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不听话要脱袜子,奶奶说:“穿袜子,脱的不干净,脱完妈妈要给你洗一洗,”小孩子不听,要脱,奶奶说:“宝宝不穿袜子,就不给你玩,咱们换另一双。”小孩子看见妈妈不给他脱,他觉得自己不公平,他生气,就把裤子扔在地上,“臭屁股,臭屁股,臭脚丫”。
这么一闹,妈妈也都不妥协,每次刚哄完哄完,都会冲小孩子发脾气。但过后,孩子还会照着自己的意思做,不依不饶。
3岁的小孩子是怎么了?
孩子叛逆厌学怎么办?父母如何帮孩子提升学习内驱力?
第一步、家长的认知观念,稳定自己的情绪与能量场,能静下心分析导致孩子叛逆厌学原因;
第二步、家长调整与孩子的沟通技巧,减少唠叨,学会用我信息、GROW沟通、NLP亲子沟通等沟通技巧引导孩子;
第三步、帮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厌学情绪的疏导;提升孩子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等;
第四步、协助孩子处理好师生同学关系;让孩子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五步、引导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学习目标等,让孩子提升学习责任心与学习效率。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的电子书
明明是被打了,“疼”孩子疼,为啥孩子哭闹起来,妈妈就很“难受”呢?
首先是孩子爱哭闹。
小薇在孩子小时候就经常给孩子讲道理,让他不能哭,不准哭。可有时候,他还爱搭不理。
比如,他一见到小薇要买东西,就会哭闹着不走。
小薇为了让孩子不哭闹,就会说:“小薇,你不要乱花钱了,等一下妈妈买,花完了再给你买。”
孩子听了这话,就会乖乖听话。
但是妈妈要是不管,孩子就会一直哭闹不止,直到妈妈满足了孩子的需求,孩子才会停止哭闹。
这其实是一种不听话行为,被家长看出来,这种孩子属于“无理取闹”类型。
在心理学中,这类孩子常见的心理就是“分离焦虑症”。
他们会把自己与周围人分离开来,变得非常不适应环境,不熟悉就会哭闹,等着父母帮他们解决。
比如,有些孩子到了幼儿园里,没有了爸爸妈妈妈的陪伴,就会觉得生活很无聊。
但是等到了幼儿园,他们一下子又会重新与同龄人建立联系。
这就是因为缺乏父母的陪伴,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就会变得越来越差,他们缺乏安全感,恐惧和不安。
图片来源于网络
英国研究人员曾对9个月龄在母亲怀孕期间的孩子做过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这9个月龄孩子,如果在婴儿期没有得到过母乳喂养,长大后如果没有得到父母的照顾,就会缺乏安全感,孩子变得内向、自卑,性格暴躁。
孩子在6个月到3岁之间,是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孩子要不断的感受母爱,要获得更多的爱。
但是在婴儿期,如果父母对孩子的爱不够,孩子就会感觉到自己在父母心中的重要性,也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这样孩子就会缺乏安全感,对外界感觉特别敏感,就会在各种适应不良的情景中形成各种各样的反应模式。
当孩子表现出不同的个性时,家长首先要理解和接纳孩子,给予孩子尊重,他们可以独立,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当然我们也要尊重孩子,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情绪,让孩子在适当的范围内自由成长,这样才能和孩子更好的沟通,才会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而不是消极的应对,才会引发出那些不良反应。
没有一个孩子不希望自己的健康,那些负面情绪也不是没有办法让自己舒服,那么家长就要学会正确的表达,可适当的表达,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们不至于崩溃。
多让孩子和别人交流
家长可以经常带着孩子和自己家的孩子交流,多和他们接触,让他们也感受到被需要,让他们感觉到被爱,不要总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做对比,多让他们接触让他们能够体会到别人的不容易,慢慢的他们就会变得活泼开朗起来,即使在别人眼里她的成绩不好,她也能够自己为自己做的事情做好,慢慢的也会变得越来越好。
帮助孩子克服焦虑,打败焦虑
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学会正确的去引导孩子,让他们不在面对焦虑的时候,选择焦虑,去解决焦虑。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引导孩子,让他们能够面对焦虑,而不是更加的恐惧呢?
我们可以让孩子远离焦虑,不仅仅只是要帮助孩子摆脱焦虑,我们还要帮助孩子学会管理好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