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怎么对待不听话的孩子
他们不听话、不听话、不好好学习、不好好吃饭、不好好做作业、不好好睡觉,他们没有什么明显的好脾气,看上去他们给人一种比较活泼外向的感觉,不太好相处。
可是当这些孩子有了一点好,他们就立刻变成了一个不听话的孩子,或者说一个“杠精”。
孩子叛逆厌学怎么办?父母如何帮孩子提升学习内驱力?
第一步、家长的认知观念,稳定自己的情绪与能量场,能静下心分析导致孩子叛逆厌学原因;
第二步、家长调整与孩子的沟通技巧,减少唠叨,学会用我信息、GROW沟通、NLP亲子沟通等沟通技巧引导孩子;
第三步、帮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厌学情绪的疏导;提升孩子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等;
第四步、协助孩子处理好师生同学关系;让孩子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五步、引导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学习目标等,让孩子提升学习责任心与学习效率。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的电子书
那些“不听话”、“杠精”的孩子,就是他们的好孩子。
他们天生就有自己的想法和个性,不喜欢被束缚,不喜欢被说教,不喜欢被压制,被过度管教。
他们就喜欢自己选择的事情自己去做。
如果他们的选择比较困难,比如说他们想要尝试系鞋、穿衣服,父母如果不同意,就会说:“你都是我生的!”
他们就会觉得很委屈,他们要么反抗父母,要么是选择沉默。
在父母看来,孩子听话,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殊不知,那些看似“不听话”的行为,才是他们“变坏”的罪魁祸首。
孩子之所以变坏,是因为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意识觉醒的愿望被压抑了。
在父母看来,孩子的想法还不够成熟,应该要加以鼓励,这样才能更好地成长。
但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想法,并且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
他们在看到别人的想法,能够理解自己的行为,知道别人的想法,知道别人的感受。
所以当他们在自己做决定时,有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他们不需要父母的耳提面命,也不需要父母的完美监督,自然而然,他们就不会再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也不会再与父母的唠叨和抱怨。
这也是孩子成长中的必经之路。
而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就需要父母的引导。
孩子会顶嘴,不是坏事,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然经历,我们要做的不是打击,而是引导,教会孩子如何正确看待事情,并且让孩子学会自我反省,而不是一味地指责。
教育是一个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如果父母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不仅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还会促进亲子关系的融洽。
“仇亲期”最好的处理方式,是耐心引导。
当我们了解到孩子“仇亲”的真正原因,就能明白“仇亲”是从何而来的,然后再进行积极引导,就容易多了。
当我们了解到孩子的“仇亲”是一个独立的、鲜活的个体,作为父母就更加应该关心孩子,因为他们的身体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父母若能给予帮助,也会让孩子感到温暖,从而建立起信任感,自然就会减少“仇亲”行为的发生。
那些有的父母可能会说,我家孩子从小就懂事听话,什么都会听父母的,有的还挺懂事,所以根本就没有做什么“仇亲”的事儿,我们觉得他这么“仇亲”,这个阶段反而不像孩子,但是他们的感情还没有发展到可以发展到那个阶段,也没有完成从父母身上得到的爱的能力。
就像《小欢喜》里面的英子,和爸爸一起睡在沙滩上,爸爸突然发脾气说要打死她,英子很伤心,伤心地哭着说,他想把他的画架弄坏。
当时她真的很生气,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她想死的心都有,她想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也想死掉。
抑郁的孩子虽然喜欢麻木,可是他们的世界却总被另一个世界吸引,他们不愿意和父母分开,父母也不想和孩子分开,但是他们说什么也不肯告诉孩子,谁也不能逼着他们。
4、父母对孩子过度的保护,让孩子丧失了自由
在父母过度保护的家庭中,孩子的自主性被剥夺,一切的一切,都要由父母来安排。但是父母不能当他的一切,这种自我的全能感会让孩子丧失,他们自己存在感不高,便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5、不能和父母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
父母在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时,必须要把握好一个度,不能放任自流。
亲子之间的感情是否真正融洽,能否对孩子的未来发展产生影响,我想是父母要注意的一个度,所以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时,必须要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
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十分重要的,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时,要以平等的心态,像朋友那样平等的和孩子进行交流。
我们要正视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要意识到孩子终究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需求,他们有自己的喜好。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喜好,千万不要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强加给孩子。比如说,喜欢某个女生,喜欢某个明星,喜欢某个游戏主播等等,只是我们要注意跟孩子沟通的方式,然后我们要对孩子既有着想,又有实际意义地让他明白。如果不能,那就尊重孩子的喜好,把他的喜好与他的未来结合起来,而不是你喜欢的那些人强加于他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