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看似聪明,但却非常愚昧。因为他们执着于事物,念念不忘,这就是所谓的“住法、着相、念境”。
有些人贪财贪得无厌,比如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临终之际也无法放下心中的财富。甚至在细节上也很执着,如床头多了一根灯草,浪费了他的钱财,让他心生困扰,临终迟迟闭不上眼。有些人则过分执着于收集各种物品,最终这些物品也不过是过眼云烟。这些都是因为对事物的执着。
再就是“着相”。“相”在此处指的是事物的高低贵贱之分,我们的心往往会随着这些区分而动,这就是所谓的“着相”。比如,同是本科毕业,某人分到省城,轻轻松松弄了处长,自己分到县城,没少努力却当个科长。再比如,某人五年前拾个漏儿,拾万元买了个破院子,今年修路拆迁,一下子赔了壹百多万,等等。这都是“着相”的表现。其实,别人官及处长,别人获赔壹百多万,与你何干呢?他还是他,你还是你,做好你自己,活好你自己不就得了。
另一个是“念境”,古人说“境由心生”,无论是顺境、逆境、苦境还是乐境,它们都是由心生出的,你以为的客观的?不是客观的,其实“境”不过是相对的比较出来的。与那些富豪相比,我们的生活可能看似困苦,我们没有他们富是,我们的生活没有他们奢侈,没有他的豪华,但在他们看来,我们的生活也许正是他们渴望的,因为我们的负担少,责任小,活的比较简单,活的比较轻松。人生的幸福和逆境,也就是说人生的境况都是由我们的心生出的。再比如,两个青年人,一个是装潢工,一个是叫钟点工的女士,他们的生活看似平凡,但他的自己认为,他们的人生并不失败。他们每天傍晚手拉着手去夜排档,享受平凡的幸福,这就是他们的顺境,如果,他们的心向往豪华,向往奢侈,这也是他们的逆境。
先圣清晰地指出了众生的这种通病,并认为“住法”“着相”“念境”这三毒就是人生罪业的原因。因此,要从根本上消除这三种罪因,我们需要放下执着,不再住法、着相,不再念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得轻松,活得自在,活得有滋有味。
注:思路来自王德峰教教哲学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