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 分量 分:1.fēn。由“开”引申为:1.离散、散布,化整为零”之义。如:分布;分袂;。2.部分、局部、层次,分门别类等义,如:辈分;分册;分支;分蘖。3.辨别、辩解、隔离、限度(分寸)、界限(分界)。2.fèn。1.职责、权利的限度,如:安分;本分;身分、分内;分会、分行(hang)。2.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如:成分、福分、名分、情分(情谊)、天分(天资)、分娩。“分”字组词略。
误 份量 份:是后造字。1.量词,如:一份报、一份饭。2,划分单元专用,如:省、市、县,年、月后缀语,如:省份、年份、月份。3. 整体的一部分,如:份额、股份,引申为分摊之部分,如:戏份、(礼物)凑(湊)份子、一份子。4.到达之程度、地步,如:闹到这份上。5.身份、地位、职权、阶层和某种人的特征的范围、限度,如:成分、知识分子。6.约定俗成特用,如:成分、身份证。
要说明的是,由于旧时曾经有时“份”通“分”,就出现了异形词,如:“身分”本是正词,由于国家公安部的“身分证”误为“身份证”,后来的汉语工具书只得将错就错,于是,“身份证”“身份”与“身分证”“身分”成了异形词,并且“身份证”“身份”还作为首选词。再有,“成分(1.构成物体的个体物质(组成部分)。2.正式参加工作前的主要经历或职业,,旧时特指出身阶级)”也同“成份”,但“成分”是首选词。
现在容易混淆的词有:“分别”有两个词义:一是“分别(离别)”;二是“分别(辨别)”;
“分辨(辨别)”“分辩(辩白)”是两个词:“分内(本分以内)”与“份内(力所能及的。应该可以必须要完成的。拖下去的任务最后还得自己要完成)”为两个词;“分外(1.超乎寻常。2. 本分以外)”不作“份外(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能相帮就相帮,可以是义务的慈善的,也可以额外得小工钱的)”;“分内分外”不作“份内份外”。分子(1.由组成的原子按照一定的键合顺序和空间排列而结合在一起的整体。一定阶级、阶层、集团或有着某种特性的人)”与“份子(1.整体中的一部分。2.集体合送礼物时每人分摊的钱。3. 做礼物的现金)”是两个词。
还有,《现代汉语词典》等称,“成份”同“成分”,一些专家和专业刊物提出异议。蓝夫照在《阅读与写作》(1998年第8期)载文《“份”与“分”,要区分》,称:“成分的‘份’用作‘分’,缺乏正确的理据。”赵新民《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11年第1期)载文《“分”和“份”的区别》,称“‘成分’一词才是正确用法。在表示构成事物的各种不同物质或因素时,只能是用‘成分’;在表示一个人所处地位时,也应当使用‘成分’。”国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与国家语委推荐使用“成分”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