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教材问题下,有一个冤杀的案件,就是曹文轩编的一套读本中,有一个粗俗不堪的“诗歌“中,作者居然是汪曾祺。
大家都很诧异,汪曾祺是德高望重的老文学家、老艺术家,为何会写这么粗俗下流的东西。
其实这是冤枉汪曾祺了,因为这个”诗歌“出自汪曾祺的《受戒》,本来就不是给少儿阅读的。这等于说把《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编入了少儿必看电影,然后说电影本身不好。
事实上,大家觉得这段文字像不像金庸小说《鹿鼎记》中韦小宝唱的唱词《十八摸》。
汪曾祺和金庸都是大文豪,却都写这么粗俗的文字,这是因为汪曾祺的老师是沈从文,金庸最喜欢的国内作家也是沈从文。关于写文章,沈从文有一个著名的论断:
人物对话首先要符合小说中的人物身份,生活中是怎么说话的,小说中一定要怎么说话。
也就是说,小说中的教授就是要说文质彬彬的话,小说中的流氓地痞就是要说粗俗的话,这样才符合人物身份。我们看很多文学作品特别违和,就是里面不管是高管、学生,还是快递员、各行各业的人们,说话都是一个腔调,地痞流氓说话都是一口学生腔,一看就是编造出来的,这种文学作品只能是不成熟的。
所以,什么是好的文笔呢,这就是好的文笔。大家阅读金庸小说,身临其境,就是这个原因。
再来谈谈好文笔是否就是辞藻华丽。
中文很容易有名词模糊症。
就是堆砌一大堆专有名词,大家总是在说,说到最后也耳熟能详,可是单独每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很少有人知道。
这在写文章里面是大忌,所以并不是说堆砌辞藻的文笔就是好文笔,沈从文说,能够精准地描绘事务,能够写出像平常说话那样对话的文章,那才是好文笔,比如下面这段话:
细雨如丝,淡淡的花影梦一般地划过心弦,雨中的西湖,群山云雾缭绕,空气中弥漫着华丽的忧伤,荒芜着纤细的妄想,淅淅沥沥约约绰绰而又空虚漂浮,淡淡的惆怅无可捉摸的飘逸。
这段话乍一看很美,但其实大多是空洞的辞藻,而且词义大量重复,而且很多专有名词都是表示“忧伤”的同义词,这就是当年流行一时的郭敬明体,以前中学生喜欢这么写,但是作家这么写的话,就是无病呻吟了。
其实,这段话要想言之有物,就要写到实实在在的名词,我把这段话修改为:
细雨如丝。放眼看去,雨中的西湖,群山云雾缭绕,似乎飘逸着一种惆怅的气息。
大家看,这么修改,是不是保留了所谓华丽的辞藻,但是言之有物多了,看着也顺眼多了,前面那段话简直就是废话。
甚至还可以更缩短为一句话:山色空蒙雨亦奇。不错,就是苏轼的名句。
比如郭敬明,就是以辞藻华丽而著称的,我对他还是很尊敬的,毕竟业绩很强,不过他的文笔就是以堆砌辞藻闻名的,比如《幻城》。
1、我站在竖立着一块炼泅石的海岸,面朝大海,面朝我的王国,面朝臣服于我的子民,面朝凡世起伏的喧嚣,面朝天空的霰雪鸟,泪流满面。
2、我匍匐了一百年,微笑着焚烧了一百年,只为等待与你灰飞烟灭的重逢。因为你的快乐,是我生命里全部的信仰。
3、体温沿着心脏经过脉络渐次冷却,剩下一声又一声心跳化成呼喊,飞了天,遁了地,也不知道你听见了没有。于是心里碾过轰隆的战车,你的眉毛银白色,重新染白所有银白色。
4、一个交错。三个交错。一千个交错构成语言不断的传说。谁都不曾知道谁的过去。埋葬了誓言的苍白和等待的翠绿。是你么?是你么?
