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跑来跑去,家长瞬间就奔溃了
家长给孩子讲道理:“乖,快点,要不然就该挨打了”
父母生气,孩子就“安静”下来,转身跑去玩,脸上写满了笑。
孩子叛逆厌学怎么办?父母如何帮孩子提升学习内驱力?
第一步、家长的认知观念,稳定自己的情绪与能量场,能静下心分析导致孩子叛逆厌学原因;
第二步、家长调整与孩子的沟通技巧,减少唠叨,学会用我信息、GROW沟通、NLP亲子沟通等沟通技巧引导孩子;
第三步、帮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厌学情绪的疏导;提升孩子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等;
第四步、协助孩子处理好师生同学关系;让孩子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五步、引导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学习目标等,让孩子提升学习责任心与学习效率。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的电子书
这样不听话的孩子,其实内心的想法,我们没必要过多苛责,只需要让他知道,爸妈在旁边,是安全的,什么都可以做,只要他哭,父母就会帮他擦掉眼泪。
也许,孩子会从中获得一种自己做主的感觉,但是这样的“听话”反而会使他忽略自己内心的想法,造成自我中心的行为。
3、还有的孩子经常为了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大哭一场
孩子之所以会“不听话”,是因为他们的自我意识刚刚萌芽,对自己的认识还模糊。
看到这里的父母,我们或许会觉得:孩子还小,等他长大了就好了。但是,这种做法很容易让孩子养成任性的个性,从而导致孩子性格上容易变得任性。
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心理专家的角度,了解孩子任性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任性。
任性的孩子一般有这4种原因
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每个孩子的任性有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父母言行举止的影响。
1、 孩子任性的原因
父母的教育方法有问题,比如父母喜欢溺爱孩子,常常对孩子以打骂为主,孩子想要的一切都由父母来做主,孩子有什么需求就会变得很任性。
孩子会想办法通过任性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比如孩子做的饭菜不合父母的胃口,父母担心孩子不喜欢吃,就会对孩子大发脾气。
孩子也因此而脾气不定,越是不让他做的事情他偏偏要去做。这其实都是因为孩子的任性,这种情况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型变化而产生的,当然有一部分遗传因素,但也有一部分遗传因素,影响到孩子的性格的形成。
2、父母经常打骂孩子
经常打骂孩子的父母会导致孩子的性格变得很极端,阴晴不定,性格变得很叛逆。比如说:
父母经常打骂孩子,会导致孩子变得唯唯诺诺诺,缺乏安全感。孩子会觉得,只有挨一顿打骂,自己才会变得勇敢、自信,但这样的性格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习惯,变得暴躁、胆小、懦弱。孩子的性格就会因此变得很极端,看到父母打骂他,孩子就会变得十分恐惧,他在内心深处觉得自己是不被父母爱的,不被父母喜爱的。
3、 父母过度的干涉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给孩子一些自主权,这就导致了孩子经常会出现对抗的情绪,导致孩子很难和父母沟通。父母觉得应该好好管教孩子,但是,一说到孩子的时候,却又觉得,这是因为孩子没有得到尊重,没有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所以很多父母就很容易产生不满的情绪,就会将孩子当做是自己的私有物品,对孩子大吼大叫,想要树立孩子平等的地位,但是这种行为却让孩子觉得父母不爱自己,甚至是嫌弃自己。
3、 父母的控制欲太强
大多数父母都喜欢替孩子安排好生活中的一切,也会在日常生活中,包括孩子的学习,当孩子的表现很不好时,父母都会直接给孩子定下一些标准,比如说,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粗心,你怎么这么粗心,你怎么那么不听话等等。这些话,如果有的父母认为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更加没有自信,也会造成孩子更加的“破罐子破摔”。
父母给孩子定了很多规矩,其实这些规矩都是为了孩子好,可是家长却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自然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只是在执行规则的时候,孩子会不听话。
卡卡妈建议:
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家长可以使用“温柔的坚持”,但是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我们要保持温柔的坚持。温柔的坚持是对孩子温柔的坚持,是对孩子温柔的坚持。所以,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温柔的坚持。
当然,有的时候我们在坚持原则的时候,并不是因为孩子不听话,而是我们的方法不正确。
我们没有坚守原则,当孩子耍赖的时候,我们就无法坚持原则,任由孩子发展下去。
所以,想要孩子听话,我们自己就需要坚定的原则。
例如,孩子不肯吃饭。
可以告诉孩子:“宝宝你不吃饭,你就要饿肚子了,饿肚子,爸爸/妈妈,你就要一直饿着了。”
我们虽然可以说孩子说你不听话,但是作为家长的我们,不能自己在那里动,而是要坚持原则。
我们做了孩子的榜样,才更容易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02
不愿意刷牙
——“不准看电视!”
“快去刷牙!”
“快去刷!”
很多孩子一开始并不是对于刷牙这件事很抵触,而是父母的话术还没到他的脑子里。
既然我们不愿意用这样的话术催促孩子,那么我们在告诉孩子“不准看电视”的同时,也可以告诉他们“为什么要刷牙呢?”
这种语言表达是非常有利于孩子日后去选择的,孩子听的时候也会更加有信服,而且以后在和孩子讲道理的时候,孩子也会更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