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这是作者曹禺给《雷雨》下的定义。而读完这部话剧,也让我真实地感受到了旧社会封建资产阶级的伪善,黑暗。《雷雨》讲述了周、鲁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前后三十年的纠葛。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就是周朴园。周朴园这个人物的性格是复杂的,性格中的几个方面,有时处于矛盾对立的状态中。表面看来,在家庭中他是一个封建暴君,十分重视自己家庭的“秩序”和自己在家庭中君临一切的地位。他专横独断、唯我独尊,“他的意见就是法律”,强迫繁漪喝药的场面较典型地表现了这一点。他的语气开始低而缓,接着高声,最后到严厉,并冷峻地说:“繁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可见周朴园内心十分冷酷。
此外,周朴园还是一个伪善的资本家,周朴园似乎对鲁侍萍有着深深的怀念,可这种怀念既不能完全是虚伪的做作,也不能完全就是发自内心。在这怀念当中,有着周朴园想掩饰前事以保住自己面子的因素在内。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有着一条底线的。也就是说,在往事对他现在的地位、声誉、利益不构成威胁的前提下,他尽可以去追念前情,一旦往事对他的名誉地位和“最圆满的家庭”构成直接的现实威胁时,他那伪君子面具下的丑恶嘴脸就原形毕露了。有了这个“怀念”,不但没有模糊周朴园的性格特征,反而通过前后反差加深了对伪善性的表现。
但是,命运的到来是周朴园不能改变的,而且他应该得到这场雷雨的洗礼!鲁大海的工人运动正像是一口警钟,他不光是敲开了无产主义的路途,更是狠狠地向发出了挑战,鲁大海尽管作为周朴园的儿子,不过自小受尽压迫,那种生活是未经者不可接受的。雷雨,不仅仅撕开封建的黑暗,他更多的是将农民朋友的泪水全部倾泻下来,让那些资本者瞧一瞧,这些用血肉换来的泪水是多么的猛烈,多么的富有冲击震撼力。当站在工地的工友正在挥那锤头敲打钢筋之时,那来自灵魂深处的突然让他们明白,这个社会应当平等和共和,消灭专制。死亡不是可怕的,可怕的是人活着的时候心却死了,侍萍,这位生活在周家的仆人,作为最底层的她没有任何的话语权,当周朴园夺取了她的贞洁并将其抛弃的时候,她的心已经死了。不过,天无绝人之路,鲁大海的出世到改革的运行,给这名身在中老年的妈妈带来希望,那是雷霆撕裂乌云背后的光明,尽管很少,但足够她怀着这个希望活下去。
雷雨,不单单是实物中的雷雨,而且还是一种渴望自由,反对压迫的呼号。它终将会洒向全国大地,将这份精神情感得到升华!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