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乐不思蜀。
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国鼎立的壮丽画卷翻开了一页页惊心动魄的篇章。魏蜀吴三国英雄辈出,各领风骚。然而在这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名字却显得如此刺眼–刘禅,那个以"乐不思蜀"闻名的无能君主。
刘备一代枭雄,白手起家建立了蜀汉王朝,然而他的后代却如此不堪。刘禅一个养尊处优、无所事事的君主,只知道追求享乐,将国家的重任全权交给了诸葛亮。诸葛亮虽为良相,但也难以挽回蜀汉的颓势。
公元263年,魏国大军如猛虎下山,势如破竹地攻入蜀汉。姜维虽勇猛善战,但终究抵挡不住魏国的铁蹄。刘禅这位曾经的蜀汉君主,为了保命竟光着上身反绑双臂,出宫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魏王曹髦(mao)为了稳定人心,封刘禅为"安乐公",让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
然而这并没有让刘禅感到丝毫的羞耻和悔恨。在魏国他依旧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仿佛忘记了自己曾经的身份和国家的灭亡。司马昭魏国的一位权臣,对刘禅的投降始终抱有怀疑。他担心刘禅表面上顺从,暗地里却怀揣着东山再起的野心。于是他设下了一场宴会,试图试探刘禅的真实想法。
宴会上司马昭命人表演蜀地乐舞,那些熟悉的旋律和舞姿,让跟随刘禅的蜀国人触景生情,泪水涟涟。然而刘禅却无动于衷,他咧着嘴看得津津有味,仿佛已经忘记了自己的故土和亲人。
司马昭故意问刘禅:"你想不想故乡呢?刘禅毫不犹豫地回答:"此间乐不思蜀"。这句话像一把利剑深深地刺痛了蜀国人的心。他们没有想到自己的君主竟然会如此无情无义,忘记了国家的耻辱和亲人的苦难。
刘禅的近臣们纷纷劝说他要表现出对蜀国的思念和眷恋,以感动司马昭争取回国的机会。然而刘禅却置若罔闻,他似乎已经沉迷于眼前的享乐,忘记了曾经的誓言和使命。
最终司马昭彻底看穿了刘禅的胸无大志和软弱无能,他不再提防着这位曾经的蜀汉君主,因为他知道刘禅已经彻底沦为了一个只知享乐的傀儡。"乐不思蜀"这个成语便源自于刘禅的故事。它成为了后世用来形容那些胸无大志,忘记国耻,沉迷于享乐的人们的代名词。
刘禅的故事也成为了历史上一个永恒的警示,提醒着人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