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孩子不听话经常打骂打骂,经常打骂孩子的家长,让人很崩溃,既讨厌孩子,又感到特别困惑。但也特别难过,那个犯了错的孩子,成了我最大的心伤。
那天孩子又喝水,然后又拿起桌子上的水杯来泼了。孩子冲着我大叫:“谢谢老师,请老师多关照我,多给我一些关心和温暖,我会感恩您。”我没有去责怪老师,却平静地说:“老师,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义务,我只是把我该承担的责任都推给您。您的帮助和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谢谢!”
从那以后,孩子在幼儿园时,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成绩也在班级里排在前列。
孩子叛逆厌学怎么办?父母如何帮孩子提升学习内驱力?
第一步、家长的认知观念,稳定自己的情绪与能量场,能静下心分析导致孩子叛逆厌学原因;
第二步、家长调整与孩子的沟通技巧,减少唠叨,学会用我信息、GROW沟通、NLP亲子沟通等沟通技巧引导孩子;
第三步、帮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厌学情绪的疏导;提升孩子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等;
第四步、协助孩子处理好师生同学关系;让孩子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五步、引导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学习目标等,让孩子提升学习责任心与学习效率。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的电子书
同事欣慰地说:“要是能将孩子培养成材,老师肯定会比我更喜欢。”
我由衷地说:“欣慰,谢谢你的信任。”
当老师重新把孩子的作业写得非常工整的时候,我心中的一个疑问:我怎么能在孩子需要我的时候,给他们更多的帮助呢?
我认为,首先应该是老师要给孩子力量。
这不是说老师给孩子力量,而是在平时的生活中,用心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让他的自信、自信、自尊慢慢恢复过来。
当孩子的学习成绩出现下降时,作为家长,首先要做的不是打骂,而是要帮助孩子一起找到问题,从根源解决问题。
而不是让孩子因为自己的一时的失利而指责老师,埋怨孩子的无能。
也不要让孩子因为成绩的下降而质疑老师。
自己的孩子自己最了解,应该先来看看,自己的孩子有没有学习上的问题。
如果有,就应该第一时间与老师沟通,共同为孩子的成绩进行解决。
家长与学校,共同为孩子的成绩而努力,
孩子得到的成绩,往往会是父母最为关注的。
家校沟通,能够大大提高孩子的成绩。
这里面有什么关键吗?
01、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有一位家长,在得知自己的孩子高中毕业后,因为一次期中考的成绩下滑,心里急得直跺脚,孩子的成绩,就这么一落千丈。
家长很生气,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跟老师沟通,因为没有找对方法,沟通起来根本就没有一点效果。
很多家长对于这个问题很是困惑,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
首先,孩子成绩下滑,家长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的成绩能够一下子就提高,所以,每次考试成绩下来之后,都会对孩子大吼大叫,甚至会狠狠地批评孩子。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家长完全可以这样想,家长们可以去思考一下,这样的语言环境是不是让孩子越来越差,因为我们对孩子吼叫训斥、打骂、惩罚,并不是真的能改变孩子成绩下滑的事实,而是在长期的吼叫下,让孩子产生了恐惧心理,一旦产生恐惧心理,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会随之下降。
第二、家长的吼叫太过于频繁,让孩子丧失学习的动力。
孩子对待学习是从模仿家长开始的,从父母的吼叫开始,慢慢的开始讨厌学习。这会让孩子产生厌学的心理,难以静下心来学习,从而使孩子的成绩越来越差。
第三、父母的吼叫方式太过于强势。
吼叫之所以会让孩子产生这些不良的行为,是由于家长太过于强势,导致孩子没有任何的发言权,从而产生了逆反心理,而家长越是大声吼骂孩子,孩子越是对着干,这也就让孩子在学习上越来越不爱学习。
总之,我们的吼叫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负面的,不知道家长是不是在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学习呢?
因此,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要总是吼叫,孩子的成绩也许会有提升,但家长的吼叫影响深远。
聪明的家长都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做到”以身作则”
1、减少吼叫的次数
为了让孩子有所改变,作为家长,一定要减少对孩子的吼叫,以身作则,并且学会适当减少自己的吼叫,在育儿过程中,遇到孩子有不当的行为时,都不要急躁,冷静下来想想,如何让孩子把你的话听进去,家长好好引导孩子,相信只要我们做好了以上的每一步,孩子就会像”天使”一般的成长。
图片来源于网络
2、 激发孩子的兴趣
我们家长要了解孩子,不要孩子不想去上学,我们只要问一下孩子是不是遇到困难了,那么孩子就会告诉你原因,这时候我们家长一定要做到耐心的倾听,孩子说出来了,然后家长不要批评他,我们可以从孩子说出”不想上学”这样的话开始,慢慢引导孩子说出原因,比如”你不喜欢上学”””你很难过”””等,慢慢的孩子就会慢慢的愿意向家长倾诉。
家长要对孩子说的话做出及时的回应,让孩子能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
可以和孩子一起出去走走,在路上和孩子交流一下学校的事情,问问孩子的心情,如果孩子遇到了什么事,家长都应该先问清楚情况,”需不需要爸爸妈妈妈帮忙?”这样一来,孩子的心结就会被打开,和父母的距离就会拉近,这样孩子的内心也会更愿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