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不听话被训,父母生气时,棍棒教育为什么会失效?
不知道你是否听说过,孩子被训时,到底能不能打,还真有那么一点道理。
大家好,我是素问前,素问前。
孩子叛逆厌学怎么办?父母如何帮孩子提升学习内驱力?
第一步、家长的认知观念,稳定自己的情绪与能量场,能静下心分析导致孩子叛逆厌学原因;
第二步、家长调整与孩子的沟通技巧,减少唠叨,学会用我信息、GROW沟通、NLP亲子沟通等沟通技巧引导孩子;
第三步、帮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厌学情绪的疏导;提升孩子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等;
第四步、协助孩子处理好师生同学关系;让孩子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五步、引导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学习目标等,让孩子提升学习责任心与学习效率。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的电子书
今天一个初中生熊孩子,在路上你是不是也很生气?你一生气,他还会哭,有时候还会拿起你的手,在你面前打,或者还有大打出手。你是不是也觉得很头疼?孩子是不是也很爱发脾气?
如果是你的孩子,你也很生气?你是不是也会觉得很心烦,觉得孩子这不听话,为什么要跟他们对着干,不让玩手机,不让看电视,他偏要看电视?
如果你是一个有心的家长,就不会因为孩子没完成作业或不好好写作业而发脾气,更不会因为孩子不好好写作业而对他大发雷霆。
而孩子看到父母发脾气,他也会很难过,对父母更愤怒,甚至动手打人,而且更加不想让父母离开他的视线。
如果我们自己都放弃让孩子做他不想做的事情,孩子又怎么能集中精力学习?
孩子不学习,你觉得孩子还能做什么?
孩子学习不好,他以后生活还能维持多久?
为了让孩子重新回到课堂,你不得不搬家,转学,甚至从杭州的幼儿园搬到大城市,你甚至不惜把孩子送到杭州、上海的某个特训学校,即使孩子已经在这所学校就读,也依然会再次出现其他的问题。
第三:不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对于孩子来说,健康的心理状态比学习成绩更重要。孩子需要从内心去认同自己,获得足够多的安全感,才能从内去满足。而健康的心理状态下,能够真正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
所以,家长在孩子出现学习问题时,不要总是想着去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而是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
第四:给孩子更多的陪伴
如果你的孩子出现情绪问题,你一定要反思自己的陪伴孩子的方式是不是错误的。如果你的陪伴方式是错误的,孩子肯定不会这样,所以在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时,你可以尝试着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第四:给孩子更多的欣赏
作为父母应该多多的关注孩子,多表扬孩子,这样孩子在父母的支持和理解的指引下,会感受到父母的爱。孩子的心也会更加的踏实,也能更加的勇敢。而不是一味的去制止他,让他难受,觉得自己不被爱,所以才会出现叛逆的行为。
让孩子理解你,这样才能让他更加的靠近你,这样才能让你了解他内心的想法,他才会慢慢的愿意向你说出内心的想法。
在一个优秀的团队中,能让孩子找到归属感,心情变得愉悦,找到归属感的,在团队中找到自我价值感,是孩子愿意去做的一件事情。
四:孩子之所以沉迷手机,很大原因是因为家长的纵容
每个家长,只要孩子能够上学,什么条件都可以满足他,而在孩子入学之后,孩子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境发生了根本改变,孩子的衣食住行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他们的心理状态也发生了很大改变,有的孩子变得乐观积极了,有的孩子却变得沉默寡言。
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父母总是忙忙碌碌碌碌,为孩子创造了很多的物质条件,却没有留意到孩子的心理变化,导致他们出现了许多负面的心理变化。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孩子在进入到青春期之后,就开始慢慢疏远自己的父母,有的甚至认为自己是自己的累赘,开始对父母的关心和照顾排斥,这些负面情绪的累积会让孩子的内心变得越来越压抑,就像小雪在学校里面所遭受到的排挤一样,因此内心开始出现了各种问题,而这些问题就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
1.青春期孩子身心发育十分迅速的变化
这个时期的孩子是最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时期,而且十分迅速,如果没有及时调整过来,可能会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带来很大的影响。
在生理方面,青春期的孩子因为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导致孩子变得十分敏感,如果没有及时调整过来,可能会让孩子的情绪问题出现明显的改变,等到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再想纠正已经为时已晚了。
2.性格方面
有的孩子内心十分敏感脆弱,在这个阶段的孩子非常需要父母的关爱,可是这个时候的父母却忽视了他们内心的想法,有的父母可能在孩子向自己倾诉时总是一副不耐烦的模样,甚至会说出伤害孩子心灵的话语。
孩子虽然可以假装自己不舒服,但是他们的内心却是十分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为了得到父母的关爱,他们会竭尽全力地让自己变得更好,从而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如果这时候父母能够认真对待孩子的情绪,那么孩子在情绪刚开始出现波动的时候,他们是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的力量来帮助自己走出来的,可是如果父母不懂得及时地处理,或者是错误的教育方式,那么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他们就会将这样的想法带给自己的成长。
因此,父母不要对孩子大吼大叫,要学会尊重孩子,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同时也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对孩子有一个正确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