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和高中或职高,是大多数人都会经历的学习阶段。想必读者对早恋一词已经司空见惯了。本文想说明的,是几个关于早恋的逻辑命题。(笔者为中学生家长)
早恋一词,头条是这么解释的 简单来说,就是过早的恋爱。其他百科对此的释义也大同小异。
如果按照这个定义,早恋肯定是错的。因为“过早”一词,本身就带贬义。过早的恋爱,都说是过早了,所以肯定不好。这个逻辑很通,但问题是,什么是恋爱,过早又是多早?男女生说个话算不算?为了“装B”而去谈的算不算?没有明确的恋爱动机,算不算谈恋爱?正是对早恋概念的泛化,导致许多家长老师对这个话题避而不谈。我以为,明确什么是早恋,在当今中国青春期教育的背景下尤为重要。
首先,早恋永远是少数人,这是其属性决定的。如果大部分都“过早”,那么就不是过早了,只能说剩下的人是“过晚”。所以说,“某某年龄段早恋现象极为严重”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其次,早恋一词,不应过分滥用。没有恋爱动机的,不过是正常的男女相吸罢了,谈何“恋爱”?借早恋一词压制男女生互相欣赏的,互相帮助的,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是逻辑说不通的。男生女生互相交往是正确的,其正确性已经被写入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成了中考的考点之一。不能因为惧怕“早恋”,就灌输给孩子“不要和女生玩”类似的观点
再次,早恋不因以学习成绩来判断,其正确或错误也不能依据是否影响学业水平来论述。早恋对于学习的影响,常常被过分夸大。有人说,恋爱会占据学习时间和精力,造成学业的荒废。打游戏也会,看小说也会,发呆也会,哪怕体育锻炼,怎么就没见过多少人视这些东西为洪水猛兽?“影响”一词,从来不代指下降。强调早恋会提高学习成绩减压和强调早恋会荒废学业都是偏激的和片面的,只是后者支持者更多。学习成绩差有多种原因,类似“因为谈恋爱所以学习成绩差”这样的命题,需要详尽的分析和观察孩子的表现才能得到结论,不是纸上论述一下,网上听“教育专家”说说,就得出来的。
再次,尊重每个孩子的成长规律。“过早”对于每个人,恋爱时间段是不一样的。有人高中就有了正确对待爱情的能力,为什么不去引导他们呢?有人大学也不懂,啥是爱情,催婚他们干啥?不要在春天干秋天的事,但每个孩子的春天不一定是一个时间。有人说,高中生乃至大学生都没有经济能力,谈何“恋爱”?恋爱可不一定要互相送礼物,互相倾慕可不要多少钱。
最后,我们要批判几个错误观点。“早恋会影响班风”。班风是啥?如果你认为不谈恋爱在班风范围内,那当然如此。可是一般认为,良好的班风要尊重每个人的发展。老师跟相关家长谈一谈,而不是一味地打压,视其为会传播的“瘟疫”。实际上,符合学生人生进程的恋爱已经不是“早恋”。“早恋是学生抑郁症,跳楼,叛逆的最大原因”我觉得,说这话的人才是悲剧产生的最大原因。把早恋当成洪水猛兽来对待,自然就无法个体化的去分析和引导自己的孩子。更何况,相关调查显示,家庭教育不足或不正确才是学生抑郁的最大原因。“早下手,得到的人不一定符合你的人生”。这相当于偷换概念——因为早恋得不到好果子,所以不谈。那么意思是,如果早恋能有好果子,是不是就可以谈了呢?明显逻辑不对。
希望老师和家长们正确看待早恋,学生也不要给自己画圈禁锢自己。愿中国青春教育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