5、我总是看不清楚你的脸,你脸上沉沉的如同雾霭般的忧伤,你脸上的如同火焰般的乖戾,几百年,几千年,轮回转动,我在命运前匍匐了几世几代。我只要你温暖,我只要你自由。
6、背面是恢弘的城,前面是水面摇晃的幻影,樱花伤逝,大雪降临。谁是谁命中的过客,谁是谁生命的转轮。前世的尘,今世的风,无穷无尽的衰伤的精魂。
7、我不知道死亡的时候,凝聚苍穹竟然会那么凄凉,一声一声霰雪鸟的悲鸣,斜斜地掠天而去,我看到你的面容浮现与苍蓝色的天空上,于是我笑了,因为我看到你,快乐得像个长不大的孩子。
8、我匍匐了一百年,微笑着焚烧了一百年,只为等待与你灰飞烟灭的重逢。因为你的快乐,是我生命里全部的信仰。
9、我总是告诉自己,就算有一天我们不在一起了,也要像在一起一样 17、伟大的巫师和小王子。一挥手送别了整座无雪的城,再挥手点燃了整面无风的湖。你是我大旱三季里惟一的雨水。你是我绵延万里黑暗中惟一的光。谁是谁的救赎,谁是谁的劫难?
10、一只巨大的霰雪鸟横空飞过,当我抬起头的时候,它一声嘹亮的破鸣,然后飞往更高的苍穹。
这个是不是好的文笔呢,那就见仁见智了。
但是好像除了渲染一种情绪之外,语句没有更多的含义了。
比如这些网络美文大选,不知道作者是谁,可能是很多人的集体智慧吧,姑且叫做“郭敬明体”:
1. 在极度的喧嚣中,独自微笑独自平静是憾,落花是美的,淡淡的书香,淡淡的花香,淡淡的馨香。
2. 我宁愿用尽此生,为那些尘世的硝烟尘雾,潸然泪下,为菩提落花,为世间繁华。
3. 辗转半世红尘,缘去缘灭,空留满池伤痕。雨花迟落,霜雪纷飞,池水泛冰,已益处月的苍凉。
4. 细碎的声音,如羞涩的蓓蕾,夜暮花影,轻浅六月,寂寂流年,拢一阙清绝,归隐在宋词里。
5. 如丝般缠绕不绝的细雨里,烟花会谢,笙歌会停。
6. 无影击碎了泪水,岁月在那个光年划下的痕迹原来是一刀一刀地刻在了我的心上。
7. 嗅着昨日芬芳遗留的气息,寻寻觅觅,仍不见踪迹。邂逅了一场烟火,终还是那般凄凉。迷失的夜晚,点缀了无数颗孤单的星星,不知道那是否有属于我的一颗。
这些句子辞藻华丽,但是看完之后,我们居然一点印象也没有,更加不明白这些句子到底分别说了什么,这些中学生爱摘抄的句子,其实都是无病呻吟。
这就是不好的文笔。甚至不如郭敬明,连渲染情绪也做不到。
很多古风歌曲的歌词,怀疑是机器用词组排列组合出来的,更加看不懂了。比如被教授猛批的《盗将行》:劫过九重城关,我座下马正酣,看那轻飘飘的衣摆,趁擦肩把裙掀。踏遍三江六岸,借刀光做船帆,任露水浸透了短衫,大盗睥睨四野。枕风宿雪多年,我与虎谋早餐,拎着钓叟的鱼弦,问卧龙几两钱。蜀中大雨连绵,关外横尸遍野,你的笑像一条恶犬,撞乱了我心弦。
歌词似乎是在讲述一个故事,但语句之间几乎没有逻辑连接,看完基本上不会知道具体是个什么故事,难怪乎中文系的教授看了要大骂。
趁擦肩把裙掀?大姐你耍流氓吗?
我与虎谋早餐。与虎谋皮,成语可以这么拆开用吗?你怎么不说,我与三人行谋早餐,因为三人成虎。三人=虎,可以替代。
蜀中大雨连绵,关外横尸遍野,有逻辑吗?硬说或许有,秦良玉的白杆兵真的去关外和努尔哈赤作战过。
你的笑像一条恶犬,终于有一个文笔用对了的,这句其实不错,至少没语病。
这样的歌词,还煞有介事地唱成了歌,华语乐坛之所以落寞,不就在于此?
