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孩子不听话吼叫的后果,想必大家都明白,那是N年以来,父母们一直都在默默为孩子的行为而头疼,因此在很多父母看来,只有他们吼叫孩子的时候才是有效的,却不知道这样的行为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对孩子的教育应该采取一种宽容、平和的态度,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心里。孩子不是我们的附属品,而是一个值得被爱的人。父母在面对孩子时,一定要保持冷静、平和、稳定的情绪,用一种温和的态度去教育和影响孩子。
“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大错特错
孩子叛逆厌学怎么办?父母如何帮孩子提升学习内驱力?
第一步、家长的认知观念,稳定自己的情绪与能量场,能静下心分析导致孩子叛逆厌学原因;
第二步、家长调整与孩子的沟通技巧,减少唠叨,学会用我信息、GROW沟通、NLP亲子沟通等沟通技巧引导孩子;
第三步、帮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厌学情绪的疏导;提升孩子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等;
第四步、协助孩子处理好师生同学关系;让孩子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五步、引导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学习目标等,让孩子提升学习责任心与学习效率。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的电子书
很多家长都坚信“棍棒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然而打骂并不是让孩子更好地听话,反而会让他们更加反叛。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超限效应”,也就是说如果家长总是反复地对孩子唠叨,他们很有可能会出现逆反心理。
像上面这个案例,就是典型的“超限效应”。父母喋喋喋不休的唠叨,会让孩子变得焦躁不安,内心充满了反抗的情绪,逆反心理就应运而生了。如果我们换成“我”开头,把“你”变成“我”,孩子就不会反抗了。
很多父母常常抱怨孩子脾气差、不懂事、不听话,其实这就是孩子的“超限效应”在发挥作用。也就是说,父母过度的唠叨,就像是一种倒鞭打人、让人崩溃的永须眉毛。
“超限效应”是指什么都很难听得进去,反而会让人反感。
例如孩子考试没考好,家长会上一种很常见的处理方式,那就是对孩子说“你看看人家”
。
如果这种方式持续不断的打击孩子,那么他的自我价值感就会非常低,同时也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
“超限效应”与“禁果效应”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两种叛逆期。第一个叛逆期,当孩子不听话时,父母习惯性地用唠叨和说教的方式对待孩子,可是唠叨这种教育方式真的会产生反作用。
第二个叛逆期,当孩子进入了青春期
,孩子自我意识觉醒,想要独立自主,不愿意再被父母过多的干涉和管教,如果父母依然采用唠叨的方式对待孩子,那么只会让孩子的逆反心理更重。
在很多家庭中,父母都会不自觉地使用唠叨。他们总是对孩子说这样的话,比如说“你看你看别人都不会说,你连门都不会,你怎么学会撒谎了?”
“你怎么这么笨?是不是我天天教育你、纠正你,你都不知道回怼回怼回去了!”
“爸爸什么都不会,你要是说你想回回原点去,我就跟你说这个事情你肯定不会听的,我怎么怎么会跟你说的,你都不听,你怎么跟你妈妈说?”
是不是经常这样对孩子说,“你说的这些话,我都觉得烦死了,就你说这么多,你还跟我说,烦死了!”
最后孩子一听,觉得爸爸确实在跟自己讲,反正我跟他讲了也没用,反正什么都是白讲,跟我没啥关系,也不会再有任何沟通了,爸爸这样的话,自己就觉得啰嗦,烦死了。
这个时候孩子还会反驳说,不就是一个背包客吗?就是那个背包客还跟他说很多类似的话,反正他已经听腻了。
说来说,很多家长觉得应该给孩子立规矩,但是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他有了自己的思想,我们该给孩子立规矩还是应该随他去。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才能更好的学会如何立规矩。
2、家长要学会放低姿态,平等地与孩子交流
很多家长总是喜欢偷懒,跟孩子说话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如果孩子做错事了,家长就会站在孩子的对立面。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反正做错事是可以被原谅的,父母也不会有什么脾气。慢慢的,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没耐心,遇到事情只会找父母抱怨。
因此,家长要学会放低姿态,和孩子做朋友,平等的和孩子交流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