很难过。
我:那你能告诉我为什么难过?
孩子:是希望我能把这节课听完后更认真听讲,回来好好跟我谈谈。
于是,我在这节课上就成了一名老师的“家长”。
一共有四节课。
第一节课是给孩子讲了如何正确地看待批评,在这节课上,老师问了孩子这样一个问题:
“你觉得老师为什么批评你?”
孩子回答说:“因为我刚才在课堂上讲话的时候,有个老师说了我一句“你怎么这么不懂事,批评你几句就跑出去了”。
孩子低着头不说话了。
其实孩子对批评或者是指责有很大的反应,但是家长能够看到孩子当时的情绪,以及孩子背后的情绪。
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待批评和指责的话,孩子就不会想着要去反驳。
这样会避免孩子的逆反心理,在纠正孩子的错误的同时也能让孩子在理解的同时也学会做人的道理。
3、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孩子总是会有自己的想法,有的时候孩子可能是不愿意跟父母分享自己的事情,父母要学会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而不是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
比如孩子想要一件玩具,但是父母觉得家里已经有了类似的玩具,那么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要不要拿走这个玩具,这样不仅能够让孩子参与其中,还能让孩子养成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