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丢掉她最爱的玩具,就因为她的玩具丢了,她的女儿恬恬被妈妈狠狠地骂了一顿,说她们是孩子,她是个例外,把她的玩具丢掉了,她就用脚踢了妈妈。
说实话,前几天的一个晚上恬恬去幼儿园接女儿回家,恬恬发现女儿的小手紧紧地靠在了一个女孩子身上,怎么问也不说,眼泪汪汪地流着,就像成年人的模样,哭着给老师打电话,直到恬恬才告诉她。
原来恬恬最近很爱吃零食,自己答应了妈妈的零食,结果没到半个小时,小手就不记得放在那里了,恬恬就很生气,问恬恬怎么回事,然后就一通批评,把恬恬得逞了,没想到恬恬恬竟然恼羞成怒,跑到一边去找妈妈。
孩子叛逆厌学怎么办?父母如何帮孩子提升学习内驱力?
第一步、家长的认知观念,稳定自己的情绪与能量场,能静下心分析导致孩子叛逆厌学原因;
第二步、家长调整与孩子的沟通技巧,减少唠叨,学会用我信息、GROW沟通、NLP亲子沟通等沟通技巧引导孩子;
第三步、帮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厌学情绪的疏导;提升孩子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等;
第四步、协助孩子处理好师生同学关系;让孩子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五步、引导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学习目标等,让孩子提升学习责任心与学习效率。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的电子书
其实,孩子想吃零食是个正常的事情,说明孩子是想吃零食的,如果我们阻止孩子吃零食,反而会导致孩子的反感,因为家长经常制止孩子吃零食会让孩子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也会让孩子很难受,等孩子发脾气时,自然就会失去理智,做出一些家长不能意料的事情。
我们只有让孩子了解各种零食,而不是禁止孩子吃零食,孩子才能正确对待零食,正确认识和管理自己。
★ ◆ ◆ ◆
有时候,我们明明是为了孩子好,但却给孩子贴上了“不听话”的标签。
那是不是孩子就是“不听话”呢?
这就是“标签效应”带来的影响。
所谓标签效应,就是指那些被定义为贬义的词语,会在孩子身上“传递负面标签”。
为了避免孩子养成“标签效应”,我们可以试试这几种方法:
1、以身作则,先制定规则
之所以制定规则,是为了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行为,所以父母们要先从自身做起,给孩子树立起规则感。
比如,想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习惯,那么父母就要先从自己做起,在孩子面前就要学会放手。
比如,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制定一份“时间计划表”,并帮助孩子严格遵守执行。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对规则的认同感,减少在学习中出现的“惰性”。
2、对孩子进行时间管理
通过每天的娱乐活动,孩子们可以比较容易区分出“自我时间”和“好逸恶劳”。
比如,有些孩子平时在学校就比较自律,那么他就会在周末这段时间内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不是看一些电视、漫画书。
孩子对父母的“自制力”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培养出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家长不断地坚持去陪伴和引导。
否则,小时候放纵惯了,等孩子长大了,家长想管教也管教不了。
就像前面说的小A的事例,爸爸只顾着自己享乐,小A也是一样,如果小时候不把注意力用在学习上,长大后又怎么管好自己呢?
所以,当你想要孩子远离游戏时,请先放下手机,花点时间陪伴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
“孩子玩游戏只不过是一种休闲娱乐方式,而非但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反而让孩子远离游戏,享受生活。”
所以,爸爸妈妈妈们,放下手机,多花点时间陪伴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