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全身暴 揍一顿可就管用了
暑期不知道你有没有在家里遇到过这样的事情,那就是在家里总是规矩式的教育,说什么你不听就是揍,骂他永远不哭,但是在外面却还是立刻变脸,那就有些调皮了。
小孩子的心性还没有成型,对很多事情没有多少的判断力,但是在他们心里还是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孩子叛逆厌学怎么办?父母如何帮孩子提升学习内驱力?
第一步、家长的认知观念,稳定自己的情绪与能量场,能静下心分析导致孩子叛逆厌学原因;
第二步、家长调整与孩子的沟通技巧,减少唠叨,学会用我信息、GROW沟通、NLP亲子沟通等沟通技巧引导孩子;
第三步、帮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厌学情绪的疏导;提升孩子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等;
第四步、协助孩子处理好师生同学关系;让孩子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五步、引导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学习目标等,让孩子提升学习责任心与学习效率。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的电子书
他们的理由就是:这世界上的东西都是绝对透明的。他们最关心的是身边人对自己的评价,包括父母对自己的看法。
但是他们没有办法与外界建立联系,所以只能呆在家里,对父母不理不睬,作为他们的唯一的发泄对象。
如果孩子有了这样的表现,那一定要好好教育孩子,千万不要以暴制暴。
李玫瑾教授表示,孩子出现这样的表现,一般是在7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刚刚学会了与人沟通,这个时候他的意识也在逐渐萌芽,但是他的能力并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所以很多时候他们做出的事情都是和他们的内心的感受以及自己的行为有关。
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要以暴制暴。孩子不愿意跟你沟通,是因为家长平时没有时间和孩子沟通。
父母如果每天都在孩子面前玩手机,那么孩子也会跟着渐渐沉迷于手机。其实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问题都是因为家长。家长不自律的家庭教育让孩子会模仿。如果家长平时不自律,那么孩子很难管教好。
所以,想要让孩子戒掉手机,首先就要从自身做起,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培养起良好的生活习惯。
04
家长以身作则
想要孩子不玩手机,家长首先要放下手机。如果家长整天沉迷于手机,那么孩子可能也会学着家长样子,变得沉迷于手机。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看书,在家里营造一个安静的阅读氛围。
同时,要鼓励孩子多参与户外活动,让孩子发现比手机更有趣的东西。孩子的兴趣爱好更多一些,就不会一直沉迷手机,因为他还有充实的生活呢。
家长一定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在孩子使用手机的时候,家长要以身作则。
很多孩子爱玩手机就是因为家长在孩子面前经常玩手机,孩子的好奇心很大,家长长期这样下去,孩子也会受影响,更加沉迷手机。所以,家长要多陪伴孩子,多给孩子看一些积极向上的视频,让孩子在玩耍的同时也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
最后,父母可以和孩子约定好使用手机的时间,监督孩子实施。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规定时间要具体明确,例如什么时候可以玩,一次可以玩多久,每次玩多久,让孩子有明确的时间规定,才能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
合理利用手机,让孩子在手机中获取知识和乐趣,而不是被手机奴役。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一份手机使用守则,例如规定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次数,到时间就要收起手机。
家长要以身作则,减少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机的次数,多陪伴孩子,让孩子知道除了手机,还有更多好玩的事情。
04
手机只是一种工具,家长不要被手机绑架
在任何时代,都不能让孩子完全依赖手机。
家长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让孩子脱离手机,因为一旦脱离了家长的视线,孩子就会彻底失去自律。
其实,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份手机使用守则,例如: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份手机使用守则,例如:家长对孩子的手机进行保管,并且必须要遵守,这不仅能让孩子明白自己违反了手机使用守则,还能培养孩子做个榜样。
正确引导孩子使用手机
在如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让孩子完全不接触手机、无法使用手机是不现实的。
现在这个时代,完全不让孩子接触手机是不现实的,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让孩子既能开阔视野,又不沉迷于手机,这才是对孩子的负责。
首先要告诉孩子,要具备基本的自控能力
,孩子如果沉迷于手机,那么就会影响学习,不利于学习。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合理的时间表,什么时候可以玩,每次玩多久。孩子可以根据具体的时间表去规定时间。
其次,家长也可以多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多陪伴孩子。
很多家长每天都忙于工作,孩子缺少了父母的陪伴,会让孩子变得脾气很暴躁。作为家长,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比如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让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发泄自己的压力。
最后,跟孩子约定好,使用手机的规则
。
跟孩子一起制定一个玩手机的规则,家长需要和孩子一起遵守规则。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哪些规则是可以得到的,哪些规则是不可以突破的。
另外,家长也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一个玩手机的规则
,并且制定出规则,让孩子遵守规则,增强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
关于这一点,《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曾说:
“父母越不希望孩子去做什么,他越要去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