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老师老是反应孩子不听话,爱捣乱,跟家长的依恋关系很大。
于是,老师经常能感觉到孩子的各种行为是为了吸引父母注意,或是表达自己的诉求。
这种孩子从小的行为模式就是特别依赖父母的,家长们想管教孩子也很难。
孩子叛逆厌学怎么办?父母如何帮孩子提升学习内驱力?
第一步、家长的认知观念,稳定自己的情绪与能量场,能静下心分析导致孩子叛逆厌学原因;
第二步、家长调整与孩子的沟通技巧,减少唠叨,学会用我信息、GROW沟通、NLP亲子沟通等沟通技巧引导孩子;
第三步、帮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厌学情绪的疏导;提升孩子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等;
第四步、协助孩子处理好师生同学关系;让孩子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五步、引导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学习目标等,让孩子提升学习责任心与学习效率。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的电子书
如何处理这种问题呢?
一、我们先来看看,孩子的行为是否具有破坏性?
什么是破坏性?就是破坏性的行为,孩子不能接受他所喜欢的事物,比如穿衣服、吃食物、与小朋友玩耍等。
破坏性行为包括:不整理、挑食、懒惰、沉迷于游戏等等。
一、何为破坏性行为?
破坏性行为是孩子对错误行为的重复,会对他人造成伤害,甚至是不可逆转的伤害。
1、破坏性行为:孩子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性的看法,他们经常为此而动容,动手打人、踢人,甚至当街打人。
破坏性行为包括:
推卸责任、说谎、破坏、过分的冒险、冲动。
造成“破坏性行为”的背后是:
1、环境影响:环境有很多刺激性的行为,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包括家长对孩子疏远、情绪化和暴力行为。
2、情绪影响:当孩子的情绪起伏波动较大,易怒、暴躁,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如毁坏玩具、打人毁坏游戏等。
3、行为影响:孩子在家里、学校无法获得正常的社交互动,如被同学孤立、排挤,如被老师批评、责骂等,也会让孩子感到郁闷,会感到沮丧、愤怒、孤独、无助。
4、社交恐惧:家中缺乏温暖,父母对孩子缺乏关注,孩子感到孤独,甚至缺乏安全感。
5、长期接触电子产品:孩子长期看视频,家人对其行为举止影响很大,甚至影响到孩子的社交能力,导致自闭症等心理疾病的发生。
另外,当前社会环境下,手机作为日常生活的工具,已经越来越成为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越来越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往往把手机作为了奖励的工具。一旦孩子一次次从手机中获得奖励机会,一旦得不到奖励,孩子会丧失自律性,与同龄人逐渐疏远。孩子的自控能力会降低,无法抵制手机的诱惑。
6、孩子会模仿父母: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言行是孩子学习的主要教材,当孩子们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等情况时,要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找到背后的原因,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对于家有“手机控”的孩子,父母该如何引导?记者采访了解到,有的父母知道电子产品的危害,也会尽可能地避免孩子接触到电子产品,只有父母妥善处理好孩子观看的内容和游戏的关系,孩子才能避免沉迷于此。而有的父母在孩子玩手机的问题上缺乏耐心,既对孩子又大发脾气,这样的家庭环境里,孩子也容易沉迷于手机。
面对孩子对电子产品的沉迷,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对于孩子沉迷于玩手机这个问题,家长首先要进行严肃地思考。毕竟手机并不是浑水猛兽,一旦沉迷其中,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危害。而且随着智能手机的高普及,手机已经不再是学生生活的必需品,在学习中也不再是学生生活的必需品。对于家长来说,应该帮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合理地使用手机。
1.家长要以身作则
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好好学习,所以有的时候就会给孩子玩手机,并且给孩子买一些非常容易上瘾的软件。因为这些软件里面的图片都是按照成年人的思维方式设计的,孩子如果在玩的时候,不能够合理地思考问题,那么孩子就很容易被这些东西所吸引,从而导致于上瘾。因此家长一定要限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比如说孩子想要看一下益智类的动画片或者是必须要玩一下手机,那么家长就要给孩子规定一个时间,而不是让孩子随意的一直玩,这样的话孩子也不会过度沉迷于手机的游戏中。
2.多带孩子进行户外运动
家长如果想要让孩子更加的远离手机,那么家长就要多带孩子出去锻炼,多多参加户外运动,多出去走动,多亲近大自然,这样孩子就不会沉迷于手机,玩手机的频率也会减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