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孩子不听话不做事,不收拾房间不好好学习,不听父母话,不听老师的话……
让家长头疼不已。当然,这些问题的存在有多种可能,但你家孩子也经常因为这些事情产生厌学情绪,逃避上学,就是这个原因导致的。
对于这种现象,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多次讲过,孩子是最好的镜子,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要首先成为那样的人。
孩子叛逆厌学怎么办?父母如何帮孩子提升学习内驱力?
第一步、家长的认知观念,稳定自己的情绪与能量场,能静下心分析导致孩子叛逆厌学原因;
第二步、家长调整与孩子的沟通技巧,减少唠叨,学会用我信息、GROW沟通、NLP亲子沟通等沟通技巧引导孩子;
第三步、帮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厌学情绪的疏导;提升孩子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等;
第四步、协助孩子处理好师生同学关系;让孩子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五步、引导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学习目标等,让孩子提升学习责任心与学习效率。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的电子书
1、孩子的习惯是父母的问题
孩子的学习问题,可以归结到父母和家庭教育,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就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
所以,你就会发现,父母为孩子的学习着急上火,着急上火,也着急上火。
这是因为,在父母看来,孩子的学习态度,就是丢三落四,丢三落四,丢三落四。
很可能会把父母的付出看成是孩子的,或是孩子自己的,父母以爱之名,不断地施加压力,孩子们必须负重前行,但他们必须负重前行。
只有父母看到孩子的行为,及时回应孩子,让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拥有独立的人格。
那么,父母如何能够让孩子在学习上也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孩子的学习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呢?
1、先表扬孩子的学习行为
因为孩子的学习行为很简单,就是写作业之后用的笔。孩子的学习行为有良好的地方,写作业之后在桌子上面画画,作业本可以擦干净,纸张干净整洁。
2、从细节开始
因为孩子没有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写作业时,边写边玩,桌面上的东西就会乱糟糟的。
就像在桌子上画画,写上去就乱糟糟糟的,擦掉好像纸屑一样,孩子会有很大的动力,去认真写,写完又认真去擦。
3、要让孩子自己发现
如果孩子做作业时常常分心,我们也可以给孩子规定一个他必须分心的时间,比如说规定一个小时必须把所有作业完成,分心的孩子就可以适当地稍微休息一下。
4、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家长要教会孩子专心致志的去做一件事,比如说写作业的时候,不能被打扰,不能随便吃东西。
如果他坐在餐桌上,我们就可以把他拉到一边,边看电视边吃东西。
比如说,我们可以跟他一起看电视,但是要约定好看20分钟,到时间之后,要收走电视,他才可以去写作业。
我们可以说,只要你乖乖坐在桌子前面,如果你能做完作业,我们就给你一个奖励。
这样就可以把一件事变成一个习惯。
当孩子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那他对时间的感受自然就会变得更积极。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他玩耍的时候把作业放在一边,等他做完作业之后再拿走他的作业。
这样的方法不仅能让孩子更加积极地去完成作业,还能让他在玩耍和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培养出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三、正确的引导,让孩子自主学习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孩子不愿意学习的情况,究其原因,其实和家长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很多时候,是家长的行为和期望,激发了孩子内心的厌学情绪。
要想让孩子在学习上有所成就,除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还需要家长做好引导和教育。
1、不要对孩子说:“你再玩一会儿”
“再看10分钟行吗?”这种简单粗暴的话语只会加重孩子的厌学情绪,不会让孩子爱上学习。
2、引导孩子阅读、旅行、运动,让孩子找到更多的爱好
适当的旅行,可以让孩子释放自己的精力,以更好的状态去迎接未来的生活。
学习之余,我还可以多带孩子去郊游,比如说旅行之后去看自然博物馆,或者是去博物馆,让孩子在旅途中得到放松。
3、让孩子多和同龄人接触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的成长,作为家长,可以多和孩子们交流,引导孩子们,一起玩耍,一起交流。
比如说,一起去旅行,一起跑步,一起骑车。在旅途中,既可以了解孩子的感受,也能增强孩子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当然,前提是父母要多带孩子们外出旅游,这样既能开拓视野,又能让孩子们接触外面的世界。
毕竟,去到不同的地方,认识不同的人,结交不同的人,是一件多么么美好的事啊!
4、走出去,去接触大自然
其实,除了课本上的知识,还有许多的小朋友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去实践、去感受。
这种去感受大自然的方式,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同时也可以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所以,想要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开发出很好的智力,就要在户外活动中多接触大自然,多参加社会活动,多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
“藏猫猫”游戏
家长用各种各样的物品把藏在口袋里的宝贝拿出来,给孩子指定一个方位去找,看时而去找,时而去找,总之,要尽可能地找一些和藏在袋鼠、或其他物体不同的地方,然后再去找,这样做,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就能了解到孩子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