所以,好的文笔一定要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余秋雨早就说过了,辞藻华丽不等于就是文笔好,要言辞准确才行,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记得我上初中时,在书店里看到老舍先生写给青年作家的一封信,他说,写文章有两个秘诀:一是尽量不用成语,二是尽量少用形容词。我当时一看如醍醐灌顶。
所以余秋雨的文章就非常得好,因为做到了言之有物。
这段文字是余秋雨叙述老舍给作家的经验之谈,大家看了肯定一头雾水,不用成语?不用形容词?那这些发明出来是干什么用的?语文课不就是教这些的?我们白学了?
这是因为很多成语被大家说烂了,就像一个病毒,大家的身体已经对它产生了抗体。很容易言之无物!
大家不信,我们做个实验。
比如小说描写到了一个美女,我们说:
从远处走来了一位美女,真是明眸皓齿、肤若凝脂、柳叶弯眉、冰肌玉骨、仙女下凡、冰清玉洁、出水芙蓉、艳若桃李、明艳动人、温柔娇媚、风情万种、仪态万方、倾国倾城、风华绝代、国色天香 、小家碧玉 、亭亭玉立 、弱柳扶风、姣花照水、貌美如花、如花似玉、玉洁冰清、明艳动人、美艳绝伦、楚楚动人、娇艳如花、美若天仙、丽质天成、窈窕淑女、天姿绝色、风姿绰约、风华绝代、清纯可人、妖娆动人、清丽脱俗、楚楚衣衫、豆蔻华年、春半桃花 、色艺双全、出水芙蓉、楚楚动人、端丽冠绝 、方桃譬李、长眉连娟、微睇绵藐、灿如春华、皎如秋月。
下面问你,这个美女长什么样?
你肯定一头雾水。
你要说,不对啊,著名文学大家曹植的《洛神赋》就是这么写的啊,我们来看下: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这一段就是辞藻华丽的典范,今天很多成语也是源于此,但是问题是,曹植用了大量的实体比喻来说明,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体态翩翩像惊起的鸿雁、体态矫健像游龙。
这不就是言之有物吗?
而且后面还用工笔画,细致描绘了洛神的头发: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这也是实体的描写。
再来看前文所写的美女,除了一系列用烂了的成语,大家有一点关于此人形象特征的描述吗?没有!
所以,这段文字其实和下面一段效果是一样的。
从远处走来了一位美女,真是风情万种、仪态万方、倾国倾城、风华绝代、国色天香 、亭亭玉立 、姣花照水、貌美如花。
然后,换了成语,变成了以下这段。
从远处走来了一位美女,真是恶迹昭着、恶贯满盈、恶有恶报、恶积祸盈、恶意中伤、恶直丑正、恶言厉色、恶恶从短。
大家看, 这两段其实是一样的,你阅读的时候,自动会过滤掉后面一长串的成语废话,只记得美女就完事了。
举了反面例子,再举下正面例子,《红楼梦》中贾宝玉见到林黛玉时,作者对林黛玉的描写:
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大家看下,详细描写了眉毛和眼睛的外貌,描写了较弱病的神态,描写了闲静时和行动时的体态。
这样的描写,和一长串成语堆砌,哪个好?
曹雪芹没这么写吧: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真是风情万种、仪态万方、倾国倾城、风华绝代、国色天香 、亭亭玉立 、姣花照水、貌美如花。
然后问你,林黛玉长什么样?你一头雾水,作者没写啊。
所以,用成语,用形容词,还不如直接用鲜活的名词。
这描写,还不如《黑猫警长》呢:眼睛瞪得像铜铃,射出闪电般的精明。耳朵竖得像天线,听的一切可疑的声音。
至少这几句话,你就知道黑猫警长长啥样。
所以,以下几个话题可以一并回答了:
质朴平淡的文笔和拙劣的文笔的区别是什么?
堆砌辞藻华丽的文笔和真正好的文笔的区别是什么?
答:是否滥用成语和形容词,是否言之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