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该不该打他?
不知道大家都有没有听说过这么一种说法,孩子不听话该不该打?
不是说孩子淘气该打就得打,实在是不可取的,打孩子时一定要让孩子不那么任性。
孩子叛逆厌学怎么办?父母如何帮孩子提升学习内驱力?
第一步、家长的认知观念,稳定自己的情绪与能量场,能静下心分析导致孩子叛逆厌学原因;
第二步、家长调整与孩子的沟通技巧,减少唠叨,学会用我信息、GROW沟通、NLP亲子沟通等沟通技巧引导孩子;
第三步、帮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厌学情绪的疏导;提升孩子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等;
第四步、协助孩子处理好师生同学关系;让孩子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五步、引导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学习目标等,让孩子提升学习责任心与学习效率。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的电子书
的确,我们大人的身体和心灵都是非常脆弱的,在这种状态下,只有在父母的打骂和语言暴力下长大的孩子,才能坚强地离开父母。
长期在打骂下成长的孩子,孩子的内心会极度缺乏安全感,内心敏感脆弱,自我价值感极低,甚至会自暴自弃。
没有价值感的孩子会经常感到自卑,总是怀疑自己,觉得自己不够好,自己是不被接受的,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对未来迷茫,缺乏安全感。
孩子就会一直处于自我否定的状态,因为父母的打骂会让他觉得没有安全感。
当孩子内心感到无助,没有力量,没有力量,那么就会采取一些极端的行为,比如伤害自己,伤害他人。
长期受到父母暴力对待的孩子,因为内心的安全感,会在父母的暴力中一点一点磨灭。
《原生家庭》中提到一个概念:童年是孩子人生最重要的一段时间。
孩子就是父母的缩影,孩子会在这段时间里复制父母的处事方式,也是最容易被父母影响的那一个。
在童年时代,孩子会经历很多情绪敏感期,在情绪敏感期,会表现出很多他看起来不为人知的问题。
因为敏感期是孩子发育的一个重要时期,对于情绪的觉察能力是非常强的,孩子对于情绪的觉察能力也会比成人来说要更强大,但是孩子却是在感知这个世界的一份子。
如果在家庭中,父母总是用强硬的态度去控制孩子,总是对孩子说“不行”,那么在孩子心中逐渐形成了“我是不行”的自我概念,他们对于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感受到的疑惑会因此而不同。
所以父母要给孩子建立一定的界限,有些事情我们可以让孩子自己做主,如果孩子什么事情都没有说,那么父母就要学着去放手。
另外,父母要以身作则,减少玩手机的机会,不要让孩子感觉父母总是在无休止的和手机为伴。
有些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就会玩手机,只顾着自己的工作,孩子自然也会对手机的依恋,觉得手机是一个很有趣的玩具。
让孩子爱上读书学习,让孩子在书中得到乐趣,孩子就会觉得读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三、多给孩子创造机会让孩子去体验生活,孩子自然而然就不会沉迷于手机
一个孩子如果沉迷于手机,一定是他的生活中没有其他的乐趣,所以他才会沉迷于手机。所以父母要懂得带孩子去感受生活,孩子在生活中没有什么乐趣,自然也就不会想要玩手机了。
四、多带孩子出去玩,让孩子发现比手机更有趣的东西
孩子之所以沉迷于手机,无非就是觉得生活太无聊,没有玩伴。如果孩子发现比手机更好玩,那么他自然就会对手机上瘾。
想要孩子戒掉手机瘾,父母就要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让孩子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让孩子知道外面的世界比手机更加有趣,孩子自然就不会沉迷于手机了。
五、多陪孩子参加户外运动,让孩子找到比手机更好玩的事情
孩子沉迷手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没有找到比手机更好玩的事情,如果孩子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一些比手机更好玩的事情,自然就不会沉迷手机了。
当然如果孩子实在是因为父母的疏忽而导致沉迷手机,父母一定要及时地介入,教会孩子正确地使用手机,以防万一。
1、父母以身作则,避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
父母如果在家里都是看电视,抱着手机玩的话,那么孩子自然就会模仿,也会在手机里面去模仿游戏的人物,如果父母自己都不能以身作则的话,那么孩子又怎么能去要求自己去要求自己呢?
2、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很重要,让孩子知道沉迷手机的害处
很多孩子沉迷于手机是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多多陪伴孩子玩耍,带孩子出去旅行,让孩子接触一些新奇的事物,对孩子手机的使用不要过于依赖,如果孩子已经养成了沉迷于手机的习惯,那么父母就要对其进行管控,避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