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自己孩子总是不听话?
为什么自己明明都能控制自己,但是孩子总是与自己唱反调?
很多家长和我一样,从孩子出生开始,就为孩子制定了一套详细的成长计划,并在各个阶段严格执行。
孩子叛逆厌学怎么办?父母如何帮孩子提升学习内驱力?
第一步、家长的认知观念,稳定自己的情绪与能量场,能静下心分析导致孩子叛逆厌学原因;
第二步、家长调整与孩子的沟通技巧,减少唠叨,学会用我信息、GROW沟通、NLP亲子沟通等沟通技巧引导孩子;
第三步、帮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厌学情绪的疏导;提升孩子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等;
第四步、协助孩子处理好师生同学关系;让孩子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五步、引导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学习目标等,让孩子提升学习责任心与学习效率。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的电子书
这一套对于他们的所有人生和未来来说都很重要,但是很多家长却不知道,甚至让他们放弃自己的想法。
很多父母之所以总是没有办法约束孩子,是因为他们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总是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
他们总是因为他人的想法而约束自己,让他们按照父母的安排来做事,他们在该给自己的时候不能去纠结,而是听从别人的决定,这就是非常典型的“自我矛盾”。
举个例子: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有自己的主见,会给自己制定一个“规矩”,或者是“标准”,然后就是“反驳”或者是“对抗”,孩子会感觉到自己的想法是不被接受的。
这种沟通就是典型的“专制”的一种沟通方式。
比如:我认为“你必须按时起床”。
父母可能会认为这样做会让孩子产生对抗的情绪,如果不按时起床会被老师批评,会被同学嘲笑,会被父母唠叨,会让孩子很痛苦,所以,我认为这种沟通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如果,你一开口就是命令的话,就不利于沟通,所以,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就是沟通的第一步。
第二步:理解
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共情。
不要试图理解孩子的想法。
理解是相互的,如果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也许孩子想到的就是我们的想法。
比如:小江以前打我,他的妈妈就一直说,说你上辈子不要打你的儿子,我这辈子不要打你。
小江说,他以前也打过我。
他不知道为什么打我,他也不知道为什么打我。
他说,他喜欢玩手机,只要一拿到手机,就会一直玩,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让我帮他上交。
小江听完这话,眼睛里闪耀着光。
他认为自己的行为很正确,所以不想借着妈妈的手机,来玩游戏。
很多家长都知道手机对孩子不好,会影响孩子的视力,也会影响他对学习的态度。
但是对孩子来说,其实他们需要的是全心全意的陪伴。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说过:“中国的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家长在管理孩子,而不是在教育孩子。”
我们把孩子当成了游戏机,而不是被管理的对象,才是问题的根源。
他深知自己的管教应该是严厉的,是一种规范,是一种规范。
我们不能把孩子当成试验品,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
他只有痛改前非,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个体,才能真正帮助到孩子。
而不是粗暴地封起来,不让他有任何的机会去做这样的事情。
只有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尊重,他才会做出对自己最好的选择。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引导,是在孩子小的时候,能把控好教育规划,和孩子一起过自律的生活,长大后才会拥有更好的自己。
就像他们现在所说的那样,自由的生活其实比读书要快乐。
为什么很多大人吐槽孩子不愿意上学?
回想一下你小时候,是否也对父母说过这样的话:
你不想上学,你就想出去玩。
父母说这句话,也许并不是真的想吓唬孩子,而是担心你不好好学习,以后就没有好工作的话,会找不到好工作,而且会缺乏安全感。
所以,一旦你这么说了,你的孩子就会为此而感到难过。
你越是这样说,孩子往往内心越是会觉得:“我怎么这么笨呢?做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我还能做什么。”
父母的“双重标准”就像紧箍咒,让孩子时刻生活在恐慌之中。
结果就是孩子就会感到恐惧怕,乃至逃避。
所以,无论孩子做什么,都要想办法在父母面前树立起威信。
否则,孩子就会习惯性地放弃自己的想法,对父母的话置之不理。
即使是你想表扬他,他也不会听,相反还会反感讨厌你的说辞。
比如你说“你做什么事情都不考虑周全,你这样下去,我对你好”,他反而会怀疑你对他的爱。
所以,别老盯着孩子的弱点,别拿孩子的短处跟别人的长处相比较。
因为你关注的,不只是孩子的优点,更应该是孩子的优点。
这样,他会逐渐形成一种理性认识,明白自己真正的优势,并为了这个“优势”而努力,“我能行”,“我自己肯定能做到”。
只要父母不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父母只要在做的好的方面多鼓励孩子,多肯定孩子,孩子才会充满自信,才会有动力去努力做得更好。
看完纪录片后,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初二下学期,有一次数学考试成绩下滑得特别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