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老子不听话,不打也不骂。
我小时候,小时候经常跟我母亲在一起住,因为我不听话经常挨揍,所以她不经常打我。
但是我母亲的观念还是传统的教育观念,有时能不能打得过就打。
孩子叛逆厌学怎么办?父母如何帮孩子提升学习内驱力?
第一步、家长的认知观念,稳定自己的情绪与能量场,能静下心分析导致孩子叛逆厌学原因;
第二步、家长调整与孩子的沟通技巧,减少唠叨,学会用我信息、GROW沟通、NLP亲子沟通等沟通技巧引导孩子;
第三步、帮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厌学情绪的疏导;提升孩子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等;
第四步、协助孩子处理好师生同学关系;让孩子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五步、引导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学习目标等,让孩子提升学习责任心与学习效率。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的电子书
一直以来,我基本没有长大。
我母亲是个守旧派的人,思想很顽固,喜欢靠着老套路教育我。
我嫂子当时就是这么管教我的,那时候我不上学的。
小学时,她给我买了很多历史故事书,初中的历史书,高中的化学书,人家给我买了一本。
我嫂子说:“我嫂子的问题在我这里就不在赘述了,”
我说:“这也不在你的问题上,我在你的问题上就能解决。”
我想,如果我妈用的是“我嫂子,我儿子”这种话,我估计她又要给她个惊喜了。
我父母习惯把孩子当做是“私有财产”,而没有意识到孩子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在最初认识世界的时候,更多的只是停留在动物世界里,我想要见到它们,但我担心我嫂子会教坏,怕他们会破坏我的认知。
而我嫂子就像是一个只有念头的木偶,用她的想法“拴”在我身上,我又怎么能安心学习?我对她的否定和不认可,最后让我对我自己的感觉,变得越来越糟。
当我抑郁的时候,我感觉我爸妈已经不爱我了。
有一个邻居,他家孩子和我嫂子是一对非常相近的。
我嫂子的性格非常不好,时常抱怨她的儿子,一天到晚只知道打游戏,这个“坏孩子”,还想辍学在家,当时,他们还没有告诉我什么叫“网瘾”,后来,我就跟他聊了一次。
我说,“我儿子上了初中之后,感觉挺正常的,从来没有打过游戏,甚至我们也不怎么管他,他很乖巧的,在学校里还交了一些朋友,虽然成绩不是很好,但是人缘很好。”
所以,“网瘾”这个词,其实暗含着一种危险,特别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处于叛逆期,要想自己做主是不可能的。
在《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报告中,有这样的数据:
“中国青年报”有56.28%的青少年网民,有22.54%的青少年网民,经常在网上玩游戏。
根据最高法新出台的《2020年中国青少年网络游戏的研究报告》,国内目前12—17岁的青少年是网瘾的高发人群。
孩子们对网络游戏的沉迷有哪些表现?
很多人认为,孩子沉迷游戏是因为沉迷游戏,会影响学习;
很多人认为,沉迷游戏会影响学业;
很多人认为,沉迷游戏会耽误工作;
很多人认为,沉迷游戏会导致违法犯罪。
可是,没有人会这么认为,
《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是把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表现列为是轻度依赖。
成瘾者主要表现为:对网络游戏到了沉迷的程度,而不从沉迷的程度上去找原因。
为什么会这样?
为什么会沉迷?
如何从心理上去看待这个问题?
为什么“网瘾”是心理问题?
从临床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互联网满足了青少年寻求心理需求的一种基本心理需求,
如果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
互联网满足了青少年的这一心理需求,
可以称之为“网瘾”。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在《美国社会心理学学派的分析》一书中提出,
青少年对网络的过度使用,
可能会产生一种如饥似渴的饥渴,
而一旦孩子在这种情况下接触网络,
就会不可避免地被这些欲望所控制,
从而导致他们无法控制而导致犯罪。
孩子为什么会沉迷网络?
上进心的驱使下,
孩子会寻找各种各样的满足感,
像赌博、游戏、动漫等等,
这些都是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
孩子会不断寻找一种满足感,
弥补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缺失,
弥补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缺憾。
于是便开始用网络来满足自己的缺失感。
如果有一次他没有考到理想的成绩,他也许就会沉迷于网络游戏,
最终放弃学业。
网瘾也是一样,
如果孩子已经对网络成瘾,
家长不需要对孩子使用网络成瘾。
只需要将孩子的注意力从网络上转移到现实中就可以了。
沉迷于网络的孩子,
他们大部分的时间是无所事事的,
这个时候,
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找到生活中的兴趣爱好,
让孩子在除了手机之外的其他事情上,
找到另外的乐趣。
这样一来,孩子就会减少对于手机的依赖。
结语
孩子沉迷手机,
家长要辩证的看待,
不要一味地打骂孩子。
同时也不要一味地放纵孩子,
而是懂得如何帮助孩子去合理使用手机。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