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被打死,打死也要打死。
今年2月4日,河北一名9岁的女孩,因为被父母以学习的名义安排去上学,结果被母亲活活打死了。而这个女孩并不是第一个成功的,甚至最后她在自己的手机里打赏主播,为了给主播充几万块钱,还是因为妈妈的一句话。
这个女孩被送到警察局,他万万没想到会落个这样的下场。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她觉得妈妈对自己太唠叨,太偏心。
孩子叛逆厌学怎么办?父母如何帮孩子提升学习内驱力?
第一步、家长的认知观念,稳定自己的情绪与能量场,能静下心分析导致孩子叛逆厌学原因;
第二步、家长调整与孩子的沟通技巧,减少唠叨,学会用我信息、GROW沟通、NLP亲子沟通等沟通技巧引导孩子;
第三步、帮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厌学情绪的疏导;提升孩子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等;
第四步、协助孩子处理好师生同学关系;让孩子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五步、引导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学习目标等,让孩子提升学习责任心与学习效率。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的电子书
所以才会做出这样的举动,让妈妈没有办法还她的钱,并且害怕妈妈发现了他的秘密。
而这个案例中的妈妈却没有反思自己,反而直接从网上对女儿进行打骂,这是最极端的做法。
有人说,这样做,也是想要给孩子一个能够安静的学习环境,可是这样的做法也只是暂时缓解了孩子的学习压力,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位妈妈就在找到他女儿的时候,一怒之下将孩子打了一顿,虽然孩子虽然道歉了,但是内心的想法却是:“妈妈是不是没有发现我的优点?”
因为她这个举动,直接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认为妈妈不尊重自己。
孩子要的并不是“肯定式教育”,而是你的关注点在哪里,孩子感到了被肯定,他才会愿意和你沟通。
想要和孩子建立良性的沟通,那么家长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就要学会“绕开孩子的注意力”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适当“示弱”
,用自己的权威,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让孩子理解,他可以做什么。
如果孩子跟家长的意见不一致,家长也可以跟孩子进行讨论,引导孩子做出自己的选择。
毕竟,有些事情,即便是小时候孩子说的事情,也不会影响到孩子成年人的三观。
也可以交给孩子一些思考的方式和方法,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尊重,让他们也变得懂事、自信起来。
3、给孩子树立规则
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树立一些规则
,让他们明白行为的对错,至于什么时间该干什么,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比如,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次已经是晚上了,爸爸妈妈允许你再玩3分钟,但是这里只能有一个小时,你需要去洗漱”。
4、告诉孩子如何使用电子产品的规则
让孩子明白,电子产品的正确使用是如何被做好的。
比如,有的孩子在一个小时内不打游戏,但是他可以用手机听歌来放松,告诉孩子,不要把电子产品当作一种玩具。
《跃迁理念》中说到:“任何一代人,都要融入新时代的电子产品,不管是线上支付还是文娱、社交,我们必须用手机积极地生活。”
手机有其自身优势,孩子也应该客观、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
手机不是洪水猛兽,我建议用“阿伦森效应”来鼓励孩子有节制地使用电子产品。
从一开始,我们就要给孩子定下规矩:完成作业的时间,不能用手机来欺骗、贿赂。
用诺言教育孩子要诚实、要诚实、要守信用。
当孩子做不到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惩罚一下,但要注意方式方法。
2. 让孩子参与进来,而不是直接没收手机
孩子的天性爱玩,在这个阶段,家长应该尽量少带孩子出去玩,让孩子更多接触新鲜事物。
这个阶段的孩子,内心很矛盾的,他们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但父母看不见摸不着,也不能容忍孩子这样“调皮”,只要孩子不听话,就要大声吼骂一顿,这只会让孩子感到厌烦。
3. 制定规矩要灵活、合理
在给孩子立规矩时,一定要让孩子有规则意识,但是家长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那就会造成孩子的反抗心理。
既然制定了规矩,就要坚持原则,给孩子立规矩,让孩子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否则只会让孩子对家长的话“左耳进右耳出”,久而久之,也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听话。
4. 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
不管是与孩子一起玩还是陪孩子一起学习,家长都要给予孩子足够的鼓励,让孩子有信心和勇气去做这件事,当孩子完成后再给予鼓励。
5. 制定规则,温柔而坚定地执行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不管孩子再怎么叛逆,在这件事情上家长都要坚定的立场,给孩子更多的权力,让孩子有更多的话语权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用命令式的口吻去执行,就像上面的张老师那样,遇到孩子哭闹的情况,家长可以提前制定规则,告诉孩子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以及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而不是简单粗暴的用打骂去解决问题,这样只会让孩子有暴力的倾向,而且破坏了亲子关系。家长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控制好自己的言行,可以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讲道理,转移注意力,转移注意力等等。
4.亲子关系也是家长的成长课题,要家长调整心态,改变传统教育理念,提升心理状态,不能只是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是要关注孩子内心的感受,多和孩子聊聊天,带孩子做一些亲子活动,